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术部吸引器清洁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521304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手术部吸引器清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手术部吸引器清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手术部吸引器清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手术部吸引器清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手术部吸引器清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手术部吸引器清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手术部吸引器清洁浅谈手术部吸引器清洁摘要摘要: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有效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按计划实施 06、107、6 目标性监测。结果:对吸引器附件共 158 次/件进行生物监测。结论:对吸引器各附件采样共 158 件监测结果,达标率为 75.32%。关键词:清洁关键词:清洁 消毒消毒 灭菌灭菌 更安全更安全手术切口部位感染因素诸多。手术室与手术切口感染又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包括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吸引器,吸引器的各种附件使用后清洁干净是保证消毒灭菌效果的前提,任何残留在器械器材上的有机物都会妨碍灭菌气体与微生物有效的接触,达不到灭菌保障水平,隆低手术安全系素,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

2、给病人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一、吸引器部分结构分解吸引器部分结构分解1、单台电动吸引器,中央吸引系统。2、吸引器瓶分双瓶与单瓶。3、双瓶则有两瓶之间的连环管。4、双瓶与单瓶 有瓶塞,每个瓶塞上均 有吸引孔,负压孔之分。5、双瓶与单瓶均有吸引孔与吸引头之间有一根连接管。6、吸引器头约分四种。附表:不同手术部位则选择不同的吸引器头名称长度直径直头单空直头多空弯头单空弯头多空腔镜类345CM05CM20 CM20CM胸 腹骨类30 CM15CM大五官 脑外23 CM10CM各种吸引器头再用均高压蒸汽灭菌 标准不得检出任何病源菌。二、资料;二、资料;2006 年 7 月2007 年 6 月 手术部吸引器

3、1、监测:清洁 消毒 灭菌后待用2、采样方法(1)将清洁后的吸引瓶口、瓶内侧、负压孔、双瓶连环管等,用无菌棉杆 灭菌生理盐水在各被检处涂搽,在酒精灯火上燃烧,折断棉签手接触部分,放入备好的 5ML 生理盐水试管内,振打 80 次送实验室。(2)吸引器连接管、吸引器头,在备好的 10ML 无菌生理盐水试管中,用一次性注射器在酒精灯火焰上抽吸 10CM,往吸引器头、管、内腔的这端向另端灌注,将另端放入被抽吸后的试管内。整个操作在酒精灯 10CM 范围内进行,开关试管均过酒精灯火焰。(3)检测方法:将采集到的生理盐水样本,根据微生物实验室操作分别进行接种在营养琼脂平皿或羊血平皿上,37C 培养 24

4、H48H,观察结果。根据阳性结果再分离菌种。3、采样结果分析(1)分别对吸引器附件 158 次/件进行生物检测,达标率为 75。32%。其中吸引器瓶 16 件/次,达标率为 87。50%;吸引器瓶塞 18 件/次达标率为 72。22%;吸引器连接管 26 次/件达标率为 69。23%;吸引器瓶塞的负压孔、吸引孔 26 次/件,达标率为 76。92%;连接管26 次件,达标率为 84。62%;吸引头(腹腔镜)30 次件,达标率为 66。67%;中央吸引棒口 25 次/件,达标率为 84%。(2)菌种分布均属 G-性,条件致病菌:真菌、枯草杆菌、斯普图托菌。致病菌:假单饱菌属、大肠埃菌、克雷伯等杂

5、菌菌种,以上菌种各分离出一次。定量分别是,多 103CFU/件,少则 200CFU/件。(3)附表名称采样数合格率%分离出菌种吸引瓶1687.5吸引瓶塞1872.22斯普图托菌吸引连环管2669.23杂菌负压孔 吸引孔2676.92斯普图托菌吸引连接管2684.62吸引器头3066.67假单胞菌属、克雷伯菌、 大肠埃细菌 中央吸引棒口2584真菌枯草杆菌合计15875.32三、清洁消毒灭菌标准三、清洁消毒灭菌标准1 1、 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 (卫法监发(卫法监发20022822002282 号,自号,自 20032003 年年 4 4 月月 1 1 日起实施。日起实施。灭菌物品标准不得检

