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并序》课文精讲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469240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并序》课文精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并序》课文精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并序》课文精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并序》课文精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并序》课文精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并序》课文精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并序》课文精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7.7.琵琶行并序琵琶行并序课文精讲课文精讲【课文背景知识】1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以 755 年的安史之乱为分界 线的唐代文学,随着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急剧变化,也起了一个很大的转变。贞元、 元和年间,内则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战乱频仍,赋税繁重,外则吐蕃回纥不断入侵,阶 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化,迫使诗人不能不正视现实;另一方面一段时间内社会比 较稳定,并曾一度在形式上获得全国的统一,也为诗人的改革现实带来一线希望。这就是 以批判现实为主旨的新乐府运动产生的社会根源。白居易

2、的现实主义的诗论和创作对这一 运动起着指导和示范的作用。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强调继承我国 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那么,阅读本诗,你能理解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吗?从 中唐时代歌女的悲凉身世和诗人谪居的情况中,你能对封建时代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有清 醒的认识吗?2 琵琶行中有一千古流传的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你能说出 其中的丰富内涵吗?3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要把它诉诸文字并非易事,而白居易对琵笆音乐的描写却 非常成功,历来为人称道,试体会本文描写音乐的语句,你能说出作者对音乐描写的方法 和艺术效果吗?4关于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描写,古今中外有许多典

3、型例子,譬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 明湖居听书中的白妞说书,韩愈的听颖师弹琴都有各自的特色,试找出自己比较 熟悉的篇目看看它们各有什么异同? 【重点难点讲解】重点讲解1学习并掌握本文作者运用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抽象的音乐场面形象化表达出来的艺术 技巧。2不仅要分析白居易和琵琶女沦落天涯的共同命运,造成他们“相逢何必曾相识,的 生活基础,还要理解白居易的平民情怀和救世主义的思想基础。3作为一首叙事诗,本诗的结构艺术也值得欣赏,阅读本诗,要理解全诗的写作线索 以及对诗歌结构的作用。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明年秋(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今年之后的第二年。)因为长句(古义指“因此作” ,是连词“因此”和动词“为

4、”(写、作)构成的两个词。 今 义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指神态、脸色、姿容,今义指色彩。)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指年龄大,今义指兄弟排行第一。)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指从前、刚才、时间副词,今义指方位。)曲终收拨当心画(古义指“在什么中心” ,今义指“提醒” 。)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指冲出来,今义指鼓起来。)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指整理,今义指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又闻此语重唧唧(古义指叹息声,今义指低声交谈或虫鸣或自语。)凝绝不通声暂歇(古义的“暂”表示短暂的时间,只指时间短,今义指“暂时”含有与 将来对比的意思。)(二)词类活用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

5、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闻舟中夜弹琵琶者(时间名词“夜”作动词“弹”的状语:在夜里)遂命酒(动词“命”后省略兼语“手下人” ,名词“酒”作“手下人”的谓语,用作动 词:摆酒席)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重” 、 “轻”分别带宾语“利” 、 “别离” ,用作动词:看重, 轻视)(三)特殊句式主人下马客在船:此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主人下马”和“客在船”在文义 上互文见义,相互应和、补充。并非只有主人下马,也不是只有客人在船上,而是主人和 客人都下马到了船上。为其如此,下句“举酒欲饮无管弦”才顺理成章。初为霓裳后六幺:此句为“平行语省略”(王力古语诗律学)。诗词中, 短

6、语或句子如果是两个并列的部分组成,有时省略主要成分。这句承前省略掉“为” 。与之 相同的还有:“今年欢笑复明年(欢笑)” 、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 。重点突破1在朗读的基础上揣摩,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人物形象。训练 1 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揣摩诗歌所抒发的感情,理解诗歌中的两个人物形象,你 能体会到诗歌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点拨 1 这是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它先着力描写琵琶女精湛卓绝的演奏技艺,又叙 述出她令人心酸的悲凉身世,进而联想到作者凄苦冷落的贬谪生活,发出了“同是天涯沦 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这种沦落感,表现了诗人对歌女的深切同情。这首诗塑 造了两

7、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的形象,另一个是诗人自己的形象。前者为主,后者为 宾。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绝,名噪教坊,富贵子弟争着向她献宠,生活中充满欢乐;然而 这样的欢乐是以色取悦于人换来的,其中未尝不含着悲苦。待到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发生 动乱, “门前冷落车马稀” ,不得已“嫁作商人妇” , “转徙于江湖间” ,过着凄惨的生活。这 个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深刻的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写诗人的自我形象,着重表现的是他的“天涯沦落”之恨。诗的开头写秋夜浔阳江头 的萧瑟景象和饯别宴上“醉不成欢”的气氛,都暗示了这种心情。琵琶女的演奏不禁道尽 了她本人心中的“无限事” ,其实也

