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提分卷(2)(考生版)

上传人:shuim****xiang 文档编号:37518984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7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提分卷(2)(考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提分卷(2)(考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提分卷(2)(考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提分卷(2)(考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提分卷(2)(考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提分卷(2)(考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提分卷(2)(考生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提分卷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提分卷(2)(考生版)(考生版)试卷题量:1题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限时:180分钟 测评/引用码:ouq4WfP 一、申论题一、申论题 1、给定资料 1“法治”一词虽得民心但其含义却未必清晰可见。英美有英美法系的模式,欧洲大陆有大陆法系的传统,中国有中国的法 治发展历史。然而,无论法治含义有多少歧变,核心的内容却是确定的:“法律至高无上,是统治社会的规则。任何人、任何 权力都要服从法律,而不能有超然于法律之上的特例与特权。”这样一种理念不仅要体现于繁多的法条之中,更要化为司法实 践,落实于社会生活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的一大变革

2、就在于,我们逐渐摆脱了传统意识形态的教条,开始探索、理 解“法治”的真正内涵,并以实际行动加以验证。 以往,由于受到“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过于强调法律的阶级性与工具性,将之作为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在这种思路之下, 法律的惩罚部分被过分渲染,镇压敌人的专政功能似乎成为法律的唯一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特权的滋生,架空了法律 作为规则的规制作用,导致了法纪废弛、社会失序。因而法治的归位,首先就要从上述误区中脱离出来,澄清法律的功能不在 于治者治人,而在于治者和被治者都要遵从法律。法律应成为政治权力运行的框架。1982年,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率先垂 范,党的十二大通过新党章,其中规定:“党必须在

3、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同年。此精神写入宪法,新宪法规定:“一切 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 和法律的特权。”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法治的意义,提出:“依法治国,是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l999年,法治方略入宪,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宪法修正案规定:“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当然,“法治国家”的提出,并非一劳永逸地排除了法治道路上的障碍但是它体现了政治权力本身的审慎反思与政治理 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探求法治之处,取法于欧陆,重法典而

4、轻判例。因而,在法律几近空白的情况下,倡导法 治,当务之急在于加紧立法。构建完整的法律体系。着力于立法,并不是法治之全部,然而重新起程的法治之路似乎又别无选 择。社会的繁复、法律的缺失与厉行法治的迫切心情,使得立法颇为繁荣。除了宪法修正案之外,有关社会、政治、经济的重 大法律相继出台或得以修正:民法通则(1986年)、行政诉讼法(1989年)、民事诉讼法(1991年)、行政赔偿法 (1994年)、行政处罚法(1996年)、刑事诉讼法(1996年修正)、刑法(1997年修正),等等。虽然有学者认为,众多新 生的法律可能难以一举成为社会所恪守的有效规则,但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

5、究”的法治理想毕竟有 了声势浩大的起步。从长远看,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进一步推进法治的必要条件。 2公民社会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长出来的现实社会。它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公民 社会意味着每个国民和国家之间订立了由宪法和法律保障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之间的相互交换的社会契约。为了保证契约的完整 履行,博弈的手段就是民主与法治。 发展公民社会,最终是为了实现善治的政治理想。自从有了国家及其政府以后,善政或仁政,便成为人们所期望的理想政治管 理模式,古今中外无不如此。它的基本内容是:严明的法度、清廉的官员、很高的行政效率、良好的行政服务。毫无疑问,只 要政府存在一天,这样的善政

6、将始终是公民对于政府的期望和理想。 然而,善政的政治理想在全球化时代遭到了严重的挑战与善政构成挑战的是“善治”。概括地说,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 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 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善治的基本要素之一便是参与。这里的参与首先是指公民的政治参与,但不仅仅是政治参与,还包括公民 对其他社会生活的参与。后者可能会越来越重要。 善治实际上是国家权力一向社会的阻善治的过程就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善治表示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或者说政府与公民之 间的良好合作。从全社会范围看,善治离不开政府但更离不开公民。善治有赖于

7、公民自愿的合作和对权威的自觉认同,没有 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合作,至多只有善政,而不会有善治。 毫无疑问,中国的公民社会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但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就是它对于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和民主政治建设是一支健 康的和积极的力量。 3近日,某市曝出“亲情逼迁”模式。这一模式其实并不新鲜,甚至可谓“复古”。早在l0年前,某地就曾滥用政府权力实行“连 坐”制度引发全国关注。 简单地说“复古”,其实也不尽准确。这一手法并非重新抬头,事实上,这些年来,在一些中小城市的拆迁中,一直若隐若 现,“阴魂”不散。这一“经验”中,众多公职人员往往被迫成为政府动员拆迁的排头兵。但是,明明已经遭到谴责和唾弃的“连 坐”制度

8、,却在本次事件中卷土重来,甚至有明文规定,“公职人员未能完成征拆任务要处理”。这一现实折射出什么? 公职人员的责、权、利本由法律所规定和保障,但在部分基层政府膨胀的权力下形同虚设:而被裹挟到拆迁行动中的公务员, 则面对着种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潜规则”。 “亲情逼迁”,对拆迁者及动员者双方而言,都体现出冰冷机械的粗暴,有违“以人为本”的历史潮流。比如在刑法领域,无论是 疑罪从无、无罪推定的原则,抑或“近亲属可拒绝作证”的修正,都体现了人性关怀的进步。然而这种进步似乎并未被部分基层 政府所感知。失去了人性关怀,原本乡土中国重要传承的亲情伦理,不得不被迫面对着与“自身权益”痛苦的选择。 参加拆迁

