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石库门风情文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488291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的石库门风情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上海的石库门风情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上海的石库门风情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上海的石库门风情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的石库门风情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的石库门风情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的石库门风情上海的石库门风情关键词:关键词:石库门;中西合璧;里弄摘要摘要: 石库门以其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成为了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其民居建筑的风格具有浓郁的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味。在 20 世纪以后,老式石库门逐渐被新式石库门取代,在建筑风格上更加西化。其兴盛、其衰落见证了一个多世纪历史的变迁。石库门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一大特色是包容性、大众性,这正是上海文化的精髓之一。引言:引言:里弄是上海的人性化都市景观,独具特色。其中在 19 世纪 70 年代出现的石库门代表了一段历史,从中可以了解到上海传统市民的行为处事、待人接物,甚至是生活的信仰。现在由于城市的改造,许多老城区的

2、原貌风味在消逝,经典的老石库门所剩无几。事实上正在消逝的不仅仅是这一东西合璧的建筑,更是一种石库门文化以及它所代表的老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 正文:正文:石库门的起源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一带的富商、地主、官绅纷纷举家拥入租界寻求庇护,外国的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住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围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讲究雕刻,而是追求简约,多进改为单进,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住宅应运而生。这种建筑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这种建筑因此得名“石库门” 。早期的石库门产生于 19 世纪 70 年代初,它脱胎于江南民居的住宅形式,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保

3、持了中国传统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的特点。老式石库门住宅,一进门是一个横长的天井,两侧是左右厢房,正对面是长窗落地的客堂间。客堂宽约 4 米,深约 6 米,为会客、宴请之处。客堂两侧为次间,后面有通往二层楼的木扶梯,再往后是后天井,其进深仅及前天井的一半,有水井一口。后天井后面为单层斜坡的附屋,一般作厨房、杂屋和储藏室。整座住宅前后各有出入口,前立面由天井围墙、厢房山墙组成,正中即为“石库门” ,以石料作门框,配以黑漆厚木门扇;后围墙与前围墙大致同高,形成一圈近乎封闭的外立面。所以,石库门虽处闹市,却仍有一点高墙深院、闹中取静的好处,颇受当时卜居租界的华人士绅、富商的欢迎。在上海的建筑中,不

4、乏哥特式、罗马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等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各种建筑艺术。上海的石库门作为这一风景中的一员,是中西建筑艺术相融合的建筑和文化的产物,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石库门独特的风格导致了一种城市生活的必然。其结构特点既有江南院落民居的风格,又融合了欧洲排联式的结构特点,是中西合璧的结晶,更体现了中华民族聚族而居、以合为主,分而不隔、互相照应,对外封闭、对内敞开等等特点;其装饰性也特别强,在山墙、过街楼都有重点装饰。造型和装饰多采用西式建筑风格,也以吉祥文字装饰门头,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石库门的产生使原以大家庭传统生活为主的模式,被单身和几户小家庭共住的石库门弄堂文化所取

5、代。邻里间生活关系密切,人员复杂。 石库门之所以成为一种上海情节,是因为这一建筑所承载的石库门文化。这种文化影响了近现代上海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生活方式。具体是: (1)政治:上海的石库门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诸多重要政治机构的所在地。例如麦加里中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指挥所、鲁迅等人创办的“中国济难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2)经济:上海的“里弄工厂”是上海工业与文化的一大特色,更是现代多家大型企业的雏形。解放后的上钢八厂便是如此。各种烟纸店的经营也是大商家的雏形。 (3)文学:上海的石库门诞生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新流派“亭子间文学” 。诸多文化界人士以石库门为栖身之所,

