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05KB
约49页
文档ID:3749417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_第1页
1/49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P5,我的目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P8,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后来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P8,整段,哲学,从远古以来,就不仅是某些学派的问题,或少数学者之间的论争问题它乃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就是试图这样来思考它的如果本书有任何贡献的话,它就是从这样一种观点得来得P13,在鲜明得希望与恐惧之前而不能确定,是会使人痛苦得;可是如果在没有令人慰籍的神话故事的支持下,我们仍希望活下去的话,那末我们就必须忍受这种不确定无论是想把哲学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忘却,还是自称我们已经找到勒这些问题的确凿无疑的答案,都是无益的事教导人们在不能确定时怎样生活下去而不致慰犹疑所困扰,也许这就是哲学在我们的时代仍然能为学哲学的人所做出的主要事情了P14,希腊思想直到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为止,一直为希腊人对城邦的宗教热情与爱国热情所支配;它的伦理体系时适应于公民们的生活的,并且有着很大的政治成分在内当希腊人最初臣服于马其顿人,而后又臣服于罗马人的时候,与他们独立的岁月相适应的那些概念就不能再适用了。

罗马军队、罗马道路、罗马法与罗马官吏首先创立了,随后又维系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没有什么是可以归功于罗马哲学的,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罗马哲学接着 P14,整段,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从自由的时代所继承下来的希腊观念经历了一番逐渐转化的过程某些古老的观念,尤其是那些我们认为最富有宗教色彩的观念,获得了相对的重要性;而另外那些更富理性主义色彩的观念则因为它们不符合时代的精神,就被人们抛弃了后来的异教徒们就是以这种方式整理了希腊的传统,使它终于能够被吸收到基督教的教义里来P18,民族国家,主要是由于有了火药的缘故,对人们的思想和感情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影响,并且渐次地摧毁了罗马所遗留下来地对于文明统一性的信念接着 P18,整段,这种政治上的混乱情形在马基雅维利的《君王论》一书中得到了表现政治已没有任何指导的原则,而变成为赤裸裸的争夺权力了;至于怎样才能把这种赌博玩得很成功, 《君王论》一书也提出了很精明得意见在希腊得伟大时代里出现过的事,再一次出现于文艺复兴的意大利:传统的道德束缚消失了,因为它们被人认为是与迷信结合在一起的;从羁绊中获得的解放,使得个人精力旺盛而富于创造力,从而便产生了极其罕见的天才的奔放;但是由于道德败坏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地无政府状态与阴谋诡诈,却使得意大利人在集体方面成为无能的了,于是他们也像希腊人一样,倒在了别的远不如他们文明、但不象他们那样缺乏社会团结力的民族的统治之下了。

接着 P19,整段,然而结局并不象在希腊那么惨重,因为许多新的强而有力的民族表现出来他们自己也象意大利以往那样地能够有伟大的成就,只有西班牙是例外P19,天主教教会有三个来源:它的圣教历史是犹太的,它的神学是希腊的,它的政府和教会法,至少间接地是罗马的宗教改革摒除了罗马的成份,冲淡了希腊的成份,但是大大地加强了犹太的成份它就这样和民族主义的力量展开了合作P22,霍布斯、罗梭和黑格尔代表了这种理论的各个不同方面,而他们的学说在实践上就体现为克伦威尔、拿破仑和近代的德国共产主义在理论上是和这些哲学距离得非常遥远的,但是在实践上也趋向于一种与国家崇拜的结果极其相似的社会形态接着 P22,自从公元前 600 年直到今天这一全部漫长的发展史上,哲学家们可以分成为希望加强社会约束的人与希望放松社会约束的人P23,社会团结是必要的,但人类迄今还不曾有过单凭说理的论辩就能加强团结的事P26,只要一种宗教和一个帝国政府结合在一起,政治的动机就会大大改变宗教的原始面貌P34,整段,荷马的神祗们乃是征服者的贵族阶级的神祗,而不是那些实际在耕种土地的人们的有用的丰产之神正如吉尔伯特*穆莱所说的(《希腊宗教的五个阶段》):“大多数民族的神都自命曾经创造过世界,奥林匹克的神并不自命如此。

