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N常用知识的整理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7522029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ON常用知识的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PON常用知识的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PON常用知识的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PON常用知识的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PON常用知识的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ON常用知识的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ON常用知识的整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P2MPP2MP点对多点主站 (P2MPpoint 2 multiple point),一种思科定义的技术,是指在 一序列 接收器和到中心站点的发送器之间的通信。 P2MP 典型地被设置成三个片断 使能够频 繁的重利用。2、 LLIDLLID:逻辑链路标记。 OLT 连续广播发送下行信号时, ONU 选择性接收。 PON 的技术标准为 EPON 时, EPON 根据 LLID 来接受信号。 EPON 下行为广播方式,所有的 ONU 都能收到相同 的数据,但是通过 LLID 来区分不同的业务的数据, ONU 通过过滤来接受属于自己 的数据。 3、电容和电阻并联有哪些作用电容和电阻并联有哪

2、些作用所谓电容,就是容纳和释放电荷的电子元器件。电容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充 电放电, 当然还有整流、振荡以及其它的作用。另外电容的结构非常简单,主要由两 块正负电极和 夹在中间的绝缘介质组成,所以电容类型主要是由电极和绝缘介质决定的。 电容的用途非常多,主要有如下几种:1隔直流:作用是阻止直流通过而让交流通过。2旁路(去耦):为交流电路中某些并联的元件提供低阻抗通路。3耦合:作为两个电路之间的连接,允许交流信号通过并传输到下一级电 路4滤波:这个对 DIY 而言很重要,显卡上的电容基本都是这个作用。5温度补偿:针对其它元件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够带来的影响,而进行补偿, 改善电路的稳定性。6计时:电容

3、器与电阻器配合使用,确定电路的时间常数。7调谐:对与频率相关的电路进行系统调谐,比如手机、收音机、电视机。8整流:在预定的时间开或者关半闭导体开关元件。9储能:储存电能,用于必须要的时候释放。例如相机闪光灯,加热设备 等等。(如今某些电容的储能水平已经接近锂电池的水准,一个电容储存的 电能可以供一个手机使用一天。电 阻 电路中对电流通过有阻碍作用并且造成能量消耗的部分叫做电阻。 电阻常用 R 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也常用千欧(k)或者兆欧 (M)做单位。1k=1000,1M=1000000。导体的电阻由导体的材料、横 截面积和长度决定。4 4、 2传统交换技术传统交换技术传统的局域网交换机

4、是一种二层网络设备,它在操作过程中不断收集信息去建立起它 本身的一个 MAC 地址表。这个表相当简单,基本上说明了某个 MAC 地址是在哪个端口上 被发现的。这样当交换机收到一个以太网包时,它便会查看一下该以太网包的目的 MAC 地 址,核对一下自己的地址表以确认该从哪个端口把包发出去。但当交换机收到一个不认识 的包时,也就是说如果目的 MAC 地址不在 MAC 地址表中,交换机便会把该包“扩散”出去, 即从所有端口发出去,就如同交换机收到一个广播包一样,这就暴露出传统局域网交换机 的弱点:不能有效的解决广播、异种网络互连、安全性控制等问题。因此,产生了交换机 上的 VLAN(虚拟局域网)技术

5、。3第三层交换技术第三层交换技术三层交换(也称多层交换技术,或 IP 交换技术)是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的。众 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 OSI 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 而三层交换技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分组的高速转发。简单的说,三层交换技术 就是“二层交换技术 + 三层转发”。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 段中的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 瓶颈问题。一个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是一个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但它是 两者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地把路由器设备的硬件及软件叠加在局域网交换机上

6、。我们 可以通过以下例子说明三层交换机是如何工作的。假设两个使用 IP 协议的站点 A、B 通过第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发送站点 A 在开始发 送时,会先拿自己的 IP 地址与 B 站的 IP 地址进行比较,判断 B 站是否与自己在同一子网 内。若目的站 B 与发送站 A 在同一子网内,则进行二层的转发。具体步骤如下:为了得到 站点 B 的 MAC 地址,站点 A 首先发一个 ARP 广播报文,请求站点 B 的 MAC 地址。该 ARP 请求报文进入交换机后,首先进行源 MAC 地址学习,芯片自动把站点 A 的 MAC 地址以及 进入交换机的端口号等信息填入到芯片的 MAC 地址表中,然后在 M

