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中试卷三校联考期中考试高二语文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501156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三校联考期中考试高二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三校联考期中考试高二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三校联考期中考试高二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三校联考期中考试高二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三校联考期中考试高二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三校联考期中考试高二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期中试卷三校联考期中考试高二语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校联考期中考试三校联考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试卷2004 年 11 月 徐徐 一、一、 (3333 分)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机杼 (zh) 周公吐哺 (b ) 体无咎言(ji) 氓(mng)之蚩蚩B、陨 (yn) 落 靡 ( m) 费 青青子衿( jn ) 暴霜露(p)C、迢迢 (tio ) 纤 ( qin )细 对酒当(dng )歌 铿然(kng)D、樊笼 (lng ) 何时可掇(zhu) 夙( s)兴夜寐 仇雠(chu)2、选出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 A 、青暝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千呼万唤使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B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

2、心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佳名C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固D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怎样提高学习效率,克服懒惰松散的习惯?这需要从许多方面努力。 B.“我的伞。 ”他厉声说道:“把它还给我。 ” C.她的父、母亲都是文艺工作者,从小就对她进行教育和培养。 D.有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 5 克铜,求有多少克氢气参加了反应,这些氢气在标准状 况下占多大体积。 (氢气的密度是 0.09 克/升) 4. 下列各项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曲终收拨当心画 B.

3、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老大嫁作商人妇 C. 整顿衣裳起敛容 铁骑突出刀枪鸣 D曲罢悯然 相逢何必曾相识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相敬如宾是朋友间交往的一条起码原则。 B、杜丽获得雅典奥运会首枚金牌后,人们都弹冠相庆。 C、我的歌本来就唱得不好,这次学校举办艺体节,你非要我上台演唱,这不是赶鸭子上 架吗? D、这次雅典奥运会,某国派了不少运动员参加比赛,可结果呢?别说金牌,连前六名 都没捞到一个,简直是滥竽充数。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不仅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低。 B热带雨林是地球表面生物种类最丰富结构最复杂的植物群落。 C

4、一个人是否浮躁,关键在于他的政治修养、理想志趣、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否强。 D老年人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和感冒等 诱发的。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江苏省大港高级中学 (考试时间:11 月 7 日)7在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必能养成深思 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 ,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 乱,空手而归。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 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多读如果彻底 少读如果彻底 多读而不求甚解

5、 少读而不求甚解 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 B C D 8下面“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二败而三胜B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C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D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9下列句子没有运用起兴手法的是A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C、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0、对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怅 / / 寥廓,问苍茫 / / 大地,谁主 / / 沉浮? B、纤纤 / / 擢/素手,札札 / / 弄 / / 机杼。 C、桑之 / / 未落,其叶 / / 沃若。 D、小楼 /

6、/ 一夜 / / 听 / / 春雨,深巷 / / 明朝 / / 卖 / / 杏花。 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唐代称律诗为近体诗,这是跟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 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B杜甫、白居易等人,继承“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运用“乐府”体制,自立主题, 创作的诗称为“新乐府” ,如“三吏” “三别”等。 C、旧体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诗,唐以后的诗称近体 诗或今体诗。 孔雀东南飞 、 离骚都是古体诗,作者分别是徐陵和屈原;登高 、 书 愤都是近体诗中的律诗,作者分别是杜甫和陆游。 D在宋代词人中,柳永是婉约派

7、代表人物,苏轼则是豪放派代表人物。 东坡乐府是 宋代苏轼的词集,漱玉词是南宋李清照的词集, 稼轩长短句是南宋辛弃疾的词集。 二、二、 (1212 分)分) 黄州快哉亭记黄州快哉亭记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 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 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 盖亭之所见,南冯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 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8、此其所以为 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鹜,其 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之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 而风何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 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 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西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此

9、皆骚人思士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12、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益张。 “益”通“溢” , “张”通“涨” 。B.王披襟当当之 对着,面对C.而自放放山水之间 纵,放纵D.此皆骚人思士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胜者 禁 13、下列句中没有词语活用的一项是A.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B.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C.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D.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 14、句中所用修辞手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B.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C.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D.孤帆

