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497644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内容提要】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初期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对其发展现状做了基本估计和全面分析,认为它取得了七个方面的重要进展;从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实业化、国际化等六个方面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摘要题】专题探讨【关键词】文献计量学/发展阶段/现状/趋势目前可获得的文献资料表明,中国大陆文献计量学相关论文最早出现在 1964年,张琪玉、王恩光分别在综合科技动态(第二分册)情报工作的第 5 期上发表文章,介绍了美国编辑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但文献计量学在我国的真正兴起和传播是从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才开始的。

2、经过 20 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基本上形成了研究、教育和实际应用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已成为图书情报与科学评价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1 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我们根据统计资料123,编制了表 1(不含港、澳、台的文献数)。根据文献数量的增长变化、研究的成果和进展,以及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我国大陆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初期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表 1 中国文献计量学文献数量分期统计表附图1979-1982 年是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主要是论文数量较少,而且异常分散。这一时期只发表了 149 篇

3、论文,年均文献量只有 37.32篇。从内容来看,主要是翻译、介绍、吸收和引进国外的研究成果,缺乏自主性的系统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起步阶段很短,只经历短暂的 4 年之后便迅速进入了相对集中的发展阶段。这是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1983-1987 年的五年,我国文献计量学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其主要的标志是将文献计量学搬上了大学的讲坛,开始了正式的专门教育。1983 年,武汉大学为本科生、专科生开设了文献计量学课程,并编写出文献计量学教材。同时,这一时期的研究比较活跃,发表的论文数量增长很快,达到 353 篇,年均文献量为 70.6篇,比上一时期增长 89.3;在内容上,既有

4、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和评述,又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的应用性研究,或者验证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中文文献方面的适用性等。1988 年以来,我国文献计量学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其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应用并重,特别是在科学评价和科技管理方面的应用开始大规模地开展起来,取得了许多标志性的成果。一是在 1987 年,赵红州等人利用美国的 SCI 进行统计分析,排出了我国主要大学发表论文的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二是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承担国家科技部的资助课题,建立“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进行更大范围、更系统的文献计量统计分析,对我国科技水平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以及主要大学、科研院所的科学生产能力和

5、学术水平作出客观评价;三是文献计量学等几部专著或教材相继出版, “把文献计量学的有关知识体系化了,使文献计量学的研究由局部知识的创造进入系统知识体系的形成阶段”4。这一进展已经成为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发展历程的重要标志。同时,从表 1 来看,1988-2000 年发表的论著数大幅上升,总数达到 2032 件,年均文献量为 156.3 件,是发展初期阶段的 2.21 倍。这些都表明我国文献计量学正处于理论研究、实际应用和专业教育全面发展的新阶段。32 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现状和成就2.1 每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基本稳定,并形成了本学科的核心情报源根据统计资料23,我们编制了表 2。从表 2 中可以看

6、出,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论文数增长较快,而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983 年比 1982 年增长 31,进入发展初期阶段;1988 年首次突破 100 篇,达到 118 篇,比 1987 年增长 37.2,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1979-2000 年的 22 年间,我国大陆共发表文献计量学论著 2534 篇/部(含著作),每年平均文献量达到 115.2 篇/部,而且 1988 年以来基本上处于稳定,最高的是 1991 年达到 227 篇。这表明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达到了一定水平。同时,这些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集中与离散规律,论文发表的期刊达到 225 种,图书 28 种,涉及的

7、作者达 1783 人(含合作者)2。初步分析表明,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与应用的文献增长和核心作者、核心期刊的分布基本上符合文献计量学的基本规律,即文献增长按指数曲线上升;80的论文集中分布在 20的核心期刊中,而 20的论文又高度分散在 80的一般期刊中,等等。其中,发文量在 10 篇以上的有 39 种期刊,发文数量占论文总数的 70左右;而发文 50 篇以上的重要核心期刊只有 10 种,它们依次是: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学报、世界图书(B 辑)*、情报学刊*、情报杂志、农业图书情报学刊、情报业务研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为已停刊)。这些核心期刊都是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重要园

8、地,在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的还设有“文献计量学”专栏,如情报学报,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还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以上事实不仅说明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它在情报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不断加强。表 2 中国文献计量学文献数量的年代分布4附图*含世界图书核心期刊测定专辑中的论文2.2 确立并提高了文献计量学的学科地位目前,文献计量学已被公认为国际图书情报领域内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成为情报科学研究的主流,体现了当代学科定量化的趋势。1981 年,White 和Griffith5指出:“包括引文分析在内,文献计量学几乎构成了整个情报科学的一半,而且是生气勃勃的一半。 ”这说明国

