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调研报告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37521476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街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街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街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街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街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街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街调研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环境危机下的思考城市环境危机下的思考都江堰市西街调研报告1 1 调研之前,收集资料调研之前,收集资料1 1) 关于都江堰资料关于都江堰资料 都江堰市都江堰市(Dujiangyan City)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城西, 距成都市 48km。以著名的都江堰 水利工程而得名,都江堰市原名 灌县,早在夏禹时代称“导江” , 传说夏禹治水导江至此而得名。 都江堰渠首工程位于市区西北部, 1988,国务院同意撤销灌县建立 都江堰市,由四川省直辖,是四 川省最早的省直辖县级市,同年 四川省确定由原上级行政单位省 会成都市代管,享受副厅级待遇 (06 年降格至局级) ,是中国国 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都江堰-

2、 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闻名于世。 气候:气候:都江堰市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 4.6oC,最热月平均气温 24.4oC。 平均年降雨量为 1,243.80mm。雨季平均开始于 5 月 21 日前后,平均结束于 9 月 14 日前后。 区内主导风向:NW,C,风向频率(%):12、41,最大风速:17 米/秒,平均风速:1.3 米 /秒。全年晴天日数 120 天,阴天日数 95 天,雾天日数 7 天,历年平均日照时数 1,016.9 小时,历年平均雷暴日数 28 天。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都江堰市的历史可追溯到

3、在夏禹时代称“导江” ,传说夏禹治水导江至此 而得名。都江堰市原名灌县,因灌江得名。因地处都江堰首,故名灌县。三国蜀汉置都安 县,北周又增置清城县。唐代两县分别改名为导江县和青城县,元合并为灌州,明降州置 灌县。1988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灌县设立都江堰市,以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而得 名。1994 年,获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城区靠近都江堰渠首,分布着许多文物古迹和 传统名居,有二王庙、安澜索桥、城隍庙、伏龙观、灵岩寺、千佛塔等重点文物。 地震影响地震影响:正作为距离 512 地震震中距离最近的城市,四川省都江堰全市 3091 人死 亡,10560 人受伤,140 人失踪,城区 8

4、0%以上房屋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530 多亿 元。都江堰古城:都江堰古城:都江堰古城的范围在明初修筑城墙后已基本形成,东至今东门江都大 厦路口,北至北街粮食局,西达玉屏山麓,南临内江。明弘治中,知县胡光以土墙“包砌 以石,高一丈六尺,周八里,计一千四百丈。置门楼四、楼四;东宣化们,省耕楼;南导 江门,阅清楼;西宣威门,怀远楼;北镇安门,拱极楼” 。后有战火损毁和修补、增高。 1942 年,政府在今五桂桥街东口开“新东门” 。解放后,因建设需要,城门和城墙陆续被西街西街调调研研报报告告拆除。都江堰市的老城区在今天看来,非常狭小,主要的街道即是幸福路、南街、西街、 文庙街、井福街、杨柳

5、河街、五桂桥街、北街、建设路等。有一部分街道巷子已经随着城 市的发展和规划已经或即将消失在历史长河中。都江堰古城历史悠久,五条河流穿城而过,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水文化 特色。加强都江堰古城的建设和推广,可以使得更多的中外游人接触都江堰,流连都江堰, 感受古老的传统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水文化。配合古城的重建与推广,着手系统调查、征集、 编辑古城街巷文化史料就显得很有必要 2 2)关于西街及周边的资料)关于西街及周边的资料512 地震后,根据都江堰市的整体发展规划,为打造国际性旅游休闲城市,都 江堰将对历史城区进行保护性开发。以西街、商业街、文庙片区等众多历史街巷为主的历 史城区将变身为融山、水

6、、堰为一体,经济健全、功能协调的旅游休闲古城。按照古城初 步规划方案,古城区将在东门、西门、北门修建标志性建筑,其中东门将建在现在的江都 大厦,西门建在玉垒山公园,北门建在北街口。 西街片区住房解困与片区保护性改造实施方案西街片区住房解困与片区保护性改造实施方案:西街片区住房解困与片区保护 性改造实施方案提出,通过住房调换安置的,原住房建筑面积在 70 平方米以下,由房 管部门提供一套 70 平方米的安居房进行调换。调换面积不足 70 平方米的,由房管部门按 3390 元每平方米补足。调换面积超过 70 平方米的,超过面积在 10 平方米内的按照 2800 元每平方米的价格结清产权调换差价款;

