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问题具体化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475639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抽象问题具体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抽象问题具体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抽象问题具体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抽象问题具体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抽象问题具体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抽象问题具体化抽象问题具体化_谈哲学教学中例子的作用谈哲学教学中例子的作用苏州市相成区湘城中学苏州市相成区湘城中学 张军张军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同时又是方法论,比较抽象, 它必须借助抽象思维才能理解,而从小学到初中,学生一直接受的是形象思维的训练, 也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虽说高中的学生有了一点抽象思维能力,但那毕竟还 是处于原始阶段、形成阶段,这就给高中的哲学教学增加了难度。如何才能让抽象 的问题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是每个政治老师都面临的难题,也是每个政 治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应该 借助事例,用学生感兴

2、趣例子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在实践中我也取得了很不错效果。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几个方面的浅见,供大家参考。一、运用历史故事,使抽象问题故事化一、运用历史故事,使抽象问题故事化哲学教学如果从理论到理论进行空洞式的教学,一定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取好的教学效果了,但如果把理论通过分析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效果就不 一样了,它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原理,实现教学目标。 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的第一个方法论: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因此,我们在一切活动中都应 该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它要求人们从整体 出发,在整体与部分的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中,

3、综合地考察对象,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加方案,以求实现整 体的最优目标。我在讲这个问题时,选取了三国演义当中的一段故事,即赤壁之战 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连营,可谓大智大勇。那么他明明知道曹操失败后必定 要从华容逃跑,也知道关羽必定不会选择抓曹操,而会选择放他走,为什么还派关 羽埋伏在华容道?我先让学生讨论,学生回答了很多种情况,当然有对有错。接着 我进行分析: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做,是从当时的全局考虑的,当时的局势是曹操的 力量最强大,占距北方;孙权的力量仅次于曹操,排在第二位,占据江东;刘备的 力量最弱,占据蜀地,构成三足鼎立之势,维持一种平衡。诸葛亮派关羽是一箭双 雕,它不仅能让关羽报

4、当年曹操对他的恩情,同时也能维持这种平衡,使蜀国在夹 缝中生存,不杀关羽,也能收买人心,提高自己在军队中地位。如果派张飞或者赵 云,可能会擒住曹操,一旦这样,那么平衡就会被打破,这样最大的受益者不是蜀 国而是吴国,因为吴国的力量要强于蜀国,那么刘备的处境将变得更加危险,蜀国 将有可能不复存在。所以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寻求最优目标。 我在讲整体与部分关系内容当中的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 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各部分原有的功能得不到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使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 之和时,选取

5、了汉高祖刘邦的一段故事,即汉高祖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宴请有功之2臣,在宴席上汉高祖问群臣: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做皇帝?大臣们纷纷溜须拍马, 说什么得都有。汉高祖却颇有自知之明,他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我之所以能取得 天下,得益于三个人,即韩信、张良、萧荷,在战场上率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的, 我不如韩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我不如张良;解决前方的后顾之忧, 及时供应粮草,把后方整理得井井有条的,我不如箫荷;试想如果把他们三个人的 位置换一下,让张良带兵冲锋陷阵,让韩信管后勤,让萧荷出谋划策,结果会怎么 样呢?不要说取得天下,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同样是三个人组成的整体,组合不 同,结果也不同

6、,即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 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功能 得不到发挥,使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把抽象的原理故事化这种教学方法, 能更好、更快的帮助学生理解原理、掌握原理,很受学生欢迎,在实践中也取得了 很不错的效果。二、运用奇闻趣谈、笑话,使抽象问题幽默化二、运用奇闻趣谈、笑话,使抽象问题幽默化追求新奇、幽默是中学生主要的心理特征,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老师在课堂上能 用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讲授新内容,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可以用奇闻趣谈、 笑话作为题材,以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

7、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想问 题、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在讲这个原理时,开始没有直接讲课本内容, 而是问他们:姑娘结婚,参加婚礼的朋友是应该大哭,还是大笑?听到这个问题, 学生一阵哄堂大笑,他们对我说,老师这还用问吗,当然应该高兴,结婚是喜事吗, 如果大哭,那不是触人家霉头吗?我说那可不一定,接着我就给他们讲湖北土家族 山寨里风俗习惯,在那里,姑娘出嫁却总是要哭哭啼啼,不仅新嫁娘自己要哭,还 要请十个未婚的好姐妹一起哭,哭法非常讲究:一、不能有声无泪和有泪无声,要 声泪具下;二、要哭腔优美,抑扬顿挫,哭成套路;三、要讲究哭词,情真词切, 感人至深;四、要时间较长,婚庆开始,便从早哭到晚

8、,从晚哭到早,从娘家哭到 婆家,从婆家哭到娘家,哭声越多越好,预示着新娘将来生活越美满幸福。这种情 况下你敢笑吗?当然不敢。这则奇闻,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懂得世界上的事物形形 色色、千差万别、各有其特点,增强了学生对事物多样性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 西,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它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 键,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方法论,我给他们讲了一个笑话:从前有两户人家都是 开饭店的,一家是张三家,一家是李四家,李四的老婆能说会道,生意很好,张三 家的生意不如李四家好,张三就抱怨老婆不会招揽生意,张三的老婆

9、不服气,就躲 在李四家后面,看李四的老婆是如何招揽客人的,这时候正好有个客人进来,李四 的老婆问, “客官贵姓?” , “免贵姓张” , “弓长张还是立早章?” , “立早章” , “用 过膳了吗?” , “没有” , “就在这用膳吧” , “好” ,接着李四的老婆就去准备了。张 三的老婆回到家对张三说,这有何难的,我也会,这时候也正好有个客人进来,张 三的老婆就问, “客官贵姓” , “免贵姓杨” , “公羊还是母羊?” ,客人以为老板娘跟 他打趣,就说“公羊” , “骟过了吗?” “没有” , “就在这骟吧” ,说着就去拿刀,客3人吓得撒腿就跑。这则笑话使学生在幽默中懂得:对具体问题必须具

10、体分析,不能 死搬硬套,如果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千篇一连地用一种方法去解决不同事物的 矛盾,就必定要碰钉子、犯错误,给我们的学习、工作、事业带来危害。三、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使抽象问题现实化三、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使抽象问题现实化弄清事物(尤其是身边事物)的来龙去脉,也是中学生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 如果教师在讲授原理时,能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当题材,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 发展的根据,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对于事物 的变化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

11、的作用再大也必须 通过内因,决不可能撇开内因单独起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内外因 相结合的观点。我在讲这个原理时,先没有讲课本内容,而是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 有的同学考上重点中学就喜形于色,认为从此就前途无量;没有考上重点中学就悲 观失望,认为就没有前途,我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提问几个同学,他们基本上 能够答到点子上,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最后我进行总结:一个学生是否能成材, 关键在与自己,即内因,当然外部的条件也很重要,但决定性因素并不在外因,外 部的因素只是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如果自己不用功,外部条件再好也没用,因为 外因不可能离开内因单独起作用,考上重点中学的不一定就会有前途,没有考上重 点中学的不一定就没有前途,因为起决定性因素的是学生自己,即内部因素,它决 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课后,学生纷纷反应,通过这个事例,对内外因辨证关 系的理解比较深刻,从理论的高度理解了这个原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授课方法和授课技巧,但有一点是可 以肯定的,那就是不能照本宣科,从理论到理论进行空洞式教学,否则是不可能取 得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