9、际情报学术界对文献计量学的高度重视。在这种国际背景下,随着我国文献计量学知识的普及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文献计量学也得到了国内图书情报界的普遍承认和重视,作为情报科学一个分支学科的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得到加强,同时还逐步被社会所接受。这是一个很大的进展,标志着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关于这一点,可以从许多方面得到佐证:1992 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科委等单位联合制定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的国家标准中,正式确认了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的三级学科地位;在最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的情报学部分,在“信息”、 “情报”等大条目之后

10、,紧接着列出的第一个分支学科就是“文献计量学”,并安排 11 个词条作了较详细的介绍;一些学术刊物或检索工具开辟专栏,报道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成果和国外进展,例如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从 1989 年起不定期增设了“文献计量学”栏目, 情报学报也从 1988 年起不定期设立了“文献计量学”专栏;在情报学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中,文献计量学早在 1983 年就被正式列入了教学计划,成为本专业教学的必修课程,武汉大学还设立了文献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研究生方向,招收和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提高了认识,成立了学术组织。通过多方面的宣传、讲授和深入研究,现在人们5对文献计量学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

11、,于 1991 年成立的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专业委员会,其工作范围包括: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和情报计量学;其基本任务是:确立学科发展目标和策略,制定研究规划、提供研究选题指导,组织研究分工和协作,开展学术和信息交流,宣传和推广研究成果等,这标志着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有了学术组织保证,由分散的个体的研究逐步过渡到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研究阶段;最近几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连续资助了 10 多项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方面的研究课题,促进其研究上规模、上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深入发展。2.3 研究范围拓宽,几个主要领域的研究取得进展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选

12、题范围不断拓宽,既有理论、方法探讨,又有广泛的应用研究,以及国外研究进展的评介等。特别是其应用的范围很广,远远超出了情报学、文献学、图书馆学的范围,涉及到科学学、科技管理、科技史、人才学、预测学、未来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许多学科领域。在具体专业学科领域的应用更广,至少有化学化工、农业科学、采矿冶金、建筑科学等 50 多个专业,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开展过应用研究。具体来说,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基本上包括八大主题,这些主题的重点次序是:引文分析与核心期刊、集中与分散定律、文献统计与应用、文献计量学总论、引文分析方法、在科技预测与管理中的应用、在人才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文献增长与老化率等。特别值得指出的是

13、,文献计量学的应用研究是其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重视。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除了图书情报领域的各个方面之外,还广泛应用于科学学、科技管理、预测学甚至科学技术领域当中。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文献计量学指针用于评价科学生产率、评价6科技人才、成果质量、科研机构(包括大学、研究所、科技产业公司等)乃至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与影响力等,从而使决策者能够进行有效的定量化管理。这方面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文献计量学冲破传统的局限,增强其渗透力和辐射力,大步进入“科技圈”;“管理圈”、 “决策圈”,在更大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进一步得到社会各界的承认和重视。2.4 文献计量工具和研究手

14、段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文献计量学是一门定量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必须要有一定规模的资料支持。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资料来源工具和原始资料的获取渠道。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就开始编制科学引文索引(SCI)。这一大型索引的出版和发行,为文献计量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有力工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引文分析所必需的大量资料,有效地推动了文献计量学的全面发展,被誉为文献计量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没有 SCI 就没有现代的文献计量学。对于国内的情况来说也是如此。我们早就认识到,如果不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解决文献计量工具问题,我国的

15、文献计量学就不可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此,笔者特别强调“开展我国文献计量工具和手段现代化的研究是我们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应当引起国内情报学界的高度重视”1,并提出从三个方面进行:引进和开发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自编中文科学引文索引;开展计算机辅助的文献计量分析的研究。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兰州大学图书馆靖钦恕、钱家秀研究馆员经过艰苦努力,在国内首次编制了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尽管这部索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它仍然不失为“我国自编中文科学引文索引的可贵的先例”。计算机辅助的文献计量研究是在新的形势下实现文献7计量学突破的重要途径,可用

16、计算机辅助文献计量研究来实现文献计量学研究的规模化、模型化和现代化。特别是从 1988 年开始,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建立于“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同时利用美国的 SCI、EI 和 ISTP 等工具对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和被引情况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每年发表一本统计分析报告,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公布其统计分析结果,在社会各界都引起了很大反响。此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制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出版了“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光盘和网络版;清华大学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数据库也具有一定的文献统计分析功能。这些都为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大规模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现代化工具,大大推动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主要标志和重要成就之一。 2.5 文献计量学教育起步很快,并获得了迅速发展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文献计量学研究开始后不久就很快将其搬上了大学的讲坛,正式开始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