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中检测测试试题14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500974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期中检测测试试题14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期中检测测试试题14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期中检测测试试题14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期中检测测试试题14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期中检测测试试题14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期中检测测试试题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期中检测测试试题14(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检测测试试题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检测测试试题A 卷(共 100 分)一、选择题(第 1 至 12 小题,共 36 分,每小题 3 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酒馔(zun) 赍发(j) 噩耗(ho) 彤云密布(tng)B、怂恿(sng) 混沌(tn ) 岑寂(cn) 咬文嚼字(ju)C、毗邻(p) 付梓(z) 憎恶(zng) 数见不鲜(xin)D、陨首(yn) 央浼(min) 坍缩(tn) 模棱两可 (lng)2、选出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 )A、辩别 裨益 没精打彩 娓娓道来B、迤逦 干躁 回肠宕气 轻鸢剪掠C、尺牍 撮合 得鱼忘筌 安然无恙D、斟灼 惊讶

2、 锱铢必较 战战兢兢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要时刻牢记依靠谁得的天下,不能得鱼忘筌,更不能刚扔掉要饭棍儿,调头就打要饭的。B、王大爷和王奶奶没有儿女,相濡以沫的王大爷去世后,王奶奶一个人很孤单,茕茕孑立,形影相吊!C、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整天朝不虑夕,一副乐呵呵的样子。D、湖南省醴陵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闻名中外的瓷城和花炮之乡。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篇洋洋洒洒的滕王阁序不仅使唐代诗人王勃名声大振,也让滕王阁成为江南的三大名楼。B只在彭泽县做了八十多天县令的陶渊明愤然挂印辞官的原因是由于看不惯

3、官场的黑暗和具有“性本爱丘山”的性格造成的。C因为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D庄子凭着丰富的想象,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使逍遥游一文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5、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的逻辑,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下列序号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据说在德国授课,政府也规定一律使用德语而在许多最需要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讲坛上,我们却听到了中国代表的满口洋话长期在美国教书的法国人马卢达来北京大学作演讲时,开始时应我们学生的要求打算用英语演讲面对强势文化的入侵,各民族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语言呢但法国大使馆坚持要他使用法语

4、,因为他是法国人ABC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

5、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

6、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6对文章第四段所用说明方法判断正

7、确的一项是(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A、类比说明 举例说明 在举例说明中作比较B、举例说

8、明 类比说明 在举例说明中作比较C、在举例说明中作比较 举例说明 类比说明D、类比说明 在举例说明中作比较 举例说明7、对作者所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比较,说明中国的建筑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成就对世界建筑文化也有重要影响。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属同一性质的建筑,有着共同的特点,说明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有着“可译性”。B、中国建筑和外国建筑都存在着自己的“词汇”和“文法”,都遵循了“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共通的发展途径。所以他们之间存在“可

9、译性”。C、大量例子可以说明,中国建筑和外国建筑都是用“词汇”和“文法”表达了共同的内容,所以中国的建筑和外国的建筑之间存在“可译性”。D、中国建筑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木框架因此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而西方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和结构方法;所以早期的中外建筑之间存在“可译性”,后期中外建筑之间不存在“可译性”。8、结合文章信息,找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手法各不相同,它完全取决于某一建筑大师的设计理念。B、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古典建筑体系的建筑形式,原本都是从木结构开始的。C、中国建筑往往是用木结

10、构形式,而西方建筑往往采用砖石结构,说明这两种建筑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D、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与文艺复兴时代窗子使用的“词汇”和“文法”完全不同,这证明各民族的建筑各有其风格,本没有相通之处。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

11、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臣之辛苦,非但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后土,实所鉴见送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

12、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9、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自抚养 躬自:亲自 B形影相吊 吊:安慰C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D矜悯愚诚 矜:夸耀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密以祖母年高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有暇则讲学忘疲

13、 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C吴人称之 众人匹之,不亦悲夫D齐桓得管仲而霸 而刘夙婴疾病 11、下面文句全都体现“悲恻动人”的一项是( )密奉事以孝谨闻 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门衰祚薄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 后刘终,服阕A B C D12、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B强调祖母刘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C 陈情表的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以抒发对祖母的孝情。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在与司空张华论及安乐公

14、刘禅时,李密认为刘禅的昏庸无能是蜀国灭亡的根本原因。二、非选择题(13 至 16 小题,共 64 分) 13、翻译下面的句子(9 分)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 分)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 分)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3 分)古诗文鉴赏和默写(15 分)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5 分)谢亭送别 许 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 分)(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3 分)15、古诗文默写(10 分,每空 1 分)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奚惆怅而独悲? ,知来者之可追。 ,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 ;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死当结草。 ,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作文(40 分)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研究的南京财经大学胡连生教授说,现在少数学生中存在的迷恋网络、虚度光阴、不求上进等现象,从根本上讲,都是责任感缺失的外在表现。一个连对自己和父母都不负责任的学生,怎么会承担对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