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教育在改革中快速发展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468645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头教育在改革中快速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包头教育在改革中快速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包头教育在改革中快速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包头教育在改革中快速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包头教育在改革中快速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包头教育在改革中快速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头教育在改革中快速发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包头教育在改革中快速发展包头教育在改革中快速发展1983 年 9 月 9 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随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颁布,1985 年包头市开始实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按照国家关于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要求,在自治区范围内率先将中小学管理权限由市管下放为县管,增强了地方政府办教育的积极性,为全市基础教育逐步形成公办、企办、民办“三位一体”,普教、职教多元发展,城乡结合、区域联动、优势互补的良好态势奠定了基础。跨入新世纪以来,全市基础教育始终坚持立

2、足内蒙古,着眼全国,以赶超国内先进地区基础教育水平为目标,抓住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契机,拉动基础教育强势发展、优质发展、科学发展;始终把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入学需求作为工作的重点。特别是 2004 年以来,随着企业剥离办社会工作开展以来,包钢、北方重工、一机、铁路等原企业学校移交地方之后,包头教育进入了“一盘棋、共发展”的时代。包头教育适时提出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确立在自治区全面争创一流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义务教育为基础,以高中教育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各级各类教育“一盘棋、共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面提升基础教育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效益,使基础教育事

3、业的规模和结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多数指标稳居自治区领先位置,部分指标已接近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义务教育基础牢全市共有义务教育学校 329 所,其中小学 249 所,在校生 16.45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99.9%,在校生辍学率为 0.06%,毕业生升学率达 100%;初中 80 所,在校生 8.98 万人,在校生辍学率为2.58%。全市小学、初中学生入学率、辍学率、毕业生升学率等多项指标均优于自治区和全国平均数值。普及程度和办学水平大幅提升。1987 年,经自治区教育厅检查验收,全市顺利完成普及初等教育任务;1990 年、1994 年和2001 年,先后在自治区

4、范围内率先制定并实施了包头市义务教育实施规划、包头市义务教育条例和包头市民族教育条例;1998 年,全市 9 个旗县区全部实现了“两基”达标,昆区被评为“全国两基达标先进区”;2005 年,全市 9 个旗县区中已有 8 个通过了自治区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检查验收,居自治区之首;2007 年包头市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接受了国家的“两基”验收,受到好评。目前包头市累计建成市级义务教育示范校、实验校 168 所和自治区级义务教育示范校、实验校 70 所,分别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 67%和 28%,居自治区领先水平。实现免费义务教育。2006 年新义务教育法颁布,包头市积极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精神,20

5、07 年春季,全市农村享受“两免一补”的政策,2007 年秋季,全市 16.45 万名学生都享受了免费义务教育。落实“德育为首”思想,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始终坚持把德育常规工作作为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常抓不懈。1995年在全市范围组织实施包头市普通中小学德育工作“5410”工程评估方案,分别提出了对学生的五项基本要求、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四项基础建设要求和对学校的十项制度建设要求和“七个一要求”,加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常规管理,真正做到了学校德育有制度、有目标、有要求、有序列、有载体、有评估,大大提高了实效性。2008 年下发了包头市中小学阶段德育目标,将中小学德育规程规定的政治、思想、道德、

6、心理品质教育,以及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教育、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极大地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内涵。素质教育成绩瞩目。1997 年,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普通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十项基本要求;1998 年,制定下发包头市关于实施小学管理规程若干问题的意见、包头市普通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评估方案;2000 年,出台包头市教育委员会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十项规定;2002 年,自治区在包头召开了中小学素质教育现场会;2002 年 9 月 18、19、20日,中国教育报连续 3 天报道包头市教育系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成果和经验。2004 年以基础教

7、育课程改革为载体,将素质教育延伸到课程,使素质教育成为学校工作的主旋律。2007 年包头市教育局举办素质教育理论学习班,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何成保亲自作讲座,并称赞“包头教育吹响了向理论高地冲锋的号角”。目前,包头市各项体育竞赛成绩居自治区领先水平;在全国和自治区组织的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游泳、乒乓球、网球、艺术展演等项目的竞赛中,学生获奖人数及获奖等第均位居自治区前茅,包一中女排勇夺第八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女子排球冠军,并获澳大利亚世界青年女排巡回赛冠军;近年来,在全国和自治区组织的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科技、计算机等学科竞赛及科技发明制作竞赛中,学生获奖人数及等第均居自治区前列,包九中被

