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测试题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502415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下学期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学期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学期测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卢氏一高分校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能力提升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三)命题人:胡炯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卷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9分,每小题分,每小题3 3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感冒感冒”一一词词竟是源于古代官竟是源于古代官场场“感冒”是常见的流行病,可是任何一部古代中医典籍中都没有“感冒”一词。原来,“感冒”这个常用语不是医学术语,而是来自官场,是一个官场专用语。宋代有专门的机构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这些机构是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阁,通称“馆阁”。按照规定,馆阁中每天晚上要留一位官员值夜班,以防图书被盗,如果

2、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这么一句:“腹肚不安,免宿。”当然不一定是真的“腹肚不安”,而是一种相沿成习的借口。请假不能连续超过四天。因此馆阁的官员们俗称这本请假簿为“害肚历”。这一笔记载出自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原文是:“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故事,豁宿不得过四,至第五日即须入宿。遇豁宿,例于宿历名位下书:腹肚不安,免宿。故馆阁宿历,相传谓之害肚历。”南宋时期,时为太学生的陈鹄也在馆阁中供职。陈鹄喜欢别出心裁,他在耆旧续闻一书中记载了自己的发明创造:“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历可对感风簿。”陈鹄偏偏不愿意写“

3、腹肚不安,免宿”,而是写上“感风”,还沾沾自喜地声称“感风簿”跟“害肚历”可谓一联绝对。陈鹄创造的“感风”一词也是有来历的。与他同时期有个中医学派,史称“永嘉医派”,创始人陈无择写了一部医书三因方,将复杂的疾病按照病源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种。外因称“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内因称“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指虎、狼、毒虫等意外疾病。陈鹄于是创造性地把外因之首的“风”信手拈来,前面冠上一个“感”字,“感”者,受也,故称“感风”。“感风簿”一词从此开始风靡官场。到了清代,“感风簿”演变成了“感冒假”,成为官员请假休息的托辞。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一书中说:“按

4、今制官员请假,辄以感冒为辞,当即宋时感风簿之遗意。”清代官员的创造性在于将“感风”变成了“感冒”,“冒”是透出的意思,“感冒”即是感风之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今天终于全面爆发了!从官场发源,“感冒”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口语。人人都会感冒,人人都会说“感冒”这个俗语,可是它有趣的来历却被遗忘了。1 1下列对下列对“害肚历害肚历”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害肚历”相传是宋代馆阁官员们择请假簿的俗称。馆阁中的官员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腹肚不安,免宿”一句,“害肚历”由此得名。B“害肚历”的来历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人详细的说明,为后人考察“害肚历”一

5、词提供了具体的资料。C“害肚历”上请假时间累计不超过四天,“腹肚不安”不一定真的是身体有病,而是一种相沿成习的括辞。D“害肚历”一词的出现和宋代馆阁以及馆阁官员的关系密切,这个名称被南宋的陈鹄戏谑地改称为“感风簿”。2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感冒”是我们今天常见的流行病,可是在任何一部典籍中都找不到“感冒”一词。作者考证发现,“感冒”最早是一个官场术语。B宋代设置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事务的机构,通称“馆阁”,这是“害肚历”一词产生的场所。C南宋“永嘉医派”创始人陈无择,在他的医学著作中,将复杂疾病病源分为三种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D北宋时

6、期,“害肚历”一词出现:南宋时期,“感风簿”一词开始风靡官场;清代,演变成了“感冒假”。3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陈鹄在耆旧续闻一书中记载了“感风簿”一词的由来。看来“害肚历”对陈鹄创造“感风簿”一词有一定的启发。B陈无择将复杂的疾病分为三种,虽难能可贵,但不是很科学。例如我们今天常说的“抑郁症”“传染病”等便无法归入其中。C“感冒”一词最开始是官场专用语,意思是感我之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但很快就成为医学术语,为我们所熟知。D“感冒”一词进入了人们的日常口语,成为人们熟悉的一个词,因而它有趣的来历被遗忘了。二、古代诗文阅读

7、(二、古代诗文阅读(3636分)分)(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1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题。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d,怨恨)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贞观二年,公卿

8、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徵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

9、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俭约,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须贵顺物情 物:人 B宫中卑湿 卑:低下C陛下本怜百姓 怜:同情 D隋炀帝志在无厌 厌:满足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 吾行负神

10、明,而使汝夭 B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 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D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唐太宗崇尚俭约的一组是(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唐太宗崇尚俭约的一组是( )朕有气疾,岂宜下湿? 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 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 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 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 公所奏对甚善!A B C D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所论俭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勤俭节约,而是针对

11、王公贵族挥霍无度“则危亡之期可立待”展开讨论的,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B贞观以来“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是王室和大臣们认真贯彻唐太宗俭约治国主张的必然结果。C唐太宗不仅以古为鉴,对俭约治国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身体力行,宁愿忍受疾病困扰也决不造屋避湿,体现了一代明君的高尚风范。D魏徵认为,隋炀帝亡国固然与喜欢奢侈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滥施刑罚,从另一方面对唐太宗提出劝谏,得到了唐太宗的赞许。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分)(l)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3分)译文:_ _ _ (2)朕德不

12、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3分)译文:_ _ (3)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3分)译文:_ _ (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题。过分水岭 再宿武关温庭筠 李涉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9.9.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并作简要分析。(5分)分)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