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与西方近代思想文化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7460202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笛卡尔与西方近代思想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笛卡尔与西方近代思想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笛卡尔与西方近代思想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笛卡尔与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笛卡尔与西方近代思想文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讲 笛卡尔与西方近代思想文化 西方近代社会状况-近代政治法律思想-17、18 世纪经验论和唯理论-笛卡尔的自我和休 谟的怀疑 一、西方近代政治法律思想 1、社会状况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国会与国王之间动态的权力制衡状态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之间的斡旋 国教会与清教之间的争斗 2、乌托邦思想 托马斯莫尔(1478-1535)的“乌托邦” 托马斯闵采尔(1489-1525)的“千年王国” 康帕内拉(1568-1639)的“太阳城” 主要特点分析:批判现存社会、财产共有、普遍平等、按需分配、贤人政治加民主制 度 3、激进派和共和派 平均派:站在个人主义的立场,捍卫个人神圣的自然权利,要求政治权利的

2、平等。 掘地派:个人分享公共土地和公共劳动成果, “真正的自由乃是土地自由” 。 共和派:改革共和与国会,主张纵向的分权而非横向的分权来实现权力制衡。 4、保守派 休谟认为政治法律不是出自自然的永恒真理,而是出自人的心理习惯和经验效果,因 此附和当下利益,就可以带来稳定的社会。 伯克反对平等的原则,对民众的政治和经济能力充满了不信任,主张精英政治。 5、社会契约 霍布斯(1588-1679)其理论前提:自然人、服从自然律的人。自然律一:利用一切手 段保护自己。自然律二: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必要时放弃别人也同意放弃 的权利。根据第一自然律, “人对人像狼一样” 。根据第二自然律,产生

3、了契约,人让渡掉 除生命权之外的所有权利,由此建立起国家。统治者权力不受契约的限制,强大到足以产 生威慑作用以保证订立契约者的安全。 洛克(1632-1704):修改了霍布斯关于自然状态的看法。自然状态不再是战争状态, 而是和平、自由的状态,人们平等地享有自然权利。这些权利包括生命、自由、追求幸福、 拥有财产等。由于财产权方面的纷争,人们订立了契约,相应地放弃了对财产权的判决和 执行的权利。而其他的生命权、财产权和自由权都是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统治者也受到 契约的制约,如果不履行契约,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的统治。这是一种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斯宾诺莎(1632-1677)人生而自由,受自然法则的支配

4、,自生自灭。人的本性在于趋 利避害,故而放弃一部分权利,经过社会契约组成国家、制定法律。其中,由于人性的复 杂,使个人服从统治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一旦契约妨害人的利益,人们就可以违约。 主要特点分析:把国家建立在自然主义和个人权利的基础之上,这揭示了社会、政治、 法律等的功利来源。契约论一方面可以作为限制政治权利的依据,如洛克那样,一方面也 可以作为专制权的辩护,如霍布斯那样。 .二、17-18 世纪的经验论和唯理论 1、早期经验论的代表:培根(1521-1626) “知识就是力量” ,认为知识必须具有实用性,这里的实用性只是指满足人的物质生活 的需要,这里的知识基本上限制在科学技术知识的范围里

5、。因此,传统哲学和伦理学知识被排除在培根的知识体系之外。 “实验方法” 。科学的目的是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支配自然。培根与之后的经验论者不 同的地方在于,他认为感觉本身具有假相,实验需要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只相信经验的人 像蚂蚁,他们只会搜集材料,不知道如何加工、处理这些材料;只知道思辨的人像蜘蛛, 他们只凭借自己的材料编织体系;真正的实验科学家像蜜蜂,他们既采集材料,又通过自 身消化处理这些材料。 ” 2、16、17C 唯理论: (1)笛卡儿(1596-1650) 哲学的方法:“一,决不接受我没有确定为真的东西;二,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 为细小部分,直到可以适当地、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三,

6、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 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地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四,把一切情况尽量完全地列举出 来。 ” 笛卡儿式的怀疑:普遍的怀疑,首先,作为感知的对象,世界是可疑的。其次,对身 体活动的感觉是可疑的。第三,数学观念也是可疑的,其本身可能根本不存在。 “我思故我在”是一切的起点。 “我思”是以意识活动为对象的自我意识,也就是反思 活动。 “思”也就是“我”作为实体的本质。从而推出自我实体的存在。 从自我到世界的建立。自我仍然是一个思想实体,这里涉及一个从思想领域过渡到思 想以外的实在领域的问题。第一个得到证明的是上帝的实在。上帝无限完满性的观念是上 帝无限完满性的现实的结果。 接

