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1-4节测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509805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1-4节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1-4节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1-4节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1-4节测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1-4节测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1-4节测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1-4节测试题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七年级(下)单元测试四科学七年级(下)单元测试四第二章第二章 14 节节_中学 班 姓名 座号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选项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天体的运行 B.蒲公英种子的飞行 C.候鸟的迁徙 D.雷电发生过程 2六月夏天的晚上太热了,小明家开起了空调,空调消耗的能量是( )A.机械能 B.电能 C.化学能 D.声能 3在下列情况下,物体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的是( )A.海上航行的轮船 B.空中飞行的子弹 C.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 D.拉长的橡皮条 4人和动物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属于( )A.热能 B.贮存能 C.化学能 D.机械能 5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2、人在沉睡时不消耗能量 B.人的能量主要来自食物 C.燃料提供了汽车运动所需的能量 D.声音也具有能量 6下图所示是丁丁同学看到两车运动的场景,则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A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右运动, D乙车可能静止,甲车向右运动。 7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 60 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 7 分钟, 还不到一个小时, 怎么可能走了 60 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 ) A速度 B时间 C路程 D

3、质量 8 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 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9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3 秒内通过 36 米的路程,则它在前 2 秒内的速度一定 是 ( )A.9 米秒 B.12 米秒 C.4.5 米秒 D.无法确定 10一辆汽车以 50 千米时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甲乙)A.该汽车每小时运动速度是 50 千米 B.该汽车通过的路程是 50 千米时 C.该汽车每小

4、时通过的路程是 50 千米时 D.该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 50 千米 11下列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汽车启动时,从静止变为运动 B.在竖直方向匀速上升的气球 C.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D.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 12以下是我们在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篮球 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 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A. B. C. D.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 B. 运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一定大 C.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

5、路程越长,所需的时间越多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4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起动后第 l 秒内、第 2 秒内、第 3 秒内、第 4 秒内通过 路程分别是 1 米、2 米、3 米、4 米,则该车( ) A前 2 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 3 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C这 4 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D这 4 秒内做变速直线运动 15星期天, 小雪帮妈妈用拴有细绳的水桶从井中提水,手受到向下的作用力,这个力的施力 物体是( ) A地球 B水 C手 D绳 16.坐在船上的人用浆向后划水,船就会前进,使船前进的力是( )A人的手作用在浆上的力 B浆向后作用于水的力C水作用于浆的力 D水对船的支持力 17.下

6、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人坐在软席沙发上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 C用力压气球,气球被压扁 D足球运动员用头把飞来的足球顶回去 18.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某同学借助于图(甲) 、 (乙)中 的结果来说明这两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借助图甲,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多少来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 借助图甲,比较相同时间通过路程长短来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 借助图乙,比较相同时间通过路程长短来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 借助图乙,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多少来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A B C D 19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马拉车时

7、,马只施力不受力,车只受力不施力,所以马才能把车拉动 B物体运动时才能施力,静止时不能施力 C两个物体只有直接接触时,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D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20如图所示,用撬棒撬石头,手握撬棒的末端比握在撬棒的中部要省 力些,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力的大小 B力的作用点 C力的方向 D施力物体 21两只手同时用 8 牛顿的力分别向两侧拉一支弹簧秤的秤钩 和秤环时,当指针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是( )A4 牛顿 B0 C8 牛顿 D16 牛顿 22F1和 F2的大小如图所示,在比较 F1和 F2的大小时,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F1F2,因为 F2有六个单位长度

8、 BF1=F2,因为 F1和 F2长度相等 C不能比较,因为图中没有表明一个单位长度表示多大的力 D以上说法均不对 23.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下左图)。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 时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G 表示重力,F 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24关于使用弹簧秤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拉弹簧的力只能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 B测量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C加在弹簧秤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D拉弹簧的力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 25使用弹簧秤时,由于弹簧断了几节,就用剩余的弹簧重新调节零点后,使用它测量拉力, 则所测的拉力大小与真实值相比将是 ( )A偏大 B偏

9、小 C相同 D不能确定二填空题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0 分)26下列物体中:(A)挂在树上的苹果;(B)被拉开的弹簧门;(C)空中飞行的小鸟;(D)在雪山坡上缓慢滑动的冰雪; (E)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F)在跑道上滑行的飞机。只具有动能20 题 图的是: ;只具有势能的是: 。27暴风雨来临前,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这是风力使小树发生了 ;狂风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这是风力使落叶的 发生了改变。28从下图所示的情景中,你的认识是_。29如上中图所示,某人用大小相等的力作用于弹簧,观察比较(a) 、 (b)两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有关。30站在滑板上的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拉住绳

10、子的两端,如上右图所示。其中甲同学用力拉绳,乙同学向甲同学靠近,甲同学也向乙同学靠近。这现象主要表明_。31如图所示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_,图(b)主要表示力能_。32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_、_和_。33世界上奔跑得最快的动物是猎豹,它快跑时速度可达 40 米秒。游得最快的鱼是旗鱼,速度可达 108 千米时。飞得最快的鸟是褐海燕,它 1 分钟能飞 5 千米。如果这三种动物在一起比赛,冠军是_。34.观察右图中的弹簧测力计。(1)它的量程为 牛。 (2)该弹簧秤的示数 牛。三、作图题:三、作图题: 35画出力的图示。 (5 分) 用水平向右大小为 50 牛的力拉小车。第 28

11、 题第 30 题a b第 29题四、计算分析题四、计算分析题(共 15 分) 36某同学在乘长途汽车旅行时,注意观察公路旁的里程碑,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下面 表格中。 (6 分)观察次数1 2 3 4 5里程碑数 10 千米 20 千米 30 千米 40 千米 50 千米观察时刻 7 时 35 分 7 时 45 分 8 时 10 分 8 时 30 分 8 时 45 分(1)这辆汽车的运动是_。 (2)在 7 时 35 分到 8 时 45 分的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_ (3)在表中记录的哪一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最大? _ 37为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自 2000 年 10 月 1 日起北京至乌鲁

12、木齐的列车全线提速,提 速前列车的速度以约 58 千米时,提速后全程速度达 785 千米时,提速前列车全程 运行时间约 65 小时,则(假设全程为匀速直线运动) (9 分) (1)北京至乌鲁木齐铁路线全长大约是多少千米? (2)提速后全程运行时间是多少小时?答案 1.D 2.B 3.B 4.C 5.A 6.A 7.A 8.D 9.B 10.D 11.B 12.D 13.C 14.D 15.D 16.C 17.D 18.D 19.D 20.B 21.C 22.C 23.A 24.A 25.B 26.EF AB 27.形状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 28.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29.方向 30.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能改变物体 的形状 32.大小 方向 作用点 33.褐海燕 34. 5 1.6 35.略 36.变速 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