8、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听了琵琶女自叙身世,他 的“恨”终于奔涌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个主题。然后尽 情的倾诉“谪居卧病”中凄凉、郁闷的心情,尽管直至诗的最后他没有说出遭贬的原因 这是无须说明的。在封建社会,直言敢谏的人,其结果只能如此。2诗中叙述景物和环境的句子有哪些?它们在表现意境传达感情方面起了什么作用?训练 2 具体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3)“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点拨 2 体会诗句在诗中的意义和作用要结合诗句所在的具体语境来进行。(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

9、瑟”叙述诗人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 “瑟瑟”更显情之 凄惨。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一种凄清悲凉的意境。又由于声 律与清律的配合,令人顿感真正秋凉袭来,渲染出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的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 水上琵琶声的出现渲染了氛围。在远离京都的浔阳江边送客,这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暮 色暗淡

10、更使人惆怅惜别;霜叶衰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落;没有音乐助兴,只能 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一个“惨”字,直抒胸臆,真实表 现了当时的场面气氛和人物心境。最后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 伤的心情,形象说明诗人此时的哀愁就像那茫茫江水一样无边无际,此时的心绪就像江中 破碎动荡的月影一样零乱。以上这些描写,为悲剧性的人物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 气氛。(3)“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为了突出音乐效果。“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 。乐曲 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是曲意未尽,仍然沉浸在

11、动人的音乐中, 神情恍惚,如醉如痴。这是一种最好的艺术反应,在大段的直接描写之后,续以这两句精 练而意味深长的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是画龙点睛之笔。为了深化诗歌的意境。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 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 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 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总之,余音绕梁,不绝如缕。这两句诗里,情和景,意和 景,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都融为一体,这种以景结情的写法,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 之妙。3结合课文内容,仔细

12、品味诗的主旨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 体内涵。训练 3 如何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的内涵?点拨 3 这两句写出了自己与琵琶女之间身世的共同点“同是天涯沦落人” 。他们之间 虽然出身、经历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相似之处:一个“本是京城女” ,一个“去年辞 帝京” ,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地僻的江州;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 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一个因午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相谏而遭贬 滴,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 ,过着冷落凄清的寂寞生活。 正因为如此,诗人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正是为了通过表现琵琶女的

13、悲凉身世唤起人们对 琵琶女的同情;而诗人写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是为了表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郁积心 中的左迁之愁、贬谪之恨。这正是作者的写作动机,这两句是全诗的主题所在。诗人通过 沦落天涯的歌女的一生,来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对被 贬谪的满腔幽愤,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织在一起,是封建社会一种带有普遍 意义的典型情绪。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体验,又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 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成了人们表达同病相怜,互相慰藉的千古传诵 不朽的名句。难点解析1 琵琶行精彩而细腻的描写琵琶乐曲有何特点?琵琶女弹琵琶一段是全诗的重点。作者

14、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精彩而细腻的描写。弹奏的动作:“转轴” 、 “拨弦” 、 “轻拢” 、 “慢捻抹复挑” 、 “曲终收拨当心画” ,这些 动作娴熟连贯而有节奏,体现技艺之高超。旋律的变化:嘈嘈、切切、幽咽、凝绝、银瓶乍破、铁骑突出,或急或舒,松弛有 度。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听众的反应:“未成曲调先有情” 、 “此时无声胜有声” 、 “东船西舫悄无言” ,如痴如 醉,进入忘我境界。比喻的贴切:把粗重之声喻为“急雨” ,轻细之声喻为“私语” ,流利之声喻为“间 关莺语” ,凝滞之声喻为“泉流冰下”等等。环境的点染:“东船西舫悄

15、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从侧面描写和衬托了越趋强烈 的艺术魅力。2琵琶行的线索是什么?全诗以人物为线索:一是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然后两线 交织,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上。歌女的身世是一条明线,诗人的 感受是暗线。明线从具体形象上反映主题,暗线则是从事物本质上揭示主题。亦是一反映 民间的变化,一反映朝政动乱的变化。一虚一实,虚实相生,使诗歌在严谨中见出错落。 而最后诗人又巧妙的找到了这两者汇合的焦点。从具体内容来看两者并不相同,但通过这 层表面现象,诗人紧紧抓住时代的特点,找到了两者貌异神合的聚结点。这是社会的变乱, 政治的衰落,十分明显的在朝野均有反映。

16、因而全诗结构严谨,就不是一般的层次清楚, 不是一般的按一定的时空次序来组织情节,安排叙述,而是叙述和抒情同时进行。这不仅 推动了全诗叙事情节的不断发展,而且不断暗示诗歌的主题,深化诗歌的内容。 【课文阅读指导】例 1 下面是白居易写的另一首诗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夜泊鹦鹉州,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 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珍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 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注:娉婷:姿态美好。一问一沾襟:问一次就哭一次。沾襟:泪湿衣襟。1阅读这首诗,说说这首诗和琵琶行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2阅读这首诗后再体会体会,说说你更爱读哪一首,为什么?答案提示:对比阅读要注意找出比较点,回答时要注意条理性。另外要注意背景, 夜 闻歌者系白居易元和十年起谪赴浔阳途中夜宿鄂州(今湖北武昌)时所作。这首诗与琵 琶行都作于诗人贬官之后。1相同点:描写对象都是境遇孤独凄凉、情感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