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word能力提高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465555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word能力提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word能力提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word能力提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word能力提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word能力提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word能力提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word能力提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会产生新的物质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解析:选 C。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并伴随能量变化,但物质状态不一定发生变化,如:N2(g)3H2(g)2NH3(g)。高温、高压催化剂2(2012湖北孝感高二调研)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右图的是( ) A由铝和盐酸制氢气 B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CBa(OH)28H2O 晶体和 NH4Cl 晶体混合 D碳酸钙的分解 解

2、析:选 A。该图示为放热反应能量图。A 为典型放热反应,B、C 是吸热反应的典型代表; D 项碳酸钙分解时需高温持续加热,说明是吸热反应。3右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 逐渐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A硝酸铵 B生石灰 C氯化镁 D食盐 解析:选 B。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反应放热,使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 选项中只有生石灰合适。 4(2012西安高二检测)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镁片与稀硫酸的反应 B碘的升华 C灼热的炭与 CO2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解析:选 C。A、D 为放

3、热反应,B 为物理变化。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A干冰蒸发需要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反应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酒精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放热反应 C木炭常温下不燃烧,加热才能燃烧,说明木炭燃烧是吸热反应 D人们用氢氧焰焊接或切割金属,主要利用了氢气和氧气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 解析:选 BD。干冰升华要吸热,这是物理变化,A 不正确;酒精之所以能做燃料,是因 为它燃烧放热,B 正确;木炭燃烧需加热引发反应,但反应开始后,反应放出的热可使木 炭继续燃烧,说明反应放热,C 不正确;D

4、正确。 6(2012太原高二检测)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s)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 Q kJ BS(g)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 Q kJ C1 mol 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总和大于 1 mol 硫和 1 mol 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收 的能量之和 D1 mol SO2 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总和小于 1 mol 硫和 1 mol 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 收的能量之和 解析:选 C。由 S(s)S(l)S(g)间转化时自身具有的能量增大知,等量的 S(s)燃烧放 出的热量最少,S(g)放出的热量最多,所以 A、B 均不对;再由 S 燃

5、烧生成 SO2是放热反 应,所以 SO2的化学键形成时释放的能量多即 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多,故 D 错。7已知 H2(g) O2(g)=H2O(g) H242 kJ/mol,且氧气中 1 mol OO 键完全断裂时吸12 收热量 496 kJ,水蒸气中 1 mol HO 键形成时放出热量 463 kJ,则氢气中 1 mol HH 键 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解析:选 C。E反应物键能E生成物键能H。故:E(HH)496 kJ 463 kJ2242 12 kJ。解得 E(HH)436 kJ。 8(2012南京高二检测)已知反

6、应 AB=CD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A 的能量一定高于 C BB 的能量一定高于 D CA 和 B 的能量总和一定高于 C 和 D 的能量总和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自动进行 解析:选 C。所有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所有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选 C。 9已知 HH 键的键能为 436 kJ/mol,HN 键的键能为 391 kJ/mol,根据化学方程式:N23H22NH3 H92.4 kJ/mol,则 NN 键的键能是( )高温、高压催化剂 A431 kJ/mol B945.6 kJ/mol C649 kJ/mol D869 kJ/mol

7、 解析:选 B。在化学反应中断键吸热,成键放热,则 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 能之和。所以92.4 kJ/mol436 kJ/mol3E(NN)2391 kJ/mol3 故 E(NN)945.6 kJ/mol。 10如图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 测得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1)将铝片加入小试管内,然后注入足量的盐酸,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 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 _。 (2)弯管中 A 端液面_(填“上升”或“下降”),原因

8、是 _ _; 说明此反应是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若在小试管中加入 NH4NO3晶体再注入水,弯管内 A 端液面_,原因是 _ _。 解析:(2)小试管内反应产生的热量使锥形瓶内温度升高,空气膨胀,压强增大,使右侧弯 管内液面左低右高。(3)NH4NO3晶体溶于水吸热,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 答案:(1)2Al6H=2Al33H2 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 (2)下降 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从而使 A 端液面下降 放热 (3)上升 NH4NO3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锥形瓶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 11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及焓变如下(Q1、

9、Q2均为正值): H2(g)Cl2(g)=2HCl(g) HQ1 kJ/mol H2(g)Br2(g)=2HBr(g) HQ2 kJ/mol (1)比较 Q1和 Q2的大小,Q1_Q2(填“”、 “”或“”、 “”或“ (2)HCl (3) (4)12(2012天津调研)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 1 mol 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 物质Cl2Br2I2H2HClHIHBr 键能(kJ/mol)243193151436431298366根据上述数据回答(1)(5)题。 (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_。 AH2 BCl2 CBr2 DI2 (2)下列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_。 AHC

10、l BHBr CHI DHF (3)X2H2=2HX(X 代表 Cl、Br、I)的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相同条件下,X2(X 代表 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 热量最多的是_。 (5)若无上表中的数据,你能正确回答出问题(4)吗?_。你的根据是 _。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解析:破坏 1 mol 物质的化学键时所消耗的能量与相同条件下形成 1 mol 该物质的化学键 放出的能量相等,放出的能量越多,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越低,分子越稳定。(1)生成 1 mol H2时放出的能

11、量最多,为 436 kJ。(2)在氢化物中,生成 1 mol HI 时放出的能量最少, 为 298 kJ。(3)分别计算出三个反应放出的热量,依次为:183 kJ、103 kJ 和 9 kJ。 答案:(1)A (2)C (3)放热 (4)Cl2 (5)能 生成物越稳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在 HX 中, HCl 最稳定 13盐酸或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 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或硫酸发生了反应,从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出发,设计了下面几种 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1)方案一:如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图中小试管用细线吊着,细线的上端拴在细铁丝上。开 始时使右端

12、 U 形管两端红墨水相平。实验开始,向下插细铁丝,使小试管内盐酸和广口瓶 内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_ _, 原因是_ _。 (2)方案二:该小组同学借助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与 盐酸混合前后有温度的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小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 溶液和盐酸各 10 mL 混合,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测得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编号盐酸氢氧化钠t/ 10.1 molL10.05 molL13.5 20.1 molL10.1 molL1x 30.2 molL10.2 molL114则 x_。(3)方案三:该小组还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他们认为若洗气瓶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从而证明发生了反应。 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发现导管流出液体不畅,原因可能是 _。 从原理上讲,该实验设计的不合理之处为 _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