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试题以及答案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502491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试题以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生物试题以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生物试题以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生物试题以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生物试题以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试题以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试题以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生物第九次调研考试岳岭1下列对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A糖蒜变甜主要是细胞主动选择吸收糖类并进行积累形成的B维生素 D 能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是因为其属于脂质 C饭后消化道中的葡萄糖浓度大于小肠上皮细胞中的浓度,此时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葡 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D肾小管上皮细胞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其吸收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2下列关于 ATP 和酶的说法,正确的是A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 ATP BATP 含有核糖结构,酶中不会含有该结 构C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都需要 ATP 提供能量DATP 的合成与分解都需要同一种酶催化 3有一种人工合成的微小 RNA,不能编码蛋白质,当其进入小

2、鼠细胞后,会与小鼠 Lin4 基因产生的 mRNA 结合,并抑制它的功能,最终引起机体患病。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A微小 RNA 与小鼠 mRNA 结合很可能是借助细胞内的 DNA 连接酶B微小 RNA 不能编码蛋白质,很可能是因为它缺乏终止密码子CLin4 基因所产生的 mRNA 在细胞中的功能一定是产生某种酶D微小 RNA 是通过阻止 Lin4 基因的翻译过程来抑制该基因的功能 4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单倍体植株的细胞中可含有一到多个染色体组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低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

3、致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5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此种局 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 2 所示效果。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 Na通道,阻碍 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 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辣椒素能够使 Na通道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D局部麻醉药和 氨基丁酸都能使突触后膜两侧的电位差增大6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 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下列相关

4、说法, 正确的是A流经该湿地的总能量是该湿地中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大量种植芦苇的原因是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C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正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D从废弃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 响 29 (10 分)种子在成熟和萌发过程中会进行不同的物质转化,下图为蓖麻种子在成熟和萌发过程 中糖和脂肪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脂肪的元素组成为_。鉴定脂肪可用_染液,显微镜下观察, 可看到被染成_色的脂肪微粒。(2)蓖麻种子中主要的储能物质是_,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彻底氧化分解后 释放能量更多的是_,脂肪在细胞中被彻底氧

5、化分解的产物为 _,该过程称为_。蓖麻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主要去向是 _。(3)萌发初期,蓖麻种子的干重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_。 30 (10 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原理引起科学家的关注。下图是根据细胞壁松散学说绘制的一 定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的原理图。请分析回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生长素的刺激下,H通过_方式跨膜进入了细胞壁, 激活酶 X,进而促进_,从而使细胞壁松散,最终使细胞伸长。(2)生长素发挥作用首先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一受体复合物” ,这一 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功能。(3)有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酸性物质,都能引起植物细胞的伸长,这些研究成果是 否支持

6、细胞壁松散这一学说?_(填“是”或“否” ) 。(4)在人们认识生长素的历程中,曾有三种观点对植物向光性现象进行解释。观点一:单侧光导致了生长素由向光侧转移到了背光侧;观点二:单侧光导致向光侧生长素分解;观点三:单侧光导致向光侧产生了抑制生长的物质。生物小组为探究植物向光性的机理,设计了如右 图 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对 A、B、C、D 琼脂块中 的生 长素含量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如果_,则支持观点一;如果_,则支持观点二;如果_,则支持观点三。 31 (12 分)某植物花色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决定,花中相关色素的合成途径如下图所示, 已知该植物自然情况下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皆可,请

7、据图回答问题。(1)囊性纤维病也是基因控制性状的一个实例,其控制方式同上述图示过程是否相同?_(填“相同”或“不相同” ) 。(2)基因型为 AaBbDd 的植株自交,假如子代足够多,那么理论上子代中白花植株所 占比例为_,子代中纯合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种。(3)某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花 :紫花 :红花 2 :1 :1,则该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和_。(4)育种工作者将第(3)小题中的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产生的种子进行诱变处理, 种植后发现一植株上有开蓝色花的枝条,其它花为紫色花。他们提出两种假设:假设一:诱变产生一个新的显性基因(E) ,能够把白色

8、前体物质转化为蓝色素,在变 异植株中紫色素仍能产生,只是被蓝色掩盖。 (基因 E 与上述三对基因相对独立)假设二:上图中基因 B 发生了突变,转变为决定蓝色素合成的基因。现欲确定哪个假设正确,请完善下面的设计方案:实验步骤:将上述蓝色花进行_处理,让其自交。将自交所结种子种植后, 分析其性状表现。结果分析:若_,则假设一正确;若_,则假设二正确。 32 (7 分)下图中的图甲是某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值代表能量,单位是 J(cm2y) ;图乙 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两条典型食物链,请分析作答。(1)图甲所示的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填图中相应的字母) 。(2)若图甲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

9、1000 J(cm2y) ,则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 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C 同化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 _ J(cm2y) 。(3)某同学模拟调查该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用玻璃球进行如下实验:先从布袋 里的白玻璃球中随意抓出一把(经清点共 15 个) ,然后换成相应数量的红玻璃球放回 布袋,摇匀后再抓出一把,经清点共 12 个(其中红色球 4 个) ,则布袋中原有玻璃球 _个,这种被模拟的调查方法称为_。(4)图乙中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蛇可以根据鼠发出的红外线去追 踪捕食鼠,由此可以说明信息能够调节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0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

10、分)科学家从某无限增殖的细胞中分离出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 ,该基因能激发细胞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_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常用聚乙二醇、_、电激等诱导因 素诱导细胞融合。再经多次筛选和细胞培养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 _细胞。(2)有人提出用核移植技术构建重组细胞来生产单克隆抗体,请完成设计方案:取_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能够_的细胞中,构成重组细胞。(假定移植后细胞核中基因的表达状态不受影响)将重组细胞在_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_内增殖,以 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3)也有人提出,可以直接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pr

11、G)来制备单克隆抗体, 其思路如下图所示。 酶 A 是指_,酶 B 是指_。图中表示_,对进行检测与鉴定的目的是_,所指的 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生物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A 2A 3D 4B 5D 6D二、非选择题(除注明的外,每空二、非选择题(除注明的外,每空 1 分)分) 29(10 分) (1)C、H、O 苏丹() 橘黄(红) (2)脂肪 脂肪 二氧化碳和水 细胞呼吸(有氧呼吸) 以热能形式散失 (3)种子中的脂肪大量水解,一部分水参与形成了水解产物(2 分) 30 (10 分) (1)主动运输 连接纤维素分子的多糖链水解(多糖链断裂) (2)信息交流 (3)是 (2)DA=

12、BC(2 分) A=B=DC(2 分) A=B=C=D(2 分) 31(12 分) (1)不相同 (2)3/16(2 分) 5(2 分) (3)aabbdd AaBbdd (4)套袋 蓝色紫色红色=1231(红色、紫色和蓝色都有出现) (2 分) 蓝色红色=31(只有红色和蓝色,没有紫色出现) (2 分)32 (7 分) (1)E (2)20% 12 (3)45 标志重捕法 (4)蛇 生物的种间关系 40(15 分) (1)动物细胞融合 灭活的病毒 杂交瘤细胞 (2)特定抗原刺激的 B 淋巴(2 分) 无限增殖 体外 腹腔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 连接酶 目的基因(无限增殖调控基因或 prG)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和是否表达(2 分)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