他们所做的,主要事征服世界···当他们已经征服了王国之后,它们又干什么呢?他们关心政治吗?他们促进农业吗?他们从事商业和工业吗?一点都不他们为什么要从事任何老实的工作呢?依靠租税并对不纳税的人大发雷霆,在他们看来倒是更为舒适的生活他们都是些喜好征服的首领,是些海盗之王他们既打仗,又豪饮,又游玩,又作乐;他们开怀痛饮,并大声嘲笑那伺候者他们的瘸铁匠他们只怕自己的王,从来不知道惧怕别的,除了在恋爱和战争中而外,他们从来不说谎 ”P38,文明人之所以与野蛮人不同,主要的是在于审慎,或者用一个稍微更广义的名词,即深谋远虑他为将来的快乐,哪怕这种将来的快乐是相当遥远的,而愿意忍受目前的痛苦P39,文明之抑制冲动不仅是通过深谋远虑(那是一种加于自我的抑制) ,而且还通过法律、习惯与宗教这种抑制力是从野蛮时代继承来的,但是它使这种抑制力具有更少的本能性与更多的组织性P48,祭司阶级并不制造教条,虽然一旦有了教条之后,他们是要保存教条的;东方民族在他们发展的早期阶段,也没有上述意义的祭司阶级挽救了希腊的并不是由于没有一个祭司阶级,而是由于有科学的学派存在P49,每本哲学史教科书所提到的第一件事都是哲学始于泰勒斯,泰勒斯说万物是由水做成的。

P53,这种正义的观念--即不能逾越永恒固定的界限的观念-- 是一种最深刻的希腊信仰P55, (毕达哥拉斯) ,数学,在证明式的演绎推论的意义上的数学,是从他开始的;而且数学在他的思想中乃是与一种特殊形式的神秘主义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自从他那时以来,而且一部分是由于他地缘故,数学对于哲学地影响一直都是既深刻而又不幸地P58,康福德(《从宗教倒哲学》 )说,在他看来, “毕达哥拉斯代表着我们所认为与科学倾向相对立的那种神秘传统的主潮 ”他认为巴门尼德--他称之为“逻辑的发现者”--“是毕达哥拉斯的一个支,而柏拉图本人则从意大利哲学获得了他的灵感的主要来源”作者:金三 回复日期:2005-2-15 19:37:00   P59,它们是通过一种赞美沉思生活的道德观而被联系在一起的,伯柰特(《早期希腊哲学》 )把这种道德总结如下:“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异乡人,身体就是灵魂的坟墓,然而我们决不可以自杀以求逃避;因为我们是上帝的所有物,上帝是我们的牧人,没有他的命令我我们就没权利逃避在现世生活里有三种人,正象到奥林匹克运动回上来的也有三种人一样那些来作买卖的人都属于最低的一等,比他们高一等的是那些来竞赛的人。

然而,最高的一种乃是那些只是来观看的人们因此,一切中最伟大的净化便是无所为而为的科学,唯有献身于这种事业的人,亦即真正的哲学家,才真能使自己摆脱生之巨轮 ”P62,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毕达哥拉斯说“万物都是数” P64,数学与神学的结合开始于毕达哥拉斯,它代表了希腊的、中世纪起的以及直迄康德为止的近代的宗教哲学的特征有一个只能显示于理智而不能显示于感官的永恒世界,全部的这一观念都是从毕达哥拉斯那里得来的如果不是他,基督徒便不会认为基督就是道;如果不是他,神学家就不会追求上帝存在与灵魂不朽的逻辑证明但是在他的身上,这一切还都不显著P69,整段,赫拉克利特虽然使伊奥尼亚人,但并不属于米利都学派的科学传统他使一个神秘主义者,然而却属于一种特殊的神秘主义他认为火是根本的实质;万物都象火焰一样,是由别种东西的死亡而诞生的 “一切死就是不死,一切不死的是有死;后者死则前者生,前者死则后者生” 世界是统一的,但它是一种由对立面的结合而形成的统一 “一切产生于一,而一产生于一切” ;然而多所具有的实在性远不如一,一就是神P77,整段,象赫拉克利特所教导的那种永恒流变的学说是会令人痛苦的,而正如我们所已经看到的,科学对于否定这种学说却无能为力。

