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谚语、歇后语与措置的巧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747065 上传时间:2017-08-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谚语、歇后语与措置的巧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成语、谚语、歇后语与措置的巧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成语、谚语、歇后语与措置的巧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成语、谚语、歇后语与措置的巧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成语、谚语、歇后语与措置的巧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语、谚语、歇后语与措置的巧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谚语、歇后语与措置的巧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语、谚语、歇后语与措置的巧用王绪春妙用成语 文题灿烂“题好一半文” ,新颖别致的文题,不仅利于文章内容的表达,更可赢得读者的青睐,拟题方法自然很多,但妙用成语却不失为一种便捷易于引人注目的好方法。一、借“鸡”生“蛋” ,打造佳篇成语大多为人所耳熟能详,比照成语的意义,加以延伸拓展,即可以出妙章佳篇。是为借鸡生蛋。例如:为何“海底捞针” 扣住“捞针不是目的,制造轰动效应,让媒体关注才是真。 ”这一意义行文,关注社会,讽刺现实。负荆请罪贵在真诚:负荆只是形式,请罪才是目的,贵在真诚,实心实意,不蒙混过关,意在走过场。二、逆“风”行“船” , 反其义而行反向思维,打破传统意识,必然会使人耳目为之一

2、新。过街老鼠莫喊打:“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怎么会不喊打?一个反常的社会,一个让人惊异的颠倒黑白的现实,幽默辛辣的笔触直刺邪恶。太公钓鱼不愿者也上钩:“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 ,自觉自愿,决不强迫,既然心里不愿,为何还要上钩,如果不是为评职称,怎会一边骂者,一边交钱去评论文,发文章呢?多磨非好事:常言道:“好事多磨” ,多磨未必是好事,办一件事何必要走那么多部门、费那么多周折呢?三、褒贬互易,自现色彩褒贬互易,感情色彩自然发生变化, 就要高人一等:在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若是技不如人,高人一等,就难免为社会所淘汰,为时代所抛弃。化贬为褒,赞扬之意蕴涵于内。 己见要固执 孤芳岂可不自赏皆可从正面入手

3、行文。计议何必从长:一些为政者,鼠目寸光,不作长远打算,只顾眼前利益,计议从不从长。从长计议本为褒义,一加转换,便显出贬抑的色彩。四、一字生辉,照亮全篇着眼于某一字,由此生发开去,可以作出一篇奇文妙语。 胆大“包”天:某一新闻即以此为题, “包”乃承包之意,原来一个人率先承包了民航一条空中航线,打破了传统观念中人们的固有思维,胆子够大的。以此为题,精警醒目,引人注意。 不拘小“节” 贪官逢节必大收特收,连小小的节日也不放过,搞的民怨沸腾,终于落网。 拙妇难为有米之炊 ,一篇谈写作的论文,论说写作技巧的不可轻视,即以拙妇为例加以论说。五、形式一变,风味别有形式的变化往往引起内容的变化,于此下手韵

4、味别有。 得过?且过:无论到什么时代,总是有人过一天是一天,也许他们也思考过,反思过,但依然下不了决心,得过?且过对,牛弹琴由一场论辩说开去:引出故事切入文章,不仅形式独特,内容也显自然。六、位置移易,意义突变仅仅是位置的变化吗?不!成语的意义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设计定会异彩纷呈。 当局者清旁观者迷:工程承包、干部提拔、财产分割太多的秘密,只有当局者心知肚明,恐怕局外人士是难以明白的。得道寡助失道多助:黑白颠倒,是非难分,得道之人,无人相助;失道之人,众相解囊。奇哉?怪哉?妙哉!成语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不否在此用一用心思,定会有很大的收获。智慧在方寸之间放射光华例说民间谚

5、语的特点谚语可以说是方寸之间的智慧,是高度提练的艺术精品 ,它把人生的哲理融汇在片言只语中,把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和感悟借智言慧语表达出来。有的振聋发聩,令人警醒,有的言简意赅,促人沉思,有的精彩亮丽,趣味无穷,有的平实自然,朴实如话大致来说,谚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哲理深蕴 凝练概括谚语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经验的浓缩,故往往饱蕴哲理,精警凝练。如:“人敬有的,狗咬丑的。 ”揭示了世人的面目。 “地是黄金板,人勤地不懒。 ”“一天省一把,三年买匹马。 ”告诫人们要勤俭生活。 “三人同心,黄地变金。 ”提醒人们团结的重要。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欲知