7、下来得到证明的是世界的确定性。 “广延”的观念是“天赋观念” ,即来自上帝、明 白清楚、与实在相符合。人关于外物的感觉印象只有与广延观念相符才是确定的,这也就 是物质实体的存在。 心物二元论:心灵实体与物质实体分别是思想和广延,思想没有广延,广延不能思想。 二者是独立存在的两个实体,彼此之间没有相互作用。人是两个实体的结合,身体是物质, 自我意识是心灵。两者的交接点是位于脑部的“松果腺” 。这对于身心究竟如何发生关系的 问题而言仍然是不够的。因为,在这里心灵也成为占有一定“广延”的物质。 (2)斯宾诺莎(1632-1677)“真观念” ,也就是天赋观念。天赋观念不需要其他观念来证明它的真理性。

8、因此可以打 破观念间无限循环论证的怪圈。天赋观念又是其他观念达到真理性的前提,就好象从公理 出发,按照演绎来证明一个命题的几何学方法一样。真理也就无关外在事物和外部感觉经 验,只是观念之间的比较和对照。 “实体” ,第一个真观念是“实体” ,即“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第一, 实体是自因,它的本质包含存在。第二,实体是无限的,不受任何概念和存在的限制。第 三,实体是唯一的,因为它是无限的。第四,实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实体、神、自然是 等同的概念。否认超越世界的人格神。实体具有属性和样式。属性是“从理智看来构成实 体的本质的东西。 ”实体有无限属性,但人所能认识的属性只有广延和思想

9、。 身心平行论。在身心问题上,反对笛卡儿的二元论。认为广延和思想是同一实体的两 种属性。而且个别样式之间还具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事物的因果序列与观念的因果序列之 间是一一对应的。 (3)莱布尼茨(1646-1716) “单子论”:是多元论。 “单子”来自于希腊文,意思是“一” ,也就是不可分割的 统一。但是与原子论者的不同在于,单子不是物质实体,而是不可分的单纯实体,即精神 实体。具体地说,第一,单子没有广延;第二,单子不是以自然的方式产生和消灭;第三, 单子不受外部影响;第四,每个单子都具有固有的质的规定性,也就是它的表象活动。“自然界从不飞跃”:每个单子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并不互相影响,这体

10、现了世界 的间断性。由于单子具有表象和知觉的本性,每个单子都表象整个世界,单子的表象之间 没有质的不同,整个世界又是连续的。 “预定和谐论”:构成心灵的单子比构成身体的单子具有更高程度的表象能力。所以 心灵可以自觉地支配身体,而身体对心灵具有不自觉的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上帝安排 的预定的和谐。这一点对于自然界中的关系也是一样。 3、17、18C 英国经验论 (1)洛克(1632-1704)“白板说”: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心灵是一块白板,通过经验的途径上面才有了 记号。这里所说的经验可以分为感觉和反省。有些观念可以是两种经验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所以这也是“双重经验说” 。 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

11、的质:第一性的质的观念是物体大小、形相、数目、位置、运动、 静止。是物体固有的,不以人的感觉为转移。第二性的质的观念是颜色、声音、气味、滋 味等。是物体凭借第一性的质在人的心灵中引起的观念。因此没有与之对应的客观对象。 (2)贝克莱(1685-1763) “存在就是被感知”:人所能知道的只是观念,而不是观念之外的事物。这表达了经 验论者的共同点:知识和感觉的对象只是观念,而不是事物。通过这个观点,贝克莱试图 驳倒物质实体的观念,这一观念正是种种无神论的基础。 精神实体的存在:精神实体分为有限的和无限的。其中有限的精神实体是个别的心灵, 即自我。无限的精神实体是上帝。 (3)休谟(1711-17

12、76) 怀疑实体的存在:怀疑物质实体存在的理由与贝克莱相似,即,我们只有关于性质的 观念,对性质的寓所或支撑点没有任何知觉。除此之外,还怀疑精神实体的存在。所谓 “自我”无非是连续的知觉。而上帝的存在既不能通过经验证明,也不能通过必然推理证 明,因为存在问题是一个事实问题。上帝存在的道德证明更是充满了反证。 怀疑因果关系:无论是证明知识或事实知识都无法对因果关系的存在提出论证。试图 用经验来证明因果关系要么会导致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要么会导致超越经验的知识范围 的错误。因果关系只是通过联想而形成的恒常的联贯关系,也就是习惯性联想。 三、小结:从笛卡尔的自我到休谟的怀疑 1、认识论的转向 2、理性主义自苏格拉底开创的理性主义在近代哲学中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主体主义 主体主义意味着,一方面是主体和在主体内部展开了的东西,另一方面是非主体之物 或不依赖于任何主体性中的东西。其中主体性成为形成上述区别的标准。笛卡尔的哲学最 早树立了主体主义的观点,并且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类似自恋的孤立的自我。下一讲文献材料: What Is Enlightenment?-Immanuel Ka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