6、出任何微生物。灭菌物品标准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消毒物品标准不得检出致病菌。消毒物品标准不得检出致病菌。吸引器是属于一般诊疗用品之类。清洁与消毒方法是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温的采用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 500mg/l 浸泡 30min 后,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洗净消毒装置进行洗净、80。C93。C 消毒、烘干自动完成,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吸引器连接管,吸引器头再用需高压蒸汽灭菌。、瓶、瓶塞、吸引孔、负压孔、两瓶连接管许高水平消毒或灭菌。2 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GB159819951995) :

7、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51995 年年 1212 月月 1515 日日 批准,批准,19961996 年年 7 7 月实施。月实施。物体表面标准小于等于物体表面标准小于等于 5CFU/M2/5CFU/M2/件件. .主机(电动) 、中央吸引棒口,物体表面需清洁或消毒。四、讨论四、讨论1、针对存在的现象分析(1)客观因素:吸引器主要是管腔类器械,材质分别是由金属、玻璃、胶管类构成。吸引器附件特点是长短不一,有 20CM34.5CM;口径有大小不一,0.5CM2CM;胶管类连接管长约 150CM;直径为 2.1CM;由于器械的特殊性给清洁操作者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对重度处理的器械,

8、消毒灭菌前必须去除肉眼可见的污物。如果不先将有机物清洗干净,用消毒剂后导致有机物凝固。粘附在管内外壁上,形成一个生物保护膜区,使消毒灭菌的物品上增添了屏障,直接影响化学消毒剂、高压蒸汽灭菌器的穿透,难以达到消毒灭菌效果。生物膜影响灭菌消毒剂穿透,造成灭菌失败。人工清洗与清洗机,超声清洗机有着质的差异。目前手术室再用器械物品等处理,尚未集中管理。由参与手术的护士来完成整个清洁打包工作。由于参与手术护士几个小时的紧张,疲惫的工作,手术完毕还得清洗一大堆器械,再说手术多数是在上下午 下班或下班的时间后完毕,因此护士难免存在一种心理压力,生理反射所以对每件器械物品清洁的质量不易保障。物品本身的复杂性,

9、例如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的物品很难清洗,一般情况下,复杂物品必须尽可能拆卸,用含酶清洗剂浸泡后手工刷洗。 去污就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被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尽可能地降低到比较安全的水平。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成功的关键。(2)主观因素:参与手术者人员不一定都在一个“认真”的水准上,假设有一人一次在清洗时未到位,则就会给下一次一人的清洗带来一定难度,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手术风险危害。正确掌握多酶清洗和使用方法,作用时间,影响多酶的作用温度,化学物质,配制,浸泡时间、污染程度 PH 值等。消毒部分的吸引器械,瓶塞,双瓶连环管,清洗,消毒未干燥,或干燥封闭过程中再污染,放置位置不合理等;与正确使用保养器械的擦拭油相关;无论是分散管理,集中管理必须有新的理念。洗消程序进行操作。2、建议:强化培训改变观念,用新的理念实施新的程序,由消毒清洗消毒转变为清洗消毒。对于重复使用器械达到更有效的清洁的处理,灭菌前必须去除肉眼可见的污物;对管腔类器械物品清洁,在流动自来水下冲洗,用酶清洗剂(可折卸部分折开,酶按说明使用) ,腔内用高压水枪冲洗,腔内洗净后用高压气枪吹干,并分别打包灭菌。 保证质量合理分工,在未实行集中管理的情况下,减轻洗手护士负担,提高清洁水平,以便监督管理。设置固定器械物品清洁岗,专人专洗(培训工人上岗)确保质量,使医疗护理更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