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学生的过激行为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37520734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处理学生的过激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处理学生的过激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处理学生的过激行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处理学生的过激行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处理学生的过激行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处理学生的过激行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如何处理学生的过激行为如何处理学生的过激行为现在的中小学生中,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其中有很多孩子来自特殊家庭或是属于留守儿童等等) 、受外界一些不良因素的诱惑和影响、物质条件等方面的刺激以及我们学校教育中大多以成绩为主的现状所形成的压力等等原因,出现的极端思想越来越严重,做出的极端行为越来越多。不少青少年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承受一点点的失败、挫折,不少的悲剧也因此发生。那么,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怎样去冷静思考、分析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净化他们的心灵,从而帮助这些学生摆脱困境,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近几年来,随着生源素质的逐渐下降,学生违纪事件经常发生

2、。老师们常说现在的学生真难管。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老师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最能体会到。我们不能简单的埋怨,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老师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老师在处理学生时,应慎之又慎。要处理好学生对老师的“过激行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事件发生时,宜冷不宜热。当学生的“过激行为”发生时,不激动、不发火,是不可思议的,但作为老师必须顾及到自己的感情会带来的后果,要以理智战胜感情,冷静处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 (二)事发后,宜静不

3、宜动。一些老师在“过激行为”事件发生后,急于解决。在“过激行为”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很敏感、很脆弱。如果再找家长和学校去刺激他,很容易产生更坏的结果。通过实践,我觉得,事件发生后,不要急于采取行动,而要静下心来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过激行为”事件,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如果自己能解决,就决不要找- 2 -学校、找家长。突发事件最能体现老师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对动不动就找家长、找学校告状的老师最反感。这样,老师工作将无法开展。 (三)处理“过激行为”事件,宜深不宜浅。学生很清楚应尊敬师长,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因此,一般情况下,只要发生学生对老师的“过激

4、行为”事件,其背后必有隐情。我们在处理“过激行为”事件时,应深入调查了解,决不能敷衍了事。 (四)处理“过激行为”的态度,宜真不宜假。有时,“过激行为”事件发生后,老师怕把事件扩大,伪装自己的情感,不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过激行为”事件或多或少都会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留下阴影,如果不真心实意地去解决问题,不光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就连教师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伤害。更无法开展老师工作,只能当逃兵,辞去老师工作了。当“过激行为”事件已经发生时,作为教师应放下架子和面子。用真诚的态度去检讨自己的缺点、错误。如果学生的“过激行为”是因教师的原因而起,应勇于承担责任;如果主要原因在学生,

5、我们也要有宽宏的气量。今后努力寻找出适合教育他的方法。 (五)处理“过激行为”的尺度上,宜宽不宜严。因为,“过激行为”是针对我们教师的,教师受到伤害,所以,处理“过激行为”更应把握好尺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因此,宽容策略的提出,不是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而是必须更加严格;不是降低了老师的工作要求,而是提高了要求和标准。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以教育为目的。如果通过一件事、一句话、一个眼神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我们受的一点委曲是值得的。要避免过激行为事件的发生,可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1、加强自身修养,赢得学生的尊敬。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

6、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 3 -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严于律己,品德高尚,博学多才,积极进取,通过自己良好的思想、个性、才能、情感、意志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具体来说,教师应具备的修养是: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公正廉明,平等相待;业务精熟,知识广博;热爱学生,真情投入;有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修养;有高度的语言修养;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多才多艺,观念紧跟时代发展。教师只有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2、平时加强扎实细致

7、的思想工作,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老师开展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对学生的了解。有经验的老师,在新接班时会很快通过家访、谈心、观察等方式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及社会背景;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等。这种了解不是为了抓学生的短处,而是为了对他的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合理、更容易被接受。这样就避免了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因方法不得当引起学生的过激行为。3、老师还应勤与学生交流。首先,勤交流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及时疏导,防患于未然。其次,勤交流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相了解,增进感情。交流的态度要诚恳;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

8、;交流的时间、地点可以不受限制。4、树立良好的班风。俗话说:入鲍鱼之舱,久闻不知其臭。又有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用来比喻客观环境对人的成长变化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对教师过激行为的发生与班级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老师应充分利用自身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平等相待的工作作风、风趣幽默的言谈举止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积极的个体行为,像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等,成为榜样行为。从而构成健康、良好、和谐的班集体氛围。在这样的班级中,学生很少或根本不会发生对教师的过激行为。3、批评学生要讲艺术。学生对教师的往往发生在遭到批评或受到处罚时。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强。他们要求独

9、立自主,- 4 -不喜欢别人的管教。他们在家庭中是中心、是皇帝,对家长的批评就经常。老师在批评学生时要讲艺术。首先,批评对事不对人,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每个人一生都会犯许多错误,尤其是成长时期的青少年。教育的责任赋予了老师批评学生的权利。我们不能放弃这一权力,但也不能滥用。老师批评的是学生的行为,不是学生自身。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改正行为。在批评中老师应指出学生行为上的错误、错误造成的影响、改正错误的方法。决不要对学生讽刺挖苦,进行人身攻击。尤其是常犯错误的同学,更需要保护他的自尊心。其次,不妨把批评的语言先包装一下在使用。老师可以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批评学生,既使他容易接受,又达到了批评的效果。这需要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力,还要有一颗爱心4、处罚学生要把握好尺度。老师处罚学生时,要宽容为怀,能不处罚的决不处罚。 少年儿童研究曾登周立文先生赞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的文章。文中称赞陶先生如何用四块糖教育了一位欲用砖头砸同学的男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是为了达到不教。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处罚也正是想达到这一境界。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因此老师要把握好处罚的尺度。经过这样的尝试,我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很少有学生不尊重我的。我想,如果老师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都能用心把这些做好的话,那么,学生会对老师产生由衷的尊敬,工作也就能很好的开展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