8、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包六中两名学生荣获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提名奖。高中教育质量高全市共有普通高中学校 39 所,在校生 54114 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 88.49%,其中研究生学历达 2.95%;居自治区领先水平。质量与效益稳居自治区之首。初中毕业生综合升学率达109.36%,升入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升学率达 76.57%,实现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从 2002 到 2008 年,全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上线率、录取率、本科录取率和重点高校录取率均居自治区之首,并连续 4 年夺取了自治区高考理科状元的桂冠。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对包头的高中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为“包头模式

9、”。优质高中资源居自治区之首。1978 年,包一中、包九中、包头蒙中、包钢一中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自治区首批重点高中;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从 1999 至 2003 年,连续5 年有规划、有步骤地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实现了普通高中量的扩张,缓解了普通高中入学矛盾;1999 年、2001 年和 2002 年,先后顺利完成了包九中、包一中和包四中的初、高中剥离工作,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张,使优质普通高中总量位居自治区之首;建成国家级“民族示范普通高中”一所,自治区普通示范高中 8 所,约占全自治区四分之一。建成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13 所,占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 33.3%。

10、年招生数已达全市当年普通高中招生总数的 88%,达到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同等水平。幼儿教育水平高全市共有幼儿园 110 所,其中达到自治区类级标准的 40 所,占幼儿园总数的 36.4%,市级示范幼儿园 11 所,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13 所,分别占幼儿园总数的 10%和 11.8%;全市 36 周岁儿童入园率达 98.53%,幼儿教育基本满足了城镇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农牧区普及学前一年教育的要求。近年来包头市制定下发包头市幼儿园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包头市幼儿园档案建设目录;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

11、教育,保证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并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积极推进类级评估工作,制定并印发包头市幼儿园类级评估细则、关于评定市级示范幼儿园的通知及评估细则;积极组织开展全市范围的幼儿园分类定级工作和示范幼儿园评定工作,推动幼儿园努力改善办园条件,规范保教工作,不断提高办园水平。通过组织园长岗位培训、教师业务培训、教师论文评比、教师自制玩教具展览、教学能手演讲比赛等形式,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强化岗位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规范完善保教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园质量。特殊教育有成效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 4 所,在校学生 229 人;有小学附设培智班 7 个,在校学生 20 人;另有在小

12、学随班就读的三类残疾儿童 230人(视力残疾学生、听力残疾学生、智力残疾学生),全市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 94.76%、100%和96.45%,基本满足了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需求。2004 年 5 月,成立了包头市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特殊教育格局。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2003 年,制定下发包头市特殊教育“十五”规划,切实保障可以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其他正常儿童少年的同等水平,使残疾儿童少年同样享

13、受到了教育和康复的权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调整课程结构,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功能性、实践性等特点,坚持以全面提高残疾学生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残疾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要,开设劳动技能和职业技术课程;根据学生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使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残疾学生都能够通过教育得到发展,使他们有一技之长,能自食其力,为残疾学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创造了条件。青山区培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聋儿康复工作先进单位和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残疾儿童社区康复合作项目先进单位。积极组织实施“金钥匙工程”。2001 年,各旗县区教育部门组织开展摸底筛查工作,对全市 57 名 6 至 15 周岁视残儿童少年建立了档案资料;2002 年,成立包头市“金钥匙工程”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启动了“金钥匙工程”;2003 年 1 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了首次在校学生视力筛查工作,并将初步筛查出的 37 名学生眼科档案报送北京;2004 年,又分别从档案管理、教学环境、教学支持、心理康复、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辅导教师、家长参与等 8 个方面,对 7所学校的 8 名视障学生的康复情况进行了评估。2007 年包头市教育局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实施“金钥匙工程”先进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