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用户隐性知识管理创新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496074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馆用户隐性知识管理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图书馆用户隐性知识管理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图书馆用户隐性知识管理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图书馆用户隐性知识管理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馆用户隐性知识管理创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图书馆用户隐性知识管理创新摘 要隐性知识是最具价值的知识资源,图书馆有必要开发管理用户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本文介绍了国外近年兴起的“living library”活动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办的首届“薪火相传 living library 活动”,论述了“living library”活动是图书馆对用户隐性知识管理的创新,提出了国内图书馆用户隐性知识管理策略。 关键词图书馆;隐性知识;知识管理;living library 1 图书馆用户隐性知识管理 1.1 隐性知识及其特点 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知识结构的研究,知识划分为两大类:一是显性知识(客观知识),它们是可用文字、图形

2、进行记录和处理的知识,如记录于文献或数据库中的知识即属于此类;二是隐性知识(主观知识),即存在于人们头脑中,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如思想观点、技术诀窍、技能和能力、经验和阅历、判断力和洞察力等1。 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隐性知识具有隐蔽性、专有性及私有性,这又决定了隐性知识具有非结构化、不可编码的特点,难以用数字、公式和科学法则等来表达,也很难用文字、语言来精确表述2。隐性知识的特点决定了其被开发、传播以及转化困难,但又由于隐性知识是最具价值、最闪光的知识资源,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开发以创造社会价值。 1.2 图书馆用户隐性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是最具价值的知识资源,作为具有保存人类智慧、开

3、发智力资源、促进知识交流职能的图书馆有责任、有必要开发、传播及管理隐性知识。 2笔者认为,图书馆用户隐性知识管理即图书馆运用隐性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去开发用户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从而使隐形于用户头脑中的知识显性化,并使其得到传播、共享及利用,进而使隐性知识的价值得以实现。图书馆用户隐性知识“取之于用户,服务于用户”,是将隐性知识作为工作对象来管理,从而使图书馆起到“支持、促进和推动知识的更新、改革和更广义的创新知识造福人类”3192 的作用。 如前所述,隐性知识难以开发、获取。图书馆要开发利用好用户隐性知识,必须找到有效、合适的方法,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2 图书馆“living lib

4、rary”活动 2.1 图书馆“living library”活动 “living library”发端于欧洲,在中国被译成“借人活动”“活体图书馆”“大活人图书馆”“真人图书馆”等。有别于传统图书馆的借书,“living library”是将人(“活体书”)出借给读者,允许读者与“活体书”在一定时间(一般为 30 分钟)和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里面对面交流,分享彼此的观点、看法,从而达到促进对话、减少偏见、分享知识和相互理解的目的。 在“living library”活动中,“活体书”都是“特殊的”,比如有特殊的职业、兴趣、信仰、经历、观念等,国外的“活体书”中就不乏丧葬业者、同性恋、佛教徒、穆

5、斯林、女权主义者、帮派分子、流浪汉等。 “活体书”是志愿者,不收取任何费用。当某个“活体书”被某位读者感兴趣时,它就会被“借出”。 “活体书”与传统书籍一样,经由图书馆进行搜集、筛选、组织,具有一定的保存期。 “活体书”与传统书籍所起的作用也是一样的,即传播信息、知识和思想43。 2.2 国外的“living library”活动 国外的“living library”活动是由丹麦一个叫罗尼勃格(Ronni Abergel)的3青年发起的。2000 年勃格及其朋友建立的非营利组织“停止暴力(Stop The Violence)”在罗斯基勒音乐节(Roskilde Festival) 上首次举办

6、了“living library”活动43/sup。在此次“living library”活动中,勃格共组织了 75 本“活体书”,结果每本“活体书”都大受欢迎5,图书馆“living library ”活动由此开始。随后 “living library” 活动在西方迅速发展,并主要由图书馆开展,有些图书馆还将这一活动作为例行工作,如澳大利亚斯摩尔市图书馆(Lismore City Library)每月都固定一个时间开展此项活动43/sup。据不完全统计,国外有 20 多个国家举办了 100 多次“living library”活动5,这种新式活动已经风靡欧美,有风靡世界之势。 2.3 上海交

7、通大学图书馆的“薪火相传 living library” 活动 2009 年 36 月,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上海交大”)图书馆开展了第一届共7 期“以人为友,与牛人面对面交流图书馆薪火相传 living library” 活动。该活动由该校图书馆联合学生社团搜集上海交大在留学、考研、实习(工作)、英语、科研、竞赛等方面优秀(或有经验)的学生组成“活体书”。图书馆对每一本“活体书”进行编目,提供书目信息(索书号、主题、书名、内容简介、上架日期、借阅时间等),读者通过检索获得有感兴趣的“活体书”即可借阅,借阅者有 45 分钟的时间与“牛人”面对面交流、提问,分享“牛人”的宝贵经验。这期活动受到

8、广大学子的热烈欢迎,效果非常好。在网站上,上海交大图书馆表示还会继续将这一活动举办下去,在新的学期将推出新的“书目”6。 3 “living library”活动是图书馆用户隐性知识管理的创新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国外的“living library”活动和上海交大图书馆的“薪火相传 living library” 活动都是图书馆开发、管理用户隐性知识的成功实践,是图书馆对用户隐性知识管理的创新,更是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践行。这种创新4的活动方式必将给图书馆带来深远影响。 3.1 图书馆“living library”活动开创了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的新思维 图书馆界自 1999 年就开始

9、了对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3191,但一直侧重研究内部馆员隐性知识的开发管理,其目的是为创造学习型组织,实现图书馆管理目标。长期以来,图书馆忽略了对用户(读者)及社会隐性知识的开发,没有意识到用户隐性知识开发对于图书馆的重要性,更别说将用户隐性知识纳为工作对象。丹麦罗尼勃格开创的“living library” 活动引发了图书馆对用户(社会)隐性知识的关注,图书馆开始尝试将用户隐性知识纳为工作对象并将其作为新的服务方向。因此说,“living library” 活动开创了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新思维。 3.2 图书馆“living library”活动采用了最有效的开发用户隐性知识的方法 HT在“Living library”活动中,“借阅”双方是在一个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中“一对一”或“一对多”面对面的交流。交流过程中,因为没有被打搅(只有借阅双方、无其他人员),“借阅”双方能畅所欲言,充分交谈。在隐性知识众多开发模式中,研究者普遍认为人与人面对面地交流是最有效的知识传播方式,图书馆正是采用这种方式开展“Living library” 活动,这不仅很好地保护了借阅双方隐私,也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实现了活动目的,即分享知识、获得理解、消除偏见、收获愉悦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