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朝阳区高三历史期末试题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509380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6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朝阳区高三历史期末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2013学年朝阳区高三历史期末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2013学年朝阳区高三历史期末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2013学年朝阳区高三历史期末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2013学年朝阳区高三历史期末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朝阳区高三历史期末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朝阳区高三历史期末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北京市朝阳区 20122013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历 史 试 卷 2013.1 (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共 3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一项。 1.有人将五四运动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捍卫国家主权而不排外的群众运动。 ”这一评价 表明 A.五四运动是对义和团运动的继承 B.科学理性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内除国贼”成为最为迫切的呼声 D.是一场组织严密的民众爱国运动 2.1919 年毛泽东于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提出“在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 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

2、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和) 无血革命”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 A.呼吁社会改革 B.以暴力革命推翻强权 C.组建工人政党 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3.下图为外国在华纱厂拥有纱锭数示意图,相关数据表明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民族工业濒于破产 C.列强资本输出卷土重来 D.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4.泸州起义纪念碑位于四川省泸州市,为纪念杨闇公、朱德、刘伯承领导的泸州保卫战。该 碑总高 19.26 米,基座边长 12.1 米,寓含泸州起义时间。这次起义被称为南昌起义的预演。 这次起义 A.是领导武装起义的尝试 B.表明工作重心转移至农村 C.宣告国共合作正式破裂 D.贯

3、彻执行八七会议总方针 5.右侧示意图表明 A.日本控制并垄断占领区内外贸易 B.中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开始起步 C.民营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 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空间遭到压制 6.民国十九年国民政府颁布特令,宣布“自 1 月 1 日起,凡侨居中国之外国人民,现时享有 领事裁判权者,应一律遵守中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依法颁布之法令规章。 ”该段文告颁布 于 A.五四运动期间 B.国民大革命期间 C.北伐战争结束后 D.全面抗战爆发后 7.1940 年 10 月 1 日,日本内阁制定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中提出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 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机器工业;中国东北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和部分机械

4、及轻工业; 在中国华北,注重制盐和矿业的开发;华中允许某种限度的轻工业发展;内蒙古以发展羊毛2 业为主,华北发展棉花,华中则要限制生产可与日本农作物竞争的农产品。其目的是 A.强化中日地区间的经济合作物资交流 B.有步骤的在占领区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C.以日本的本土经济带动东亚经济发展 D.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 8.抗战胜利后初期,国内政治斗争的核心内容包括 和平民主建国 社会主义革命 改组国民政府 人民军队合法化 A. B. C. D. 9.左图是学生在小组研究学习中出现的一幅地图。其研究主题 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成就 B.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C.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 D.人民解放

5、战争的进程 10.下列作品中,体现出毛泽东思考中国共产党开始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是 A.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论联合政府 11.2012 年某纪念馆举办特展,展示了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思想”的重要文件。该展 览为 A.中共“二大”九十周年纪念展 B.八七会议八十五周年纪念展 C.遵义会议七十七周年纪念展 D.中共“七大”六十七周年纪念展 12.我国下列地区被外国殖民势力占据时间最长的是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东北 13.中国共产党提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经济方针是在 A. 19461949 年 B. 19

6、491953 年 C. 19561958 年 D. 19781982 年 14.下列资料中,最确切的反映出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是 A.3 亿多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了 4667 万公顷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B.参加互助组的农户达到 4536.4 万户,占农户总数的 39.9% C.入社农户占总数的 91.9%,参加高级社农户占总数的 87.8% D.共有人民公社 233973 个,参加的人民公社的农户占 90.4% 15.面对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1960 年中共中央批准 关于 1961 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 报告 ,首次提出了对国民经济实行整顿的方针。这一方针的内容是 调整 改造 跃

