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地理高考的历程及近年命题指导思想_张亚南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504523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45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0年地理高考的历程及近年命题指导思想_张亚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50年地理高考的历程及近年命题指导思想_张亚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50年地理高考的历程及近年命题指导思想_张亚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0年地理高考的历程及近年命题指导思想_张亚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年地理高考的历程及近年命题指导思想_张亚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写论中学地理教学 参考199 9年第1 2期5 0卒地理高考时厉窟及羁盛声着青题指导尾鹉一、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地理 高考从1952年起,随着新中国政 权的不断巩固,国 家开始了有什划的国 民经济建设,普通高等 学校也实行了全国统一的 招 生考试 制度。其 中地理科作 为必考科目之一。当时的地 理试卷 满 分为50分,题型只有选择、填空、问 答 题三种,195 4年开始分文、理两大类.地理科 被归人文科类,与政治常识、语文、历史、外语等共作为政治、财经、体育、艺术科等专业考生的考试科目。地理试卷满分始为10 0分,开始出现读图、识图等有关地图的试题,并 逐渐形成一 贯风 格。1955年又将

2、考试科目分为理工、医农、文史政治 财 经 三大类.其中地理科与语文、历史、政治一同被作为文 史政治财经类的 考试科目。19 64年高考科目重又归为两 大类:理 工农医与文史类。地理科未被列 为高考科目。19 66年至197 6年高考 全部被取 消。1977年8月,邓 小平同志 提 出恢复高考制度,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考试重又实施。1978年开始恢复全 国统一命题考试,考试科目分为理工 农医和 文科两大类.地理科被纳人文科类 考 试科目中。在此后的十几年中,中国大陆的 地 理高考命题 逐渐向着标准化考试的目标迈进。199 1年 出版 了地理科考试说明.使考试更 趋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 化。特别是提

3、 出了地理高考的能力要求,在很 大程度上扭 转了 地 理考试 和教学 过 程中“地名加物产 加铁路线”的传统方 法,将考查地理思维 方式 贯穿试题.强 调 知 识点向的联 系和地 理知识的结构,注 重运用知识对 材料进行分 析、阐释和解决实际 间题,对高校选拔素质全面的人才、提高中学地理教学 质量产 生 了重要影响。199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科 目全部实行“3十2,方 案,即在高考科目中,文科 取消了地 理,理科取消了生物和 政治。199 9年,广东省开始试行“3+ 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地理科作为“X”中的一 项由高校自主选 择。至此,地理科目重又出现在高考科目的队 列中。不、近年

4、来中国大陆地理离考命题的指导思想1.依据考试本身的性质和地理学科高考的评 价目标口旅圣南/教 育部考试管理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 生 个 l司统一考试是一种以书而形式、其 有统一性、有组 织 的和带 有竟争性 的社会 考试。其目的是为考查、确 定 考生是否 具备升人更高一级学校所 应有的知识、能力等。考试 的结果被用来选拔 德、智、体全面 发 展的青 年进人大学 继续学习因而高 考是国家 意志的 体现.在很大意义 上能决定一个青年人-生 的前途与命运,囚 而极受社会关注。我国大 陆人口众多,每 年约有三百 多 万高中毕业 生参加高校入学考试。各高等学校 从中选拔八十万左右的考生进人高校 继续深造与

5、世界卜其它国家和地区4 1 1比.找国大陆的高校人学考试带有 规模 大、选拔性强和竟争激 烈等特色如果以考试分数 的反映形式为标准,高等学 校入学 考试应 属于常 模参照性考试。因 而 要求测验分数的分布范围笋.测 验难度要适中.所 测 项目包 括 的知识与能 力 范围 较)”,较 多的采用选择 题型.垂 视试题的区分功能等-高 考是 选拔性 考试 这一性 质 的 确定.使得 它 有别于省级高中毕业 会考属水平考试.即标准 参 照性考试.其目的是检验 应试 者所 具备 或 掌 握的知识是否达标 或达到 的程 度),更不同于教 学 过程中的 l J t夕击考核(其目的 是 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划