6、海洋深,当去问渔夫。 ”“饭前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厨子多,煮坏汤。 ”也各从一个方面浓缩出生活的精华。二、借譬讽喻令人警醒 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各种各样的行为,谚语对此巧借形象的说理加以讽刺,特别是对社会现实的不平,更是无情的给予抨击。如:“有钱三十做宰相,无钱八十做长工。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天大的官司,地大的银钱。 ”“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就对社会的黑暗、官府的不平进行了揭示。“宁交双脚跳,不交咪咪笑。 ”“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 ”“嘴似甜菜,心似辣椒。”则是借助对比形象的说理。三、题旨广泛,内容丰瞻谚语

7、的题旨非常广泛,内容丰富,举凡社会、生活、自然应有尽有:“没有乡下泥腿子,饿死城市油嘴子。 ”“心里亮,敢跟阎王撞一撞。 ”“一句真理,胜过百句谎言。 ”“饭后走百步,不用上药铺。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没有刺就没有玫瑰。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求人不如求己。 ”“无知是智慧的黑夜。 ”“怕湿脚的人永远捉不到鱼。 ”“一副好的脸孔,就是一封介绍信。 ”“冻的是懒人,饿的是闲人。 ”“人多讲出理来,稻多舂出米来。 ”“家不和,防邻欺,邻不和,防外欺。 ”“脚 正不怕鞋歪。 ”“人怕理,马怕鞭,蛇怕火烟。 ”“天上鲤鱼斑,明天不用翻。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

8、里。”“谷雨前后,栽瓜种豆。 ”“庄稼一支花,全靠粪当家。 ”“一亩园,十亩田。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头伏萝卜,二伏菜。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立夏种棉花,有苗没疙瘩。 ”“只要动动手,肥源到处有。 ”“庄稼不让爹和娘,工夫 到了长得强。 ”和天气、农事有关的谚语,更是层出不穷、丰富多彩四、语言生动,手法多变谚语往往产生于生活,流布人口,几经人们改造,是集体的智慧,所以,谚语多生动之作,灵活多变。如:“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一鲜花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话怕三头对面,事怕究根揪蔓。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

9、二干,三成功。 ”“只有冻死的苍蝇,没有累死的蜜蜂。 ”读来形象,感觉韵味十足。五、音韵和谐,句式整齐谚语有许多音韵和谐,句式整齐之作,这便于流传,便于使用。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有钱一条龙,无钱一条虫。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做事好商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六、通俗易懂,耐人寻味谚语大多在口耳相传中,即要通俗又需好懂还要便于记忆。如:“富人一席酒,穷人半年粮。 ”“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人家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 ”“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老虎学咬人。 ”“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 ”“活到老,学到老

10、,死在棺材学不了。 ”“不怕不知,就怕不学。 ”“有情吃水都甜,无情吃糖也淡。 ”“母鸡的理想,不过一把谷糠。 ”“不用今年竹,哪有明年笋。 ”“鸡再咒骂,鹰还是照样飞。 ”谚语是生活的智慧之花,揣摩玩味,可以让我们从中领悟诸多的哲理,使思想深刻,推敲斟酌,可以增强我们语言的修养,提高表达的技巧。作文时,妙加引用 ,可让文章亮丽无比,别有韵味。谚语产生在生活中,活跃在口头上,升华在语言里。注意积累,你会从中得到 无限的乐趣 。一语惊人,妙趣无限歇后语语言艺术简说歇后语精粹、短小、机趣天成、蕴味无穷,为人喜闻乐见,是极受人们欢迎的一种语言形式,对其语言的艺术进行探讨,对提高我们语言的修养极有好处

11、。俚俗风趣,机智幽默歇后语多是在生活中运用,俚俗风趣,机智幽默。例如:猪鼻子插葱装象。王八吃称砣铁了心。王八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狗赶鸭子呱呱叫。瞎子害眼没治了。土地爷放屁神气。小老鼠拉木掀大头在后边。头顶生疮,脚底流浓坏透了。屎克螂爬在鞭稍上光知腾云驾雾,不知死在眼前。平中见奇 朴实自然 歇后语以朴素自然见长,看似平平,想来却颇见奇崛。如:北京人说话盖帽了。孙悟空翻跟头十万八千里。猪八戒下饭馆照客上汤。瞎子点灯白费蜡。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大热天穿棉袄不是时候。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小芴拌豆腐一清二白。小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精比妙喻贴切生动精彩奇妙的比喻,贴切生动的表述

