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思维:我国图书馆学理论建设的动力源分析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494516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性化思维:我国图书馆学理论建设的动力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个性化思维:我国图书馆学理论建设的动力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个性化思维:我国图书馆学理论建设的动力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个性化思维:我国图书馆学理论建设的动力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个性化思维:我国图书馆学理论建设的动力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性化思维:我国图书馆学理论建设的动力源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个性化思维:我国图书馆学理论建设的 动力源分析【论文关键词】个性个性化图书馆学图书馆学理论 【论文摘要】个性图书馆存在的必要性,导致个性图书馆学研究的必然性。在个性化视野中图书馆学的理论建设如何发展,便具有了紧迫的现实意义。 在图书馆学发展的历史上,关于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观点层出不穷,成为图书馆学的最大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换个说法,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实际上是确立其自身地位的核心问题,我们也可以说是图书馆学的根本性问题。最近,郑全太在图书馆建设上发表20 世纪中国图书馆学研究中的“西方中心论”倾向评析一文,该文分析了 20 世纪中国图书馆学研究中的“西方中心论”

2、倾向给中国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批评了盲目模仿西方图书馆学的倾向,指出中国的图书馆学有自己的独特的内涵和优良的传统。该文的批评颇有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在图书馆学的多重理论建设上,多年来我们一直在重复他人的东西,而忽略了本土原创精神,也就是忽略了我们的个性化追求,而这正是我国图书馆学理论存在与发展的动力和关键性因素之一,这个问题到了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时候了。下面笔者就试从个性化的角度来谈一下图书馆学的理论建设问题。 1 个性图书馆的存在与分析 个性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个性不仅指一个人的外在特征表现,而且指一个人的内在自我气质,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良好的个性意识,个性特征

3、及个性的表现与发挥强烈影响着个人创造力的发挥,是人才创业成功的关键素质之一。 2相对于社会的各类机构和实体而言,个性及个性化已有所渗透和普及,成为竞争的一种优胜条件。独出心裁、独具特色往往是致胜关键。现代心理学的普及,是个性及个性化早已走出心理学的范畴,具有了泛指意义。在各项事业发展中影响深远,作用不容忽视。由此,个性图书馆的概念和内涵也就应运而生,它存在的必要性体现于如下三点: 11 图书馆的社会性需要个性 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常设文化教育机构,是一个实体意义上的存在,图书馆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而图书馆与社会中的人,即读者的关系密切,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的,这是图书馆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在。图

4、书馆工作具体由图书馆馆员来实施。馆员与读者,构成了图书馆存在的主体。只要是人的主体,就必然存在着心理上的差异,存在彼此需要和视角的不同,因而导致个性的产生,进而影响图书馆员工作创造力的发挥和图书馆服务效果的提高。 12 图书馆的类型体现个性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图书馆一直处于不断的分化中。因所需不同,其功能也在不断的变化,因而就出现了比较繁杂的图书馆类型,如公共馆、高校馆、行业馆及特色馆等,这些图书馆的多样化存在,其实也正昭示着他们之间的不同,因而体现出不同的个性,蕴含着个性及个性化的倾向。我们在研究图书馆的学术问题时,往往忽视图书馆的具体存在而大谈学术,这的确有空谈的倾向。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

5、,多关注一下各类图书馆的所需及它们存在的较为完美的形式,那么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就有了更多的研究视角。例如,发达国家的特色图书馆建设和学术研究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而我们对特色图书馆还远没有达到重视的程度;对特色图书馆的研究,目前还刚刚起步,还极有待深入下去。 313 图书馆的管理发挥个性 图书馆的管理是在以人的因素为核心的多种因素的能动互动下的效果体现,而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因而它确实存在着很难相同的效果和价值,如:服务的外观好与不好,服务的质量高与低,受社会和读者欢迎与否等等。这在最主要的因素上来源于我们管理个性的成功运用与否,事实上没有两个图书馆是完全相同的。现在我们的管理领域

6、是重视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首要和根本的就是尊重和发挥个性。而深具个性的图书馆在管理上也应尊重和发挥出馆员的个性,以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大限度的体现出工作的潜能,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2 个性化图书馆学的存在与分析 个性化图书馆的存在,必然影响到图书馆学理论的价值取向,因而个性化图书馆学也就有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21 研究者的个性化 图书馆学研究者的主体是图书馆学者,由于他们研究的视角和内容各不相同,因而个性体现也不同。但只有具备了别人所不具备的个性特征,才能获得吸引和影响他人的势能并创造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成果。个性所及的范围越广、层次越高、

7、影响的范围就越大,影响力就越强。例如:由于文化背景和民族感情的不同,阮冈纳赞的理论不可避免的带有印度文化的特征,然而正是这种个性化的民族特色和他本人的独特视角才使他的理论更富有魅力;成果巨大,其图书馆学五定律和冒号分类法等名著在图书馆学发展史上至今都影响深远。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的研究者也应该加强个性意识,提高个性层次和水平,使研究走向深入化。 22 研究内容的个性化 图书馆学研究追求普遍性的,无限的图书馆真知。但这个真知的获得则是高度4个性化研究的成果,只有具备研究内容的个性追求,才能比较独特,比较深刻的反应出图书馆实践。由于图书馆学的内容随图书馆所处时代发展而变化,每一时代的图书馆学者都必须以