6、 分学生等了括助教 师 r解 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检 验 教师的教 学效果),而要求 考 试 必须具 有 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一定的 难 度。综 合高考的性质 和 地理学 科的教 学目的.确定r地 理学科高考的 评价目标:门是否接备理 解地理 事 物 发展变 化过程的能力;脚是否耳备运 用地 理工具 和 方法 分析和评 价 地理事象的思维品质:是 否具备综合运 用 地理知识 评判地 理事 象的 创新 意 识和能 力;迎飞是否具 备基本 的科学精神和 人文精神。2:立足 本学 科的研 究内 容及方法地 理 学 科主要包括普通地理 和l尺域地理两部 分。普通地 理主要讨论地 理 事 象的

7、一般规律,又包括自然中学地理教学参 考19 99年第 1 2期绍祀地 理(含地图 知识)及 人文地理(含经济 地 理)两部分。前 者研究 地 球 整体的结 构及其发 展 变 化的规律。它对于人们正确认 识自然环境 的 规 律性具 有 重 要作用。人文地理 研究 人和自然 环境 之 间的关 系,对于 人类如何合理地利 用自然和 改造 自然、建立 人类 与环境 之 间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和 环境 意识具有重 要意义“各种科 学的 形成,每种科学提出 的问 题,都不是随心 所欲 的,乃是出J“每个时代特 有的需要,每个时代所具有的 知识 和能力。人类 是在 与 逐 渐 恶 化的自然环境不断 奋争、妥协

8、和适应的过程中 进化和发展 起来的,并在不断 认识 和探 索身 临环 境的过程中学习着生存(发展至今,人 类依然面临着生存的 问题)。十是,人类最初关注和探索的问题及其研究方法和结论.形成了人类社 会最古老的科学-一地理学。在 其基础上,随着人类探索世界 的 不断深人、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不断需要,逐渐形成和 发 展 r其他科学。因而.地 理学研究 的根本目的,即 一 是 所有的 地 理事实 是 怎 样 聚合到一个地 点 并 共 同 起作用 的,怎 样共同决 定地方的特征并构成人类生活的基础,二是这些 地理事 实怎样 在不同的地点有所不同.怎样造 成地区和地区的差别.并 成为人类发展的 不同基

9、础。无 论 学校地 理教材 的形式、内 容如何更新,其 教学目的仍然要 忠实于地 理 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所以,地理学 科所研究的内容的特点应 是:川研 究地表各 种 地理 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誉探寻地理事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几反 映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 系和地区差异性;十阐明 人和 地理 环境的正确关 系地理学 科高考的内容,即围绕地 理学 科 所 研究的内 容及特 点,以保证本 学 科的科 学实质。地理科 学的研究方法和 思维方式是由地理学 的特征而 产生 和形成的。它包括 综合、联 系、区域、战略以 及 立体的思维方式.它们构 成了掌 握和精通地理 学科的科 学思 想 基础。地理 学是关于

10、地表的知识,它的研究内 容,不只是各地区的山川、聚 居、道路和国家,而 且 包 括 这些 地区的气候、动 植 物、居 民和他们的 文化,即它们整个 的特征。而地球 表面各种 地理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亡们之 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 的。一地的气 候受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植被、河流等因素的 影 响,它又( . J当 地的水文特征、植被类型以及农 业生 产等发 生显著的 影响。一地 的工业 发展可以影 响 到农业生 产 和交 通线的分布。这都说明 r地 理 学 研 究从内容到方法的本质 特性一综合性。由于各个地区所处 的位置不同、各种地理事 物和现象间 的 相互 关系也不一样,因此便形

11、成 各个地区不同的地理特 征。这便 是 地理 学的区域 性。地 理学所研 究的事物和现象不 是静止 不变的,而是随 着 时 间的发 展在不断地变化。研究这种变 化 发展的特 点,掌 握地理 事物变化发展 的规 律,并据 此预侧和推论未来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 过 程和结果公这便是地理!举哟故旧瑰峨. 地 理学的表达方式是独特的麟交字裘眺赫胚寮各种地 图、图表、照片、图片等,与文字 两构成了地理学表 现 的双重形式,形成了地理 学 的形象特征。甘,至 于 空间想象、立体思维方 式,在一开始学习地 图知识和研究地球时,就开始形成和发展,并随着学习的深人,不断被强化。地理科高考则是以地理基 础 知识、基

