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概念范畴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37520854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美概念范畴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审美概念范畴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审美概念范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美概念范畴(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审美概念范畴对于文心雕龙下篇的组织结构,几十年前就曾有人作过深入的剖析,列出一个以“神 思”为起点,下连体性再接风骨、情采,终以总术的图表。这个图表,将养气置于 镕裁的“裁”之内,与章句 、 练字等并列。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仅仅将下 篇看作作文之术,不曾就中国哲学人体科学和美学上的气化论谐和论发展深化的角度来观 察,致使在结构中将本来极其重要的决定神思的养气放到无足轻重的位置,失去 了“志气统其关键”的显赫意义。相反,如果我们从气化论的发展深化着眼, 养气则置 之首位,那样从养就成了风骨一情采 体性气 神思由始至终、从内及外 具有不同层次的系统整体。如果说刘勰的贡献,这应该谓精矣。其次,刘勰

2、提出了不少新的审美概念范畴。这些概念范畴的特点是:新颖,不论是沿用过 去的词汇,还是制作新的词汇,在内容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更新。之二为自然,它摆脱了 以往创作气化认识中那种简单生硬的牵合状态,体现出气化的一般原理与具体实际水乳交 融的特点。之三,深刻,因自然而深刻,其中不少概念范畴在相当程度上揭示了问题的本 质。正因为上述特点,因而它们的影响十分深远,在从上古的哲学人体科学美学的气化论 向中后期封建时期文艺审美的深化发展中,这些概念范畴起到了中间环节的巨大作用。再次,即气化的认识贯穿了物一情一文的全过程。以往在物情一文方面的认识,一是极其 简单,限于物感情兴、因情成文之类的概述,二是重在物一情

3、。这主要与审美重点之在人 和认识水平的低下有关。随着审美重点转向艺术创作和整个认识的发展,人们在物一情一 文关系的认识上便产生了一个飞跃,而刘勰的重大努力就在于大大具体深化了物情间的认 识,扩大了情一文的通道,充实了其间的内容,以气化谐和的思想将物一情一文连成一体。上述几项成就,成为文心雕龙体大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精的重要所在,和前人之所以 未发的重要处所。谈魏晋六朝文艺美学思想,则不能不谈气化论在创作中的深入发展,而 谈创作气化的发展,则不能不涉及文心雕龙 ,不能不对它的有关认识给以正确的评价。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初盛期政治上的进取,思想上的 开放,以及几代风流

4、君主对文艺的爱好和提倡,促进了诗、书、文、画、音乐和舞蹈的普 遍繁荣和艺术风格流派的百花争艳。杰出的诗人、画家、书法家、舞蹈家大量地涌现,异常丰富的艺术实践带来了审美认识的 深入发展,不仅陈隋前的一些美学思想有着进一步的变化,以往一些蕴藏着的审美认识的 幼芽也得到了蓬勃的生长,形成了不少新的审美概念和范畴。在这个时期中,审美主体、 审美主客体关系,特别是有关意境的认识获得了显著的发展,成了整个审美认识的重点, 而深刻地影响或制约着诗书画等美学思想的变化。研究唐代的美学思想,不能不紧紧抓住 这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个时期中,从审美倾向的总体来看,与初盛唐到晚唐政治思想变化的同时,存在着一 个从崇尚壮丽雄浑到崇尚淡雅自然的转变;逐渐形成起对艺术风格的深入细致而系统的认 识;在创作欣赏中提出了象外之象与味外为味。这种变化和意境认识的深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探索这些变化,则不仅有助于对晚唐审美倾向特点的进一步了解,也直接有利于 对意境和整个审美认识发展的全面领会。(本文档由 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