7、进 巩固 充实 提高 B. C. D. 16.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发展方向的表述,准确的是 A.集体化、合作化、集约化 B.公有化、社会化、现代化 C.私有化、专业化、市场化 D.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3 17.1950 年 12 月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美国飞机、 船只装卸前往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物资, 并 针对中国,特别把香港、澳门也列入禁令适用地区。1954 年 12 月“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出 台,规定美国“维持并发展”台湾的武装力量。面对这一形势,新中国的外交努力包括 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中苏双方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贯彻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外

8、交准则 A. B. C. D. 18.对右侧材料判断正确的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端 B.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C.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D.与世界经济全方位接轨 19.对于希腊的古文化约定俗成地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下列的表述准确的是 A.是贵族集体当政的城邦政体确立时期 B.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成熟时期 C.雅典民主走向辉煌、希腊文明走向成熟 D.希腊文明辉煌时期、民主制度传播时期 20.从罗马十二铜表法可以看出 A.罗马帝国时期卓越的法律建树 B.公民在财产契约问题上的平等 C.罗马法已发展到基本成熟阶段 D.彻底剥夺了贵族的司法解释权 21.开辟新航路引发的贸易路线的转移,西欧国家

9、可以 向东由小亚细亚到达东亚 向南绕非洲大陆南端至东方 向西经过南美洲前往亚洲 向北横穿亚欧大陆到达东亚 A. B. C. D. 22.新航路的开辟带动了物种的交流,传入中国、非洲等地的美洲独有物种中除甘薯、土豆、 辣椒、花生等之外,还有 A.棉花 B.玉米 C.小麦 D.橄榄 23.推动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的条件中不包括 A.东西方传统的贸易商路被奥斯曼帝国垄断 B.航海技术的改进和知识的增长 C.银行业、信贷业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出现 D.政府的支持和军事技术的进步 24.但丁在神曲中强调人所赋有的“自由意志”是“上帝最伟大的主张” ,他被称为“中 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

10、初一位诗人” 。对其所处时代的准确理解是 A.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B.资产阶级革命与掌权 C.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思想启蒙的理性时代 1978 年 12 月 13 日美国可口可乐重返中国 12 月 16 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12 月 18 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4 25.牛顿的哲学中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也对暂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的 安排,他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他是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下列对他 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物理学的伟大飞跃 B.丰富和发展朴素唯物主义 C.为启蒙思想提供科学基础 D.敬畏真实并抨击宗教神学 26.世界上第一个权力属于公民的民

11、主制国家是 A.希腊 B.雅典 C.荷兰 D.英国 27.“英国上院这个自由的庙宇、新基督教的堡垒一直在挖空心思寻找办法以便更 有效地进行可怕的黑奴贸易。 ” (1750 年)对这段话的解读准确的是 A.“新基督教”信奉“因行称义”的信条 B.黑奴贸易是英国对外贸易重要构成 C.“贸易保护”是克伦威尔经济政策核心 D.英国上院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28.“这场革命不是反对路易十六,而是反对令这个民族深恶痛绝的专制政府原则。 ”其意味 着 A.对暴君的仇恨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特征 B.处死国王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最重要的成果 C.推翻暴政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共同愿望 D.消灭专制制度等

12、级制度追求民主是革命的目标 29.“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由它协同国王的 批准按照下面所定的方式行使之。 ”该材料反映出 分权原则 主权在民 代议制原则 君主制 A. B. C. D. 30.德意志曾被称为巨型的怪物、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下列事件中有利于改变 这一局面的有 拿破仑战争 普法战争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加尔文宗教改革 A. B. C. D. 31.袁世凯的中华帝国与法兰西第一帝国 A.都是个人独裁专制 B.都是资产阶级的军事专政 C.都是复辟封建帝制 D.都改变了原有社会的性质 32.16 到 19 世纪的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于西欧国家而言是 传统的农耕经济走向最后辉煌 国际贸易快速发展世界市场形成 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 人类生存基础由农业向工业转移 A. B. C. D. 5 非选择题 共 52 分 33.(7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国力民生、政局、近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产生严重影 响,也引发中外条约体系的重大调整。自马关条约起,中俄旅大租地条约、中德胶澳租 界条约、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等纷纷出台;1943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