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运用的六大注意点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748873 上传时间:2017-08-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运用的六大注意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成语运用的六大注意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成语运用的六大注意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成语运用的六大注意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语运用的六大注意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运用的六大注意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成语运用的六大注意点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不仅仅是字面意义,有时用其引申义或比喻意义,如果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就按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并且运用于说话或文章里,就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此错误类型是生活中常见的,也是高考常考的。 (1)陶渊明早年曾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2012 年山东卷)(2)编辑部收到的这些稿件都是不刊之论,无法采用。 解析: 在(1)句中, “瓜田李下”是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在(2)句中,作者显然将“不刊之论”的“刊”理解成了“刊载” 。而实际上“不刊之论”这一成语意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

2、论(刊:消除;修改) 。 ”老师的点滴积累:安土重迁(不愿迁移,形容留恋故土) 、安步当车(从容步行当作坐车,形容很悠闲)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文章悲惨动人) 、惨淡经营(尽心竭力地从事某项事业) 、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曾几何时(才过了多少时候,指没过多长时间) 、从长计议(对事情慎重地考虑,不急于作决定) 、大方之家(有专门学问的人) 、地老天荒(经历的时间久远) 、耳提面命(多用于长辈对晚辈地殷切教导) 、风雨飘摇(比喻动荡不安或摇摇欲坠的局势) 、祸起萧墙(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明日黄花

3、(比喻过时的或失去现实意义的事物) 、目无全牛(技艺高超) 、山高水长(喻恩德情义深厚) 、特立独行(人的志行高洁) 、下车伊始(指刚到一个新地方或新工作岗位) 、罪不容诛(指处死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恶极大),“差强人意” 、 “不刊之论” 、 “首当其冲” 、 “望其项背” 、 “不足为训” 、 “文不加点”等不刊之论(删改、修改,不是刊登) 、不易之论(改变,不是容易) 、不赞一词(添加,不是赞扬) 、灯火阑珊(衰减、将尽,不是兴盛) 、久假不归(借用,不是请假) 、师出无名(理由,不是名声) 、叹为观止(赞叹,不是叹息) 、危言危行(正直的,不是危险的) 、细大不捐(抛弃,不是捐资

4、)等等。二、褒贬误用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的错误。如: (1)小王深受大家信赖,这次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同学们无不弹冠相庆。 (2)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2 年山东卷)“弹冠相庆”这一成语是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这是封建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写照,可见它是一个贬义成语。 (2)句中的“巧舌如簧”这一成语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有贬义,用在这儿亦是感情色彩不当。老师的点滴积累: 褒义:惨淡经

5、营、重整旗鼓、殚精竭虑、东山再起、凤毛麟角、侃侃而谈、口若悬河、苦心孤诣、破釜沉舟、死得其所、危言危行、有口皆碑、雨后春笋等等。贬义成语还有:半斤八两、长篇大论、彻头彻尾、处心积虑、道貌岸然、翻云覆雨、飞黄腾达、附庸风雅、改头换面、过江之鲫、虎视眈眈、卷土重来、连篇累牍、满城风雨、面目全非、评头论足、巧舌如簧、倾巢而出、罄竹难书、人满为患、始作俑者、拾人牙慧、死灰复燃、推波助澜、无独有偶、无所不为、舞文弄墨、一团和气、衣冠楚楚等。三、对象误用 2成语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顾成语使用的对象和使用范围乱用,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如: (1)真奇怪,我的语文书怎么不见了,难道会不胫而走

6、? (2)201 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不胫而走”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胫:小腿) ,可见其使用对象是“消息、新闻、事件”等,不能用以指物品。本成语可改为“不翼而飞” (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 (2)句“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的少女。老师的点滴积累:(一)用于男女之间的:比翼齐飞(也可表相互帮助共同前进) 、海誓山盟、结为连理、举案齐眉、劳燕分飞(多指夫妻人或情侣离别) 、两小无猜、破镜重圆、秦晋之好、琴瑟和谐、青梅竹马、相敬如宾等等。(二)用于文艺作品的:别具匠心(文艺方面构思独特) 、出神入化(技艺达到绝妙境界) 、荡气回肠(形容

7、乐曲、文辞等婉转动人)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高超奇妙) 、浩如烟海(文献资料等丰富) 、绘声绘色(文艺作品描述生动) 、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石破天惊(比喻文章或议论等新奇惊人,不同凡响) 、天马行空(诗文、书法豪放无拘) 、惟妙惟肖(模仿或描写得非常逼真) 、下里巴人(通俗音乐) 、栩栩如生(只形容艺术形象的生动,逼真) 、阳春白雪(高雅音乐)等等。(三)用于其他特定对象的:楚楚动人(青年妇女美丽可爱) 、大快人心(坏人受到应有惩罚而高兴) 、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美轮美奂(多用于建筑物高大华美) 、拍手称快(多指仇恨消除后的痛快) 、萍水