7、超过面积在 10 平方米以上的,按 3390 元每平方 米的价格结清产权调换差价款。原住房建筑面积在 70 平方米以上的,由房管部门按照原 面积进行调换,如有相差面积,按照上述政策结算。据介绍,为促进古城改造,对 20 日 前签订调换协议的,按套一次性给予 5000 元的搬家补助,同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调换 的,政府按 800 元每平方米支付房屋建筑材料费,产权人不得自行处置原房屋。 选择货币终结的产权人,按照 3000 元每平方米的标准终结其房屋、土地权属。如计 算出的货币不足 14 万元的,按照 14 万元终结。南桥:南桥: 南桥位于都江堰市区南门外,建桥以前,行人受其阻隔,往来十分不便。

8、历 史记载中有一句歇后语“灌县出南门没路” ,可以看出都江堰交通多么不便。清光绪四年(1878 年) ,四川总督丁宝桢组织建桥。一年以后落成,名为“通济 桥” ,为木结构,瓦盖房廊,飞檐翘角。因为此桥“雁齿凌空,直指南道” ,于是也被人们 称为“南桥” 。1958 年山洪暴发,桥身被毁;后由森工局岷江水运处重建,改木桥桩为混 凝土桥墩,正式更名为“南桥” 。文革期间,南桥被破坏,1979 年重建,建成为钢筋混凝 土骨架与木结构相结合的古廊桥式风景桥,5 孔,长 54 米、宽 12 米、3 层重叠翘飞檐, 上盖琉璃瓦。桥头重檐彩塑各种珍禽异兽和民间传说戏剧人物。两端桥亭的圆柱上有书法 楹联,左右

9、两廊内壁上还有山水风景和神话传说壁画,以及书法楹联作品 34 幅。整座桥 就是诗书画合璧的艺术长廊。同时,南桥两岸,即南桥与蒲柏桥之间是都江堰有名的夜啤酒长廊。其中,内江 东岸上是一个长约一公里的古色古香的诗酒长廊,而西岸上有十几幢古色古香的酒楼凌河 而起。丰 富的人文 历史,厚 重的都江 堰水文化, 将使夜啤 酒长廊成 为一个宣传都江堰文化,体验都江堰文化的最佳之地。在 2008 年 512 特大地震灾害中,南桥再次遭到严重破坏。经过近百名川西坝 子的能工巧匠 5 个多月的紧张施工,2009 年 4 月 1 日,南桥全面完成了灾后重建工程。这 次重建全面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重建,被拆除

10、的大部分木结构都被安装回原位,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重建成本。此外,原来的 88 根混凝土柱子全部更换成厚度达 1.2 厘米 的钢管,用掉 90 多吨钢材,达到 8 度抗震,并在 4 个桥墩的上、下游方向新修建了 8 个 喷水大龙头,加装了 50 盏彩色射灯及超过 2000 米的 LED 彩灯等。夜晚的南桥显得晶莹剔 透、流光溢彩,美不胜收。这次重建,让南桥成为了历史上最漂亮、也是最安全的南桥。 西街:西街:西街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以南,与伏龙观隔江相望,是一条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 街,是南方丝绸 之路入藏的起点, 是典型的茶马古 道,也被誉为古 代茶马道上的第 一街。清代为西 正街。从南门口 西侧至西

11、门。长 约 390 米,街道 狭窄,清末至民 国时期,此街多玉石加工及销售作坊,故又名“玉石街” 。文化大革命中改名为“团结路” 。 后复旧名。1992 年前直通二王庙,后因景区申遗而封路这条一条石板路面的老街,街两边的建筑多为一至二层的木结构。在这里可以看 到典型的老四川城镇生活,较完整地体现了清末民初的历史风貌,保存了比较完整的旧成 都风貌。西街是都江堰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西街上的门牌一直编到 212 号。一些门洞里,又藏着“附一” 、 “附二” 、 “附三” 号。今天西街的热闹远远无法和过去最繁华的时期相比。作为历史上沟通汉族和藏羌势力 范围的唯一一条“官道”“松茂古道”的起点, “三