12、让歇后语别具一格。如: 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墙上挂门帘没门。癞蛤蟆埑桌子腿硬撑。擀面杖吹火不通。西北风刮棘溜子连疯(风)带刺。放屁脱裤子找麻烦。针尖上跳舞难上加难。磨眼里长草荒了膛。借助谐音 巧与论理运用谐音是歇后语的一大特色。如:打破砂锅问(纹)到底。腿肚上挂暖壶比较(脚)高的水平。交冬数九生孩子动(冻)手动(冻)脚。现任美国总统不拾(布什) 。老虎拉车谁敢(赶)。孔圣人搬家尽是书(输) 。梁山上的军师无用 (吴用)。处甥打灯笼照 旧(舅) 。历史典故 人文厚重很多歇后语蕴藏着深厚的人文知识,洋溢着浓浓的民情民俗。如: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 挨。刘备摔孩子邀卖人心。悟空的师父耳软心活

13、。脚底抹油滑了。猪八戒的脊梁无能之辈。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嘴上抹石灰白说。新形式下衍生新的歇后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歇后语也在不断的产生,这些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蜘蛛逮虫子上网。成克杰的情人理平(李平) 。胡长清题字千金难买。歇后语内涵丰富,形式灵活,注意搜集和整理,你可以从中获得诸多历史知识,深切感受人文厚重的民俗民风,更多的可以感受、体味语言的鲜活、机巧。实际运用时,不仅可以言传,更多的是意会,运用时只说前半句,而后半句不必说,或故意不说,以取得风趣、幽默的效果,甚或有时造成:“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众皆捧腹,一人独自尴尬的特殊情形,更是妙不可

14、言。巧于措置显神工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有米之后 就要看各自的手艺了,毕竟占有材料只是写作的第一步,能否巧于措置,灵活运用,这就全在乎作者的匠心了。 面对一个瘸了一条腿、瞎了一只眼睛的形貌平庸的国王,现在请你给他画像,你怎么办?一个画师,脱离真实,完全虚构,把国王画成了一个潇洒、魁伟、傲岸的英雄,尽管技艺精湛,人物栩栩如生,国王见之大怒,认为是对自己人的讽剌,下令斩首。 一个画师,不折不扣,真实的展示出国王的形貌,短处披露无遗,纤豪毕现,显示出炉火纯青的素描功底,国王见之欲呕,同样龙颜大怒,下令斩首。 第三位画师呢?也许是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巧妙地设置了一处场景,若隐若现中的国王,

15、把瘸了的腿放在一块岩石上,用瞎了的眼瞄准前方一只正在奔走的猛虎。如此场景,画者巧妙地措置,即虚构,又不失真实,虚实结合,另见情趣,国王见后,大加赞赏连连称善。 看来,绝对的真实是不可能赢得他人青睐的,虚伪的东西,描绘的再好,也无济于事,只有慧心巧创,灵活措置,才能于”山重水复”中显“柳暗花明”的魅力。 齐白石先生是杰出的画家,以画虾名重一时,求画者络绎不绝,先生讨厌那些附庸风雅之辈,故明码标价标价:每虾 10 个大洋。 有人想投机取巧,以 35 元求购,老人见之一笑,一个巧妙的念头跃上心头,三只活灵活现的虾子在水中尽情嬉戏,另有一只从岩缝里探出头脑,后半身隐于石中,似在寻找什么,这虽为先生取巧

16、之作,却因机趣天然,合情合理而为后人称赏。 看来,为文切忌呆板,措置应有匠心,一味墨守不可能“越过雷池” 。 有人高价画扇名手唐伯虎讨画,条件是在小小的扇面上画一幅百驼图图。一个小小的扇面怎么可以容得下百只高大的骆驼?唐伯虎毕竟是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名家高手,只见他凝神聚思,稍作思考后,便挥毫泼墨:群山绵延,山路弯弯,一驼头显山前,一驼尾露山后。画面上题诗一首:百只骆驼绕山行,九十八只在山中,头驼露头不露尾,尾驼露尾不露头。面对“难题” ,唐先生灵活地设置情景,虚实相济,以“巧”取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你会从他人成功的故事中,悟出为文之道,获得创作的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