7、AC 地址表中进行目的 地址查找。由于此时是一个广播报文,交换机则会把这个广播报文从进入交换机端口所属 的 VLAN 中进行广播。B 站点收到这个 ARP 请求报文之后,会立刻发送一个 ARP 回复报文, 这个报文是一个单播报文,目的地址为站点 A 的 MAC 地址。该包进入交换机后,同样,首先进行源 MAC 地址学习,然后进行目的地址查找,由于此时 MAC 地址表中已经存在了 A 站点 MAC 地址的匹配条目,所以交换机直接把此报文从相应的端口中转发出去。通过以上 一次 ARP 过程,交换芯片就把站点 A 和 B 的信息保存在其 MAC 地址表中。以后 A、B 之间 进行通信或者同一网段的其

8、它站点想要与 A 或 B 通信,交换机就知道该把报文从哪个端口 送出。还必须说明的一点是,当查找 MAC 地址表的时候发现找不到匹配表项,该报文又不 是广播或多播报文,此时此报文被称为 DLF(Destination Lookup Failure)报文,交换机对此 类报文的处理就象对收到一个广播报文处理一样,将此报文从进入端口所属的 VLAN 中扩 散出去。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所有二层转发都是由硬件完成的,无论是 MAC 地址表的学 习过程还是目的地址查找确定输出端口过程都没有软件进行干预。下面我们看一下两个站点通过三层交换机实现跨网段通信是怎样一个过程。如上例,站点 A、B 通过三层交换机进

9、行通信。站点 A 和 B 所在网段都属于交换机上 的直连网段,若站点 A 和站点 B 不在同一子网内,发送站 A 首先要向其“缺省网关”发出 ARP 请求报文,而“缺省网关”的 IP 地址其实就是三层交换机上站点 A 所属 VLAN 的 IP 地址。 当发送站 A 对“缺省网关”的 IP 地址广播出一个 ARP 请求时,交换机就向发送站 A 回一个 ARP 回复报文,告诉站点 A 交换机此 VLAN 的 MAC 地址,同时可以通过软件把站点 A 的 IP 地址、MAC 地址、与交换机直接相连的端口号等信息设置到交换芯片的三层硬件表项中。 站点 A 收到这个 ARP 回复报文之后,进行目的 MA

10、C 地址替换,把要发给 B 的包首先发给 交换机。交换机收到这个包以后,同样首先进行源 MAC 地址学习,目的 MAC 地址查找, 由于此时目的 MAC 地址为交换机的 MAC 地址,在这种情况下将会把该报文送到交换芯片 的三层引擎处理。一般来说,三层引擎会有两个表,一个是主机路由表,这个表是以 IP 地 址为索引的,里面存放目的 IP 地址、下一跳 MAC 地址、端口号等信息。若找到一条匹配 表项,就会在对报文进行一些操作(例如目的 MAC 与源 MAC 替换、TTL 减 1 等)之后将 报文从表中指定的端口转发出去。若主机路由表中没有找到匹配条目,则会继续查找另一 个表网段路由表。这个表存

11、放网段地址、下一跳 MAC 地址、端口号等信息。一般来说 这个表的条目要少得多,但覆盖的范围很大,只要设置得当,基本上可以保证大部分进入 交换机的报文都走硬件转发,这样不仅大大提高转发速度,同时也减轻了 CPU 的负荷。若 查找网段路由表也没有找到匹配表项,则交换芯片会把包送给 CPU 处理,进行软路由。由 于站点 B 属于交换机的直连网段之一,CPU 收到这个 IP 报文以后,会直接以 B 的 IP 为索 引检查 ARP 缓存,若没有站点 B 的 MAC 地址,则根据路由信息向 B 站广播一个 ARP 请求, B 站得到此 ARP 请求后向交换机回复其 MAC 地址,CPU 在收到这个 AR