9、工作的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大吐苦水:“其实我们现在开展工作一般都挺顺的,就是个别村民看着别的村子拆迁,大家 互相攀比补助款,有的村民认为闹一闹,能拿更多的钱,就自己扎根做钉子户,其实补偿款都是一样的,他们这么闹不仅耽误 工作的开展,更影响预期建设。” 但也有群众持不同看法:“要是在任上没有大兴土木,这政绩怎么也不好看啊,要是盖上几栋洋楼,弄出个商务圈,再建上立 交桥肯定官升一级啊。”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试卷链接:http:/ 有专家学者介绍说,其实现在政府拆迁的工作开展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贯彻科学化、民主化的执政思想,几年前L市开发沙澧 河,先后聘请了中外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反复进行沙

10、澧河开发建设的可行性论证,在拆迁方案出台前召开由被拆迁群众代表 参加的座谈会l3次,反复征求意见。拆迁方案实施时,根据拆迁工作实际和群众反映的新情况不断予以完善。 而且L市政府制定了历年来最优惠的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对房屋附属物、临时结构房、装修,甚至 违法建筑也给予合理补偿;对合法拆迁户除依法补偿外,每户再奖励近万元;对于选择安置房的被拆迁户,过渡期限内给予每 户每月240元或280元的安置补助费。同时,劳动保障、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也出台政策,解决被拆迁户就学、就医、低保 等实际困难。全市共安排被拆迁群众再就业1700多人,被拆迁群众对拆迁政策的满意率在98以上。

11、4“实际上,法治不是治老百姓,法治是治公权力。也就是说,约束公权力、保障公民私权利,这才叫法治状态。”最高人民 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在采访中说了这席话。当下,不少领导干部曲解“依法行政”的含义,不谈依法治权力而只谈依法治 民不谈依法治高层而只谈依法治基层。“依法行政”的口号近年来逐步被叫响以后,一些干部又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将依法行 政解释为加强行政权,把依法行政之“法”塞进了本机关、本部门不具备法律效力的“红头文件”、“土章程”,甚至使之凌驾于宪 法、法律、法规之上,强令执行,还美其名曰“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行政权是为执行国家意志,谋求社会公益,进行行政管理与服务而依法行使的公共权力。

12、行政权若无所制约,则极易被滥用而造成对于行政相对公民的权利及社会公益的侵犯。通过法治约束和监督,使行政权受到制 约应是法治社会最基础的一环。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公权力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社会信心。进一步看,只有对公权力加以法律的制约,让法律来克制其自 身的易扩张性,方能确保它在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维护公共利益、民生利益的道路上行使。 当然,保证依法行政,依法治官、治权,除了要继续运用以往行之有效的听取审议报告、视察检查、办理议案、受理申诉和控 告、述职评议外,更要敢于和善于运用较为刚性的手段如质询、发出法律监督书、成立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等,把行使监督 权、人事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有机

13、地结合起来,提高监督的实效。同时,媒体要敢于对重大违法乱纪的行为公开曝光。由 此,“法治不是治老百姓,法治是治公权力”才能落到实处。 5当依法订立的合同,遭遇行政权力的强制干涉,会出现怎样的结果?近日,某镇政府和亚龙湾管委会向该镇某村全体村民以 通知的形式作出行政决定:终止其土地承包协议、变更合同主体、收回集体土地。但这一行为被法院一审裁定为超越职权 范围,造成了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侵犯,违反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禁止性规定,依法通知应予撤销。 权力有边界,职能有规范,行政须依法,本是社会皆知的道理,更应是政府官员行使权力的准则。但偏偏这样的例子屡见不 鲜,背后暴露出的问题耐人寻味。该镇以一纸通

14、知侵犯土地承包经营权也好,某区政府“公函求情”,希望法院对强拆部 门“慎重量刑”也好,都充分说明了政府的行政权力伸到了不该伸的地方。 司法审判不容干涉,合同权益受法律保障。政府领导不应该不明白这样的道理,究其根源,是政府部门“包打天下”的思维长期 固化逐渐延伸为干预市场、干预司法的“闲不住的手”,很多情况下一再出现政府角色的越位、错位。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已成为新一届政府明确的思路。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坚定改革决 心,进一步厘清“权力清单”,该归政府的决不缺位,该归市场的决不越位,尤其是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更应千方百计发挥作 用,确立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6在我

15、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一批富有改革精神的党员干部带领农民群众,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和国家法律,结合本 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通过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创新,不仅理顺了农村治理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 而且改善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增强了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活力,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将原来由党支部或村委会负责的村政村务,改变为党支部和村委会提出议案。村代会集体讨论决策,村委会负责实施,党支部 和村代会进行监督。仅从这一侧面,就能看到Q县的改革实验的代表性和超前性。 对“Q县模式”最有发言权的要数当地村民。以前村级的重要事项都是村干部个人说了算,现在必须经过村民代表集

16、体讨论决 定,改变了党支部或村委会包揽村政村务的做法。 Q县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前几年拆除违章建筑,大家心里都有点不痛快,乡里乡亲的,谁家没个鸡窝、猪圈的,先拆谁家 的谁也不痛快,Q县的所有党员便先挨家挨户地收集村民代表的议题和议案,然后召开两委班子联席会议,达成一致后,党员 立刻带头扒了自家的违建,最终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Q县的违章建筑没多久就荡然无存了。” 有的村民则表示:“以前村里经常收钱修修路、盖盖小学校,虽然活没少干,但这钱到底用了多少,谁也说不清,现在村代会 下设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理财小组监督审查村委会的财务活动和各项收支,监督小组检查村务公开执行的情况。村里的建设 工程,到底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