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鲁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word同步测试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464147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鲁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word同步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年鲁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word同步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年鲁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word同步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年鲁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word同步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年鲁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word同步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鲁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word同步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鲁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word同步测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高中地理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第二节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鲁教版必鲁教版必 修修 1 1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古代诗歌或俗语中往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地理知识。据 此回答 12 题。 1 “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个规律性( ) A整体性 B地域差异 C地带性 D非地带性 答案: A 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 ) A能量流动关系 B物质循环关系 C食物链关系 D生态金字塔关系 答案: B

2、 (2011烟台高一检测)读下图,完成 34 题。3下列叙述中,属于 P 环节的是( ) A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地形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 4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差异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解析: 从图中可知各个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进行着物质和能量 的交换,从图中的地理要素特征可知其位于我国的东南丘陵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促使了 有机质的分解加快,积累减少,进而形成了贫瘠的红壤,这也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3

3、.C 4.B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56 题。 材料一 上升流是近海水域中,离岸风吹动表层海水,使海水离岸而去,下层海水上 升补充而产生的。 材料二 近年来,每隔几年的圣诞前后,秘鲁附近海域异常增温,温暖的海水“杀死” 了大量鱼群,并引起相关环境变化。人们称此现象为“厄尔尼诺”现象。 5下列海域上升流发生最充分的是( ) A赤道南北的大洋西岸 B赤道南北的大洋东岸 C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D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 6 “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 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向秘鲁附近海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扰乱了常规洋流模式,使气候异常 使全球降水总量变化,降水异常 A

4、 B C D 解析: 从材料中分析可知,在离岸风的吹动下,表层海水离开,下层海水上升成为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上升流,题目中的 B 项,即在赤道南北的大洋东岸,能受到强烈的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作 用,容易形成上升流。而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因受下沉气流影响,风力作用不明显。厄尔 尼诺具有水温升高的表现,因此应使所经地区气温升高。厄尔尼诺虽使全球气候发生变化, 便是并没有打乱常规洋流模式。 答案: 5.B 6.D 7中新网 2009 年 3 月 12 日电 北方地区遭受今年首场大范围沙尘天气袭击,局部地 区还有沙尘暴。影响北方的沙尘暴天

5、气逐年增多,其主要是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发生变化 造成的( ) A土壤 B植被 C地貌 D水文 解析: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严重的沙尘暴天气,主要是地面植被遭到破坏, 导致沙地裸露造成的。这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体现了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 答案: B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 赤道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低于多年平均值 0.5 C 以上,则称为“拉尼娜”现象。读下面的沃克环流示意图,据此回答 89 题8在沃克环流中( ) A甲地为高压 B乙地为低压 C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 D甲地垂直方向气流

6、下沉 9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下列地区降水可能增加的是( ) A秘鲁沿海 B我国南方 C北美南部 D非洲中部 解析: 本组题以热力环流切入,隐含了对 2008 年我国南方雨雪冷冻灾害成因的考查。答案: 8.C 9.B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 1图 4 时期的 历史变化过程。(图 1 时期图 4 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 游处。)回答 1011 题。10图 4 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图 1 时期相比,可能出 现的现象是( )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C洪峰流量及出现频率减少B

7、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11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 的能力降低 过度砍伐、开垦土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城市化面积扩大, 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 B C D 解析: 图 4 时期与图 1 时期相比,森林植被遭到了破坏,则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要 减弱,必然导致丰水期河水流量增加、枯水期流量减少,年内径流量变化加大。该河流上 中游地区的植被破坏,必然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使河床升高而汛期

8、水位较高,增大了洪涝 的威胁;同时图中显示城市化发展较快,城市化地区由于地面硬化,而雨水下渗困难,地 表径流加大,使洪峰出现的时间较早、水位较高,易引起洪涝灾害。华北平原地区湖泊较 少,也很少围湖造田;不是草原地区,当然也就不会因为过度放牧导致调节径流功能下降。答案: 10.A 11.D (广州省惠州市 2010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下面是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 完成 1213 题。12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云贵高原的形成发育过程中( ) A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 B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 C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同时期,内外力都有可能成为主导因素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3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

9、法,人均耕地不足,石漠化现象突出,造成石 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 降水丰富 不合理的农业活动 土层薄,水土易流失 地表干燥度大 A B C D 解析: 12 题,结合四幅示意图分析可知,云贵高原形成初期,内力的隆起作用起主 导作用;后期,流水的侵蚀作用对形成目前云贵高原崎 岖的地形起主导作用,所以 C 项正 确。13 题,贵州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石灰岩地区土层薄,地势 起伏大,水土易流失,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对植被的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 重,石漠化现象突出,所以 A 项正确。 答案: 12.C 13.A 二、综合题 14下图中为正常年份南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

10、图,为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南 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分析回答。(1)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部海域降水多还是少?原因是什么?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2)正常年份,南美西部海域洋流属什么类型?这种洋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秘鲁西岸海域受哪一种洋流影响?这对秘鲁渔业会产生 什么不利影响? (4)以上出现的变化是从_(自然地理因素)引发的,这说明陆地自然环境各要 素_、_。 解析: 第(1)题,正常情况下,受赤道暖流的影响,大洋的西岸水温高,气流上升强 烈,降水多,而大洋东侧水温低,降水少。第(2)题,秘鲁寒

11、流是典型的垂直补偿流。赤道 暖流把大洋东侧的表层暖水带到大洋西岸,相邻海区的海水进行垂直补偿。第(3)题,厄 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逆流增强,秘鲁寒流被迫向西流。受其影响,秘鲁西海岸水温升 高,上升流减弱,甚至消失,使饵料减少,影响到鱼类的生存。第(4)题,由图中信息可知 正常年份南太平洋东侧冷水上升,气温低,形成高压,气流下沉;厄尔尼诺年出现海水温 度升高,形成上升气流,由此可知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水圈发生变化引起。 答案: (1)较多。盛行上升气流。 (2)补偿流。近岸海区的海水被盛行风吹离海岸向西流动,深层较冷海水上涌形成补 偿流。 (3)赤道逆流。秘鲁沿海上升补偿流减弱甚至消失,随上升

12、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减少,沿 海海域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缺乏饵料而减少。渔业收入大大降低。 (4)水圈(洋流) 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15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数码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 _,_,_,_。 (2)图甲中自然带从到表示的是自然带的_规律和_规律。 (3)自然带在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是否有分布?_,原因是 _;它在 40N 高山上的分布的上限高度约是_。(4)图乙是沿 46S 作的南美洲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 A 处的自然带与图甲中的 _(填序号)自然带相符;图中 B 处的自然带名 称是_,原因是 _。 (5)自然带在_洲分布最广,自然带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地 区。

13、解析:该自然带分布图综合了纬度地带性规律与山地的垂直地带性规律,判读难度较 大。根据图中的雪线以及纬度的分布等因素可以判断出各个自然带的名称。分别为 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 叶林带、热带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南半球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是不存在的,自然带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雨林带在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分布最广泛。 根据 46S 以及该地区位于南美洲可以判断,A 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B 处因受地形的影响降水较少,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 答案: (1)寒带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纬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3)无 该纬度范围内几乎全部是海洋 4 000 米 (4) 温带荒漠带 位于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5)南美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