哲学家们的主要雄心之一,就是想把那些似乎已被科学扼杀了的希望重新复活起来因而哲学家便以极大的毅力不断在追求着某种不属于时间领域的东西这种追求是从巴门尼德开始的P92,整段,尽管雅典在政治上瓦解了,但是它的威信还继续存在着,并且哲学始终以这里为中心几乎长达一千年之久亚历山大城在数学和科学和科学方面掩盖了雅典,但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却使雅典在哲学上的地位依然至高无上柏拉图曾讲过学的学园,其寿命比所有其他的学院都延续得更长久,它在罗马帝国皈依了基督教之后还又持续了两个世纪,成为一座异教主义的孤岛最后在公元 529 年它才被持有顽固的宗教信仰的查士丁尼所封闭,于是黑暗时代便在欧洲降临了P99,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不同,原子论者力图不引用目的或最终因的观念来解释世界P101,正象他那时别的哲学家们一样,留基波也一心想发见一种方式可以调和巴门尼德的论证与明显的运动和变化的事实正如亚里士多德说的:“虽然这些见解(巴门尼德的见解)在辨证的讨论里似乎进行得很有逻辑,然而只要考虑一下事实就会看出,如果相信它们那就显得和疯狂相去无几了因为确乎没有一个狂人能够丧失心智到这种地步,竟至会设想火和冰是一:惟有对于介乎是正确与习惯上似乎是正确这二者之间地东西,才会有人疯狂到看不出差别来。

”P104,至于空间,近代地观点是:空间既不是一种实体,象牛顿所说地那样并且象留基波和德谟克力特所应该德那样,也不是伸展着德物体的一个形容词,象笛卡儿所想的那样,而是种种关系的一个体系,象莱布尼茨所说的那样此外,近代的看法除非是以微分方程式便无法表述,因此它是古代哲学家们所不会理解的P106,整段,自此以后,尽管有着空前无比的成就,然而却呈现了某些衰落的最初萌芽,然后就是逐渐地衰颓德谟克力特以后地哲学--哪怕是最好地哲学--地错误之点就在于和宇宙对比之下不恰当的强调了人首先和智者们一起出现的怀疑主义,就是引导人去研究我们是如何知道的,而不是去努力获得新知识的然后随着苏格拉底而出现了对于伦理的强调;随着柏拉图又出现了否定感性世界而偏重那个自我创造出来的纯粹思维的世界;随着亚里士多德又出现了对于目的的信仰,把目的当作是科学中的基本观念尽管有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天才,但他们的思想却有着结果证明了为害无穷的缺点从他们那时候以后,生气就萎缩了,而流俗的迷信便逐渐地兴起做为天主教正统教义胜利地结果,就出现了部分地新面貌;但是要一直等到文艺复兴,哲学才又获得了苏格拉底的前人所有的那种生气和独立性P110,整段,有一个关于普罗泰戈拉的故事,这个故事无疑是杜撰的,但却可以说明人民心目之中智者与法庭的关系。

据说普罗泰戈拉教过一个年轻人,规定这个年轻人在第一次诉讼里就获得胜利,才交学费,否则就不交而这个年轻人的第一次诉讼就是普罗泰戈拉控告他,要他交学费P111,有一种传说说普罗泰戈拉被控不虔敬,但这似乎是靠不住的,尽管他写过一本《论神》的书,这本书一开头就说:“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在或他们不存在,也不敢说他们是什么样子;因为有许多事物妨碍了我们确切的知识,例如问题的晦涩与人生的短促 ”P111,他的出名主要的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P112,柏拉图自己有相当的私人财产,显然他不能体会那些没有他那种好运气的人们的需要奇怪的是近代的教授们,他们虽找不出拒绝薪金的理由,然而也一再重复柏拉图的这种挑剔P118,一个蠢人复述一个聪明人所说的话时,总是不会精确的,因为他会无意中把他听到的话翻译成他所能理解的语言我就宁愿让一个是我自己的死敌的哲学家来复述我的话,而不愿意让一个不懂哲学的好朋友来复述我的话P128,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始终一贯地坚持说他自己一无所知,而且他比别人聪明就只在于他知道自己是一无所知;但是他并不以知识是不可得到地。

正相反,他认为追求知识有着极大的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