6、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例如田汉、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 (即后来的国歌 ) ,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文集也是作于上海公共租界的亭子间内。 (4)艺术:石库门的生活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如十字街头 、 天涯歌女等许多电影、音乐作品,都能看到石库门生活的影子。石库门建筑的装饰艺术至今仍广为流传。 (5)生活方式:石库门这一多样性、复杂性的住宅,形成了独特的上海生活风情,奠定了近代上海特有的节令文化、服饰、饮食、生活、习惯等,成为区别其他地区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如童谣、婚丧活动、社交等等。 “石库门情结”反映了上海人对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邻里关系的怀念与向往。它理应成为上海新的住宅建

7、设、社区文化建设的指向之一。新上海的建设应当将文化认同作为构建的一大组成部分。特别在上海社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石库门建筑的兴盛时期是本世纪 20 年代,其占据了当时民居的四分之三以上。其以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为主,坡型屋顶常带有老虎窗,红砖外墙,弄口有中国传统式牌楼。大门采用二扇实心黑漆木门,以木轴开转,常配有门环,进出发出的撞击声在古老的石库门弄堂里回响。门楣做成传统砖雕青瓦顶门头,外墙细部采用西洋建筑的雕花刻图。二楼有出挑的阳台,总体布局采用了欧洲联排式风格。现在,上海在保存老的建筑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一些具有海派特色的石库门里弄被作为近代优秀建筑整组保存。新式里弄住宅比

8、石库门更接近欧洲近代住宅的建筑风格。出现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的租界内,其建筑形式多为混合结构,注重使用功能。与旧式石库门不同的是新式里弄外形别致整齐,装修精致舒适,室外弄道宽敞,楼前庭院葱绿,居住环境优美。尽管大楼公寓体现了近代建筑艺术的高雅华丽,甚至反映上海城市风貌和建筑设计师的独具匠心,但与千姿百态、高雅气派的石库门相比,少了一份难以言喻的奢华感和神秘感。岁月流逝,石库门所独有的沧桑感和贵族气以及带给人们怅然若失的感慨是高楼新贵们无法比拟的。在 20 世纪 10 年代以后,老式石库门逐渐被新式石库门取代。新式石库门在内部结构上的最大变动是后面的附屋改坡顶为平顶,上面搭建一间小卧室,即亭子间

9、。亭子间屋顶采用钢筋混凝土平板,周围砌以栏杆墙,作晒台用。为了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建筑用材,新式石库门还缩小了居室的进深,降低了楼层和围墙的高度。这些变化都是为了迎合居民谋求便利与舒适的生活需求而产生,与居民生活情态密不可分。与老式石库门相比,新式石库门受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在外观上亦有所不同。新式石库门外墙面多用清水青砖、红砖或青红砖混用,石灰勾缝,而不是像老式石库门那样用白色石灰粉刷。另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新式石库门不再用石料做门框,而改用清水砖砌,门楣的装饰也变得更为繁复。早期的石库门门楣常模仿江南传统建筑中的仪门,做成中国传统砖雕青瓦压顶门头式样,而新式石库门常用三角形、半圆形、弧形或长方

10、形的花饰,类似西方建筑门窗上部的山花楣饰。这些花饰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是石库门建筑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有些新式石库门还会在门框两边使用西方古典壁柱的样式,作为装饰。总之,相较于老式石库门,新式石库门在建筑风格上是更加西方化了。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随着新式里弄和花园里弄的兴起,石库门就风光渐渐暗淡。而今,对于石库门, “整旧如旧”成了一种怀旧的潮流,但诸如新天地之类的地方却没有办法向世人展现石库门的灵魂,徒有一个虚假的外壳供人们去缅怀、去追思。结论结论: 石库门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是与特定时代居民生活的情态息息相关的,正是由于其中饱含着各种文化的冲击,才能孕育出如此中西合璧的经典建筑。其深远价值及由此产生的包容性、大众性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根基之一。上海石库门的那种精致和自律,以及它所造就的时代性的辉煌成了人们共同的记忆,也是这个城市的记忆。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当代文化研究网2. 维基百科全书3. 百度百科4. 中华居民-传统文化-军阵在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