10、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5、本文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借物抒怀,本文并不在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乐,而在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 得意的士人,希望他们能心中坦然,生于世而无往不自得。 B、文章的题目是黄州快哉亭记 ,作者借物抒怀,表面上表达了一种旷达之情,其实文 中依然流露着作者强烈的不平之气,这种不平之气可谓力透纸背。 C、文中畅言“快哉”二字,不仅因为快哉亭所处地理位置使人心旷神怡,而且因为宦途 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伤性” ,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间”而独得其快。D、本文清新开阔,气势奔逸,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借用典故并加以发 挥,把快意之情写得淋漓

11、尽致。 三、三、 (8 8 分)分) 诗歌鉴赏 16、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本诗梅具有什么特点?(1 分) 诗歌表达诗人怎样的品格?(3 分) 17、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在人间。 本诗梅具有什么特点?(1 分) 诗歌表达诗人怎样的品格?(3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四、阅读下文,完成 18182121 题。题。(15(15 分分) )读 山 (张腾蛟) 群群的山峦如部部丰厚的卷册迤逦复迤逦,连绵复连绵,在时间的长流中裸其奥义, 隐其真髓,于大地之上我乃是一个饥饿了很久的读者。我是常常去

12、读山的,远远地读其苍 茫,近近地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细读其深沉。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我常常去读那些嶙峋峥嵘的巉岩。读它们的容颜,读它们的生活,读它们的风貌,读 它们的历史。读它们是用一种什么样子的步子走出了洪荒;读它们是以一种什么样子的姿 态去承受亿万年的风风雨雨。然后,我也去读它们的威武,也去读它们的温顺。读它们为 什么会耐得住永恒的寂寞,为什么会耐得住永恒的蹲坐。读它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气度, 可以容忍一些错综复杂的根须在它们的身边作蛮横的盘缠。茂密的林木,在山中凝聚起了片片青翠,突现出这些丰厚卷册中的美丽的篇章,我就 这样静静地读着它们。读那些嫩芽如何成长,如何茁壮,如何把一些

13、枝丫交给了它们的子孙,然后,它们又 如何回到泥土中。读一条细长的根须,如何穿过一段泥土,然后在另外的一个石隙中钻出头来,成长起 另外一个新的生命。读一根瘦弱的树枝,如何自阴暗的一角伸出手来采摘阳光,然后去营养自己,成长起 另外一个新的生命。山林的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在这里可以觅得一切。有一天,当我正在读那棵爬 藤如何借着一株枯树而站了起来的时候,便骤然发现了那棵枯树的笑颜,我已经意会出来, 它是因为那棵爬藤为它装饰了绿意而笑的。又有一天,当我正在读着另外的一滩浓绿时, 发现一条蜿蜒的小径,非常自在地从我的身旁伸向了山巅,我想,谁是这条小径的母亲呢? 会选择在这样的一个山野中踩下了他的第一个

14、步子?像这么一条瘦小的小径,为什么可以负 荷得了那么多脚步的践踏呢?这样的山野并不纯然是静谧的,可以读到吱吱喳喳的虫叫,也可以读到啁啁啾啾的鸟 呜。有时候,在一堆非常繁茂的草丛里,还可以发现到昆虫世界中的小小的战争。在读山的时候,也会读到一些偶发的事件。就像那年春天,当我正在初读一片新鲜的 山林时,听到喊声自四面八方响了起来,并且,在喧嚣中还隐隐约约听到一些杀杀砍砍的 声音,我便立刻攀登至山巅,举目远眺!看到了,山脚下,一群群勇壮的嫩芽,正在追撵着 一个败阵的冬天。山是一部丰厚的卷册,怎样读也读不完它,读巉岩再读山林,还有那挺耸的峰呢?还有 那些深幽的谷呢?我是一个读山的人,但是我知道,有时候人家也会读我的,当我就像是一个短短的句 子般投向山林时。 18.题为“读山” ,实际上作者着重读出了“山”的哪几个方面内容?名为“读山”实际上是 在读人,本文读出了哪些人格特质?(4 分)(1)内容(限 10 字内作答)(2)特质(限 30 字内作答)19.文章开篇写道:群群的山峦“裸其奥义,隐其真髓” 。请结合全文内容回答:(4 分) “奥义”和“真髓”分别指的是什么?“奥义”指的是_。 “真髓”指的是_。 20.文中画横线的“它是因为那棵爬藤为它装饰了绿意而笑的”一句有何含义?(限 20 字内) (3 分)答:21.“当我就像是一个短短的句子般投向山林时” ,试推断和想象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