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主题班会手册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522116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主题班会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主题班会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主题班会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主题班会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主题班会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主题班会手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五观五观” 、四个认同、四个认同、 “三个离不开三个离不开”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教案教案第一小学第一小学 潘佳辉潘佳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五观” 、 “四个高度认同” 、 “三个离不开”的基本知识。能力目标: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 、 “四个高度认同” 、 “三个离不开”的意义。2.培养学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五观” 、 “四个高度认同” 、 “三个离不开”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民

2、族团结的基本知识。2、难点:马克思主义“五观” 、 “四个高度认同” 、 “三个离不开”的意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马克思主义“五观” 、 “四个高度认同” 、 “三个离不开”的资料一、活动目的:一、活动目的:1、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 、四个认同、 “三个离不开”的内涵。2、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坚持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为搞好民族团结,创建和谐校园做出贡献。2 2、活动时间:活动时间:2013 年 11 月 21 日下午第二节课三、班会内容:三、班会内容:(一)马克思主义“五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

3、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简称“五观”教育)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国家这一历史现象的总的看法,包括对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国家的类型、国家的形式、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消亡等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根本观点。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与纲领政策构建成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民族法规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点。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科学内涵和理论观点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科学

4、理解社会历史问题的指南。5、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无论谈论社会、历史、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其他,马克思主义都有一个基本的着眼点人。人是文化发生的原因、发展的动力和目的。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人本来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人不同于自然, “人是自由的自觉的”类存在物。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简称“五观”教育) 。突出“五观”教育是新世纪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拓展、深化、整合,也是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教学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和进一步贴近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更是党和国家加强民族工作和致力于维护

5、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客观需要。要使学生能够成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必须以坚实的思想、正确的理论来说服和充实他们,并使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民族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民族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了解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正确地认识和看清现实生活中的民族、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现象,自觉地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国家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民族学生正确认识国家与民族、个人的关系;充分认识国家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本,国家利益集中地反映和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各族人民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要

6、以维护祖国统一和反对国家分裂、民族分裂为已任。宗教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族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正确认识宗教与民族的关系,了解并正确认识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自觉遵守和贯彻执行国家的宗教政策法规。文化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族学生正确认识文化及其与民族生存发展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事实,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本民族文化和异民族文化,从人类发展进步的高度看待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变迁,在珍视和发展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并积极借鉴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历史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是,使各民族学生了解并正

7、确认识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国的历史事实;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中华民族整体的高度正确对待历史上的民族发展、民族融合、民族交往、民族斗争以及民族英雄、少数民族政权等;充分认识中华各民族的多元性和共同性的统一;充分认识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统一不可分割性;充分认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二)四个认同:即: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1强化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 2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 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 3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民族,各民族都为创造河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4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三)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