12、本技能为载体,以地理学 基 本思维 方法为主体,将数学、哲 学的思沸与物 理 学、化学、生物 学 的实验实证综 合 为粉、并将研 究对象落实在极 为 现 实的“区域”上、同时,考查的内容 多反映人类 生存 与发腆过 程 中 的状 况和存在的间题,表 现 出明显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战略性。3.以能力考核为主线,强 调 知 识 间的联系和知识的 结构学生 要掌 握一门科学知识,在心 理 上必须是 经历一定 过 程的。马克思主义 的 认识论认为:人们 对 客观世界的 认 识有一定的发展 过 程,前一过 程 是 后一过 程 的基础,后一过 程 是 前一过程 的发展。认识的第一步.是开始于 人类的各 种

13、感 觉器官 对于事物和现象 的接触,而 形成感觉、知觉和表象,这些认 识属.于感 性 认识阶段。第二步是把这些感性材料.经 过 思 维、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构成概念。根据各种 概念得出事物的判断,这 些是属于理性认 识阶段。只有感性的材料十分丰富、详实和 切于实际,才能得 出正确的概念和判断。所以理 性 认 识有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 展到理性认识。第三步是以理论去指导卜实践.使理论回到生产 实 践及改造 社 会 的实践中去。列 宁指出认识 客 观 真理 与 客观现实的途径 是: ,以生动的直觉到抽 象的思维.再 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学生学习和掌握 一 门新知识的

14、心理过程.是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一方面它也 和认识过 程一样,须从生动的直 觉,即对所研究的事物和现象的感性 认 识开始,然后对这些感性 的认识,通 过 思 维的过 程形成概念和判 断。而 另一方面,它同科学认识过程 的方式不同。科 学认识 过 程 的任务是探寻新真理、新法则.它一般采用“实践理论一实践”的方式。而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一般不是从 实 践开始,而 是通 过书本和教具 的运 用、教师的讲述等方式,井根据已有的 知识和经验来接 受 前人已经 积累下来的已知的 知识。因而,学生学习和掌 握地 理 知 识 的过 程,可分为这样几个 阶段:用 感知新 教材,形成 地 理 表象;理 解

15、新教材,形 成地理概 念;以概念 为基础,形 成 地 理规律性 的认识;对新 知识 的巩固,形 成技能技巧;运 用地 理知识和技能,分析、解 释、阐 明地理问后论中学地理教 学参考1 9 9 9年第1 2期作用 的前提是:是 否符合社 会的需要。当今,知识 经济时代已经 到来,给世界带来 的发展变 化 包括对人 固有观念的冲击迅猛 而不 可抗拒;又由于地表环境已进人人 文 时期,人类主体 与其外 部的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 互制约,形成了一个人与环境系统 的复 杂体系。在地 表环境中,人类是 生 物 圈的一 员,通 过创 造性的 生产 活动与消费 过 程 对 环境 变化起着巨大的推 动

16、作用,成为主动改变环境的强大营力。如此,在人类生存与发展 的进程中,又将面临 许 多 新 的问题。地理教育国 际宪章指出:“要解决我们这 个世 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 困难,需要 全人 类世世代代的 全心投人,下列问题都有很强 的地理 成分:人口增 长、饥荒、城 市化、社 会经济差异移民、动 植 物 的灭绝、砍伐森林、土壤 侵蚀、荒漠化、自然灾害、有毒废弃物和核废料、空气污染、臭氧空洞、资源 的 有限性 与 增 长的极 限、土 地利用“一,上述困难和问题所 造成的冲 突 向有 志于给人类以希望、信心和能力,以建设一个美好世 界的地 理 教育工作者们提出 了挑战。”因而,设计 取材于实际、形式新颖、设问灵 活、切 中时 弊的试题,鼓励学生用 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原 则和规 律观察、分析、阐释和评 价 当今我国和世界的 焦点问题、重大社 会问题及人 类面临 的 诸 多 问题,形成公民的环境意识,是命题工作者义 不容辞的责任和 义务。实践 也 证 明,这样 的命题风格与特色有利于提高中 学 的 地 理 教学 质量,有 利于引导青年学生关注、研 究、分析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