12、垴九坪十八关,一锣一鼓到松潘” , 就是当年商人走山贩货的历史写照。西街居民的祖先看中了地利之便,经过世代努力把这 里打造成近代都江堰著名的商业街。作为商旅穿梭的贸易通道,西街上自然少不了旅店。 西街上曾经小客栈林立。那时客栈没有豪华房、标准间之分,靠近主人家的房子贵一点, 反之也就便宜一些。西街上的职业不止于此,除了玉石铺、铁匠铺,另外还有卖汤圆的、 点豆腐的、打棕垫的、编篾筐的。 同时,西街也是都江堰城市及水利文化的发祥地。都江堰这项庞大的水利工程之所以 能沿用到现在未曾中断,在极大程度上是依赖了西街及周边世代居住的老灌县居民对它的 尊重与呵护。 1955 年成都到阿坝的公路通车。汽车跑起

13、来,马帮就失去了作用。作为“一五”计划 的重要项目,成阿公路是 1952 年动工的。筑路大军走入重重大山,物资给养也依靠了人 背肩扛。一些西街居民曾经为筑路队背过粮食,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他们自己终结了西 街的辉煌。从 1953 年开始到 1956 年结束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通过公司合营,把手工业 者都变成了工人。公私合营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进行。于是玉匠去了玉雕社,木匠去了建 筑社,开旅店的去了服务公司。后来国家在工业局和轻工业局之外,又成立了“二轻局” , 专门管理联合起来的城镇手工业者。 西街住户多世代居住于此,现在还保留有明代古砖、窄巷和大院的建筑格局等,它是 都江堰原生态保存最完整的古

14、街区,是见证历史进程、体现民风民俗的活化石,其建筑文物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都不容忽视。西街其核心价值在于古蜀先民经过几千年历史 积淀所孕育出来的都江堰特有的历史文化及人居氛围。在都江堰的西街,这些珍贵的文化 信息,通过此地原住居民世代相传。西街民宅多是上百年历史的木房,地震对西街的破坏不大。震后都江堰进行 了重新规划,将旅游模式从过去的以观光为主,转变为将来的以休闲度假为主。原汁原味 的西街就是一个隆重推出的亮点,其中蕴含的价值不亚于成都的宽窄巷子。作为古城区整 治改造和恢复重建的核心地区,不久以后的西街必将成为都江堰市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标 志之一。)后记)后记: 灾后重建,文化重建当然是

15、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文化重建包括了哪些内 容?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短短两年时间,重访灾区,一个个新的文化站、文化活动 室点缀在集中居住区,全面恢复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了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这是一个值 得大书一笔的成就。另一方面,灾区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不是单纯地恢复原貌,而是结 合长远发展规划,深度挖掘当地的文化底蕴,把独具特色的文化作为一种产业予以包装, 这种远见,更值得关注。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对于都江堰而言,水文化与道文化无疑是两张王牌。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越来越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成都建设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掘

16、是题中应有之义。我们相信,灾区城市文 化的延续和提升,将为灾区的发展开拓更为宽广的天地。2 2实地调研,获取一手资料实地调研,获取一手资料行进路线行进路线 夜啤 酒长廊-南桥-南街- -西街漫步长廊 才到都江堰,就被长廊一侧的声音所吸引了去。走在这里,白天你能 强烈的真实的感受到水的魅力,享受那都江堰水文化的力量;到了夜晚,夜啤酒长廊的海 鲜小店挂起了一排排的红灯笼,外地游客也都会在此一边品尝海鲜,一边领略都江堰的壮 丽水景,热闹非凡。 闲坐南桥 南桥上两侧的木质地板已然成为人们旅游休息的地方。坐在南桥, 时而看桥上的老人们互相搀扶通过;小孩在地板上嬉戏玩耍;学生们对着江边互相拍照; 感受到的是南桥带给人们的舒适与别样风景 忙逛南街 人们在这里匆匆走过,仿佛都在寻找着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街道 旁布满了各种店面,回民在街道上随处可见,穆斯林的文化也在这里尽情挥洒 触摸西街 一条上世纪残留下来的古老街道,天空上悬浮着横七竖八的电线、 道路两边随意搭建这砖木结构的房屋、房前屋后也种满了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