8、自己的方式回答“图书馆学”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建构起自己个性化的图书馆学观点及体系。图书馆学发展历史上,除印度的阮冈纳赞之外,美国的巴持勒谢拉、兰开斯特,苏联的丘八梁,中国的刘国钧、杜定友等人都堪称个性化成就方面集大成者。图书馆学的繁荣与进步,需要独具特色的个性化的研究成果。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下的学术交流与纷呈的观点是有一定作用的,对于全面深刻认识图书馆学的内涵有积极意义,只不过它不应该过度“泛化”,或仅仅停留于表面,表层而已。 23 研究主张的个性化 在我国图书馆学术界,对于研究方式的主张,多是提倡共性化,个性化的研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有效的提倡和切实的保障,学术机制上缺乏鼓励创新

9、求异者的举措。许多人满足并停留于解释、论证、阐发,忽视了探索、求新、创造,结果是百篇一律,千人一词,诺大的图书馆学队伍进行着大量低层次的重复性劳动,及缺少深层次分化,又缺少高层次抽象,耗费时间、精力、财物。图书馆学难有实质性突破和进展,正如杨元生教授指出的那样,学术界存在“轻率言学立说,过分标新立异”、 “玄虚之风蔓延,论著质量滑坡”、 “功利思想突出,创新意识淡化”、 “剽窃、抄袭之事”时有发生等问题,由此使图书馆学走入误区, “研究成果利用自我化”、 “研究选题的趋同化”、 “研究内容的低层次化”。 3 个性化思维推动图书馆学理论建设的发展 图书馆学究竟是研究什么的?它的研究对象到底是什么

10、?围绕着最根本的研究对象问题,形成的系列观点、理念,就是图书馆学的最基本的概念和定义问题。学5科的概念和定义观对学科的发展十分重要,如果连学科概念和定义都不能确立、不能清晰,那么学科本身又因何而存在和发展呢? 31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的回顾与反思 建国 5O 年来,我国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争鸣,探讨一直也没有停止,产生的观点,理念约有 5 印种,有代表性地是:“要素说”、 “规律说”、 “关系说”、 “层次说”、“系统说”、 “活动说”、 “图书馆说”、 “矛盾说”、 “知识说”、 “文献交流说”、 “知识交流说”、 “文献信息交流说”、 “符号信息说”、 “公共信息交流说”、 “知识可获得

11、性说”、 “信息时空说”及“资源说”等,按理说,观点越辩越明,这么多独具个性的观点,图书馆学的自我观应该早就确立和清晰起来。但实际上我们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种表面性的个性化是经不起考验的。 我国近代图书馆学是在西学东渐的情势下催生的,改革开放后的图书馆学的大力发展实质上是欧美图书馆学思想的翻版与延伸。多年来,我们早已习惯于眼睛盯着别人,围着别人转,解释外人思想,注解他人著作,运用他人思想,引用他人语言,演绎他人观点。刚刚脱出一种框框,又被套进另一模式,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丢掉了自己,失去了自我的存在,拿不出针对我国国情的图书馆学理论,因而也就难以确立自我的概念与定义观。 32 原创精神是个性化图

12、书馆学的集中体现和要求 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的模糊,主要的症结就在于缺少原创精神。 “原创”有两层含义,一是本土,二是首创。研究者的个性化首先深深植入于本土,然后在有所创新创造,这样的个性化才有深入而持久的生命力,如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和他的理论。 从表面上看,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争鸣,观点纷呈,甚是繁荣,一个新名词出6来,马上就有人套用,导致图书馆学的学科建设体系极度的“泛化”。但正如王子舟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先锋意识对图书馆学起着拉动作用,但他缺乏原创精神,致使图书馆学长期营养不良。今后图书馆学研究将会向原创层而沉潜,增加学术的原创知识含量。 ”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图书馆学理论缺乏这种具

13、有个性化的原创精神,才导致我们的图书馆学成果只有量的泛化积累,而很少有质的高层飞跃,泡沫文学的繁荣,实际上是对个性化的一种误解与扭曲,这种状况对图书馆学的存在与发展有害无益。 实际上,原创精神是对个性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根本要求,因而值得我们提倡。最近,湖南专业期刊图书馆推出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系列文章, “知识可获得性论”得到了进一步的阐发。该观点符合原创精神,一是植根于本土本国,二是年轻作者的创新之说,该作者并非来自于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而是来自于图书馆工作的第一线,因而被誉为“浮出水面”(如果“可获得性说”再进一步阐发,克服其非专指性的不足,那基本也就可确立起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和定义观了

14、,即使如此, “可获得性说”仍是当前不可多得的原创之作。 33 图书馆学理论建设的生命力在于具有个性化思维的理论创新 在当前,以研究对象的模糊和迷失为主要表现的图书馆学的困惑,困境局面。如果我们从个性化的角度来理解,理论创新不但必要,而且必然,而理论创新则正是借助于个性化这个内驱力才得以顺利进行。因而,关于图书馆学的理论创新,我们就有了新的思维视角。一图书馆学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创新,在于不断的超越自我,图书馆学的理论建设,在不断的理论创新中产生,又在不断的理论创新中发展。图书馆学理论建设也正是在个性化所推动的理论创新中,体现其学科独立性。如果我们能够从品格和个性上来把握图书馆学发展的主动性,那么,世态无论如7何变化,环境无论如何变迁,图书馆学家都能牢牢地把握自我的命运,并引导图书馆学理论走向深入持久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