8、相逢(只用于陌生人) 、起死回生(形容医术高明) 、情同手足(非兄弟间) 、十室九空(天灾人祸使人民流离失所的惨象) 、舐犊情深(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慈爱) 、天伦之乐(家人之间) 、信手拈来(写文章时能熟练运用) 、秀外慧中(外貌秀美,多指女性) 、鳞次栉比(形容房屋、船只等密集排列)等等。四、不合语境(成语的使用要注意合乎语法,合乎语境,与句中语境的和谐,不能不合惯用句式,不能不合情合理)(1)搭配不当例 1.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筹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赢政上钩,就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 【分析】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与 “行动方案” 搭配不当。老

9、师的点滴积累:如“同心同德” “深思熟虑”等只能作谓语;有的成语只能作修饰语,如“不约而同”只能作状语等等。有的成语是不及物动词(如“司空见惯” “耳濡目染”等) ,不能带宾语,如不注意这些用法,会造成语法功能混乱。有些成语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而很少或不能用于肯定句中,如“望其项背”不能用于肯定句,如果不注意这种用法,也会造成搭配不当的毛病。作不及物动词的成语还有:尘埃落定、出奇制胜、极其罕见、津津乐道、求全责备、视而不见、坐井观天等等。多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的成语有:等量齐观、善罢甘休、无时无刻、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等。(2)断章取义例 1.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

10、、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分析】 “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不能只取第一之意思。3例 2.这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立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 (09 四川卷)【分析】牛刀小试:比喻有大的才干,先在小事情上显一下身手。而例句中“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可以说有“大的才干” ,但“自立创业” “开创一番新事业”并不是小事,只取了“牛刀” ,而忘了“小试” ,所以说不合语境。老师的点滴积累:不瘟不火(不是“不红火” ) 、功败垂成(不是“成功”

11、 ) 、毁家纾难(不是“毁了家” ) 、具体而微(不是“具体” ) 、开门揖盗(不是“打开门迎接” ) 、茕茕孑立(不是“孤孤单单地” )、炙手可热(不是“热门” ) 、不置可否(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 、空前绝后(以前不曾有过,以后也不会有) 、人心向背(人们拥护或反对) 、生死攸关(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等量齐观(对有差别的事物作同等看待) 、鼎足之势(指三方面局势的对立或相持) 、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 ;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如

12、同亲身经历过一样。不能用于亲身经历)、集腋成裘(好的东西积少成多) 、济济一堂(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兼收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 、如数家珍(必须不是自己家里的东西)等等。(3)前后矛盾例 1.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分析】前后矛盾、不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例 2.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分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为一个人把守关隘(关隘

13、:指位置重要、地势险要、筑有工事、派兵防守的要道路口) ,一万个人也攻不进来。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成语说的是有路,很险要狭窄的关隘路,而例句说的是山下根本“无路可通” ,又何来易守难攻。老师的点滴积累:一位莘莘学子、他七手八脚、两兄弟情同手足、在海外遐迩闻名、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等等。(4)重复累赘例 1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分析】 “津津乐道地谈论着” ,很明显“津津乐道”已经包含了“说”这一动作,所以放在这里后面接着“谈论着”是不恰当的,例 2.“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分

14、析】 “居室”与“蓬荜”意义重复累赘,因为“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省略。例 3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分析】 “贻笑大方”这个成语本身结构是个被动式,意为“让内行人见笑” ,与语境中“被人”一词重复。老师的点滴积累:人民生活的安居乐业(“安居”已含有“生活” ) 、人民的生灵涂炭(“生灵”是“百姓”的意思,与“人民”重复) 、没想到的不虞之誉(“虞”是料想的意思,与“没想到”重复)、难言之隐的苦衷(“隐”指隐秘的事,与“苦衷”重复) 、目前的当务之急(“当务”与4“目前”语意重复) 、使他好像如芒在背(“好像”与“如”

15、重复) 、真知灼见的意见(“意见”与“知、见”重复) 、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重复) 、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遍体”与“浑身”重复) 、就显得相形见绌了(“形”与“显得”语意重复) 、至今还记忆犹新(“犹”与“还”重复)五、形近混淆(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上极可能混淆。 )如:例 1.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分析】一挥而就,根据例句看,此处应为“一蹴而就” 。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蹴,踏;就,成功。由“一

16、蹴而就”的词义可以说,它才适合例句的语境。例 2.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老师的点滴积累:(1)形相近而义不同。成语外形非常相似,有的甚至只有一字之差,意义相差也很大,所以要注意不同语素之间的差别。这类成语迷惑性很大,最容易造成混淆。如 一蹴而就、一挥而就、不容置疑、不容置喙;不孚众望、不负众望、不胜其烦、不厌其烦、不厌其详;不以为然、不以为意、海底捞月、海底捞针;目不交睫、目不见睫;事倍功半、事半功倍;无所不至、无微不至;一发而不可收、一发而不可收拾;一诺千金、一掷千金;一文不名、一文不值;自食其力、自食其果、前仆后继、前赴后继等等。(2)形相近而义相似。辨析它们时,应分析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主要从使用范围、使用对象、语意轻重、感情色彩、语意侧重点等方面去辨析。如“良莠不齐”与“差参不齐”使用对象不同, “侃侃而谈”与“夸夸其谈”褒贬色彩不同, “另眼相看”与“刮目相看”语意侧重点不同等等。六、谦敬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