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渗透的利用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37522167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渗透的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渗透的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渗透的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渗透的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渗透的利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渗透的利用雨水渗透利用有很多方式,根据入渗量和入渗能力的不同,主要分为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利用辅助设施渗透两种。1、建造下凹式景观绿地绿地是最好的渗透设施,而下凹式绿地比上凸式和平地式绿地更能够促进雨水下渗,加大雨水的利用量,获得最佳的城市生态效益。下凹式景观绿地结构为绿地的高程低于周边路面及建筑物地面高程,雨水口设置在绿地内,且雨水口高程介于绿地和路面高程之间。下雨时,雨水径流会先汇入到下凹式绿地内,雨水经过蓄留渗透后,多余的雨水通过雨水口排走。下渗量的多少跟地表特点、土壤性质、地形条件以及降雨量大小和强度等因素有关。具体的园林景观设计,应根据场地条件以及降雨产流的特点来确定绿

2、地的高低,大小及结构,从而将雨水充分渗透利用,为雨水就地生态利用创造条件。2、设计渗透池与渗透沟景观园林中合理的渗透池与渗透沟不仅要促使雨水的自然下渗,也应具有初步净化雨水的功能,防止不洁净的雨水径流污染土壤。一般具备 3 个组成部分,渗透性池底、软质驳岸、植物净化系统。渗透池有常年充水和季节性充水两种,较大的渗透池也可兼有蓄水池的作用。季节性的渗透池水位随季节变化较大,不宜太深,在植物选择上应注意选择抗性较强的植物,如芦苇,灯芯草等。常年充水的渗透池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应注重管理,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在城郊园林中,利用天然的低势绿地或人工洼地建立渗透池,可以形成具有野趣的小型湿地。湿地系统不仅

3、可以有效地净化雨水,调节气候,更为湿生和沼生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丰富了园林内的生态系统。在较大的景园里,可以将小型湿地设置在景观水系的末期,当流水流过景观水道后,最后流入湿地系统中,雨水可以在这里初步净化,然后下渗地下或流入蓄水池。虽然雨水湿地调节雨水,净化水质的效果较好,但受环境的限制较大。雨水湿地的占地面积较大,需水量也比较大,在蒸发量较大而降水量较小的北方地区应慎重使用。3、扩大透水性铺装面积园林景观用地的铺装,在满足实用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使用不透水铺装材料,尽可能保持绿地和可渗透性土壤的基础上,根据景观用地的性质,选择相适宜的透水性铺装。透水性铺装的使用,能够使雨水直接渗入地下,改

4、善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生长环境,加快植物生长,调节区域小气候,改善场地的生态环境。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的几种透水性铺装形式有嵌草砖铺地、植草砖铺地、植草板铺地、透水砖铺地、透水沥青路面等。4、加大土壤蓄水量绿地是非硬化地面,是雨水下渗的主要途径。截流下来的雨水引流注入绿地,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大绿地土壤的蓄水量,是雨水生态化利用的最佳方式。绿地本身就是最好的渗透设施,不仅渗透能力强,还能依靠绿地内植物的根系净化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等杂质。增加土壤蓄水量的方法主要包括提高城市绿地中植被覆盖量,即美化景观,又能减低暴雨径流的流速、流量、延长滞留时间;城市绿地的竖向设计合理调整,尽量利用绿地排除雨水,减少使

5、用雨水管道;建造渗透管、渗透井、渗透沟渠、渗透池等辅助渗透设施加大土壤的渗透量。5、建设漏水型景观水体景观水体的设计,常常考虑到水源、管理等因素,将水池池底、池壁等固化,做成密闭的不透水水池。这种水体切断了水体与外界环境的自然交换和渗透,削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在有可靠的雨水和其他水源补充的条件下,应提倡建设漏水型景观水体。在进行景观建设时,水池的池底应保持或部分保持其渗水功能。池底为自然基底的集雨面,并将收集的雨水通过自然渗透与周围土壤及地下水自由交换水分,使雨水得以回灌地下水,完善景观水体的各项生态功能。景观水体的水量保持和水体渗漏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经过水量的核算后,利用技术措施来控制雨水的渗漏量,保证水体的景观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