12、P 回复报文的同时, 同样可以通过软件把站点 B 的 IP 地址、MAC 地址、进入交换机的端口号等信息设置到交换 芯片的三层硬件表项中,然后把由站点 A 发来的 IP 报文转发给站点 B,这样就完成了站点 A 到站点 B 的第一次单向通信。由于芯片内部的三层引擎中已经保存站点 A、B 的路由信息, 以后站点 A、B 之间进行通信或其它网段的站点想要与 A、B 进行通信,交换芯片则会直接 把包从三层硬件表项中指定的端口转发出去,而不必再把包交给 CPU 处理。这种通过“一 次路由,多次交换”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转发速度。需要说明的是,三层引擎中的路由表项 大都是通过软件设置的。至于何时设置、怎么

13、设置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标准,我们在此也 不详细讨论。一个单波 IP 报文从进入三层交换机到转发出去一般来说走以下流程:通过以上流程我们可以了解报文在交换机中的执行过程,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出 三层交换机是如何充分把传统交换机和路由器的优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实际应用的网络环境中,对于跨网段通信的需求不断提高,过去的网络在一般情况 下按“80/20 分配”规则,即只有 20%的流量是通过骨干路由器与中央服务器或企业网的其他 部分通信,而 80%的网络流量主要仍集中在不同的部门子网内。而今天,这个比例已经提 高到了 50%,甚至 80%(倒二八,20/80) ,这是因为今天的网络正在经历着诸多应

14、用的集 合影响。网络应用已经超越了组件和电子信函,新型应用已经如此迅速和深刻地冲击着网 络,比如,任何人通过任何一个浏览器便可进行访问设定的网页,支持诸如销售、服务和 财务之类商业功能的数据仓库。这种变化对传统路由器产生了直接的冲击。因为传统的路 由器更注重对多种介质类型和多种传输速度的支持,而目前数据缓冲和转换能力比线速吞 吐能力和低时延更为重要。处于网络核心位置的路由器的高费用、低性能使其成为网络的 瓶颈,但由于网络间互连的需求,它又是不可缺少的。虽然也开发了高速路由器,但是由 于其成本太高,所以仅用于 Internet 主干部分。三层交换机将二层交换机和三层路由器两 者的优势有机而智能化

15、的结合在一起,在各个层次上提供线速性能,从而解决了传统路由 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在没有广域网连接需求的场合,用于连接不同子网 的传统路由器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被三层交换机所代替。4小结小结三层交换从概念的提出到今天的普及应用,虽然只历经了几年的时间,但其在网络建 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初骨干层、中间的汇聚层一直渗透到边缘的接入层。三层交 换机以其速度快、性能好、价格低等众多的优势已经把路由器排挤到网络的“边缘”。凡是 没有广域网连接需求,同时又需要路由器的地方,都可以用三层交换机代替。随着 ASIC 硬 件芯片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的推广,三层交换的技术与产品会得到进一步发展。4、

16、是单模和多模光纤系统,还是单纵模和多纵模激光器的区别啊,很不一样的。如果是前者,那么单模光纤对应的激光器是法布里佩罗(FP)的,内调制后的 3dB 波 长带宽一般 2nm-4nm 左右,或分布反馈(DFB)的,内调制后 3dB 波长带宽一般 0.1- 1nm。 多模光纤激光器一般是指 850 的 vcsel 垂直腔体表面发光激光器,便宜些,当 然不嫌贵的话用单模的激光器也一样用。这里的单模和多模是指光纤中的横向模式如果是指激光器本身的纵向模式,那么多模指 FP 这样的可能存在多个纵模,导致输出 波长展宽的,单模指 DFB 这样相对单一纵模,大大减少波长带宽的EPON 的应用前景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截至 2005 年 6 月,我国宽带用户已经达到了 3165.1 万。Internet 的迅猛发展使用户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以电话为代表的传统业务应用,宽带上网、视频点播、游戏等业务正逐步走向千家万户,这些宽带业务的应用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 Internet 的发展。用户对网络带宽日益增长的需求驱动了产业链的发展,而光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