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市高校春考语文试卷及详解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453192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上海市高校春考语文试卷及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年上海市高校春考语文试卷及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年上海市高校春考语文试卷及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年上海市高校春考语文试卷及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年上海市高校春考语文试卷及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上海市高校春考语文试卷及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上海市高校春考语文试卷及详解(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2 年上海市高校春考语文试卷及详解一、阅读(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 (16 分) 现代汉语,这里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 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统一汉语语音,必须以一个地点方言的语音作标准音,不能以虚拟出来的语音或者用 各种方音拼凑起来的语音作标准音,也不能以北方整个地域的语音为标准音。普通话以北 京语音为标准音,每个汉字的北京话读音是确定的,这样各方言区的人才能有所依据。多 少年来,话剧、电影和广播等大都采用北京语音。北京语音的标准地位,早已为人们所公 认。 北方方言分布的地域最大,使用北方话的人

2、口最多。自十三世纪以来,北方话词汇就 随着“官话”和白话文学传播开来,因而它在全国有极大的普遍性。尤其是建国以来,由 于政治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教育的普及,交通的发展,各地人民接触的频繁,再加上报 纸杂志、文学作品以及广播影视的影响,北方话词汇的传播就更加深入、更加广泛了。 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所谓“典范的著作” ,是指具有广泛代表 性的著作,例如现代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以及经过许多人反复推敲定稿的文件,如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些著作在语言规范的巩固和发展上能起一定作用。所谓“现代白话 文著作” ,就是说,这种著作是白话的,同时又是现代的,因为语言在不断发展,早期白话

3、文作品有些地方已同现代语法不合了。 “语法规范”还必须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的 “一般的用例” ,也就是最具有普遍性的用例。 现代汉语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现代汉语是在近古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从近古汉语的历史发展中可以看到,宋元以 后有两种明显的趋势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出现:一种表现在书面语方面,就是白话文学的产 生和发展;一种表现在口语方面,就是 。 汉民族在历史上长期用“文言”作为统一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最初必定是建立在口 语基础上的,但是后来与口语的距离越来越远,学习起来非常困难,能够使用的人只占全 民中的极少数。因此,另外一种与口语直接相联系的书面语“白话”就起来与“文言” 分

4、庭抗礼。这种“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主要源头。 宋元以来,用“白话”写的各种体裁的作品非常丰富,其中有像水浒传 、 儒林外 史等许多文学巨著。这些作品的语言虽然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地方色彩,但是总的说来, 基本上属于北方话。它们流传到非北方话的区域,拥有广大的读者,并且促使非北方话区 域的人也用“白话”来写作。因此,这种白话文学大大促进了北方话的推广。 口语方面,大约在白话文学作品广泛流传的同时,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话也逐渐取 得了各方言区之间的交际工具的地位。由于北京是元、明、清几代的政治中心,北京话也 就成为各级官府的交际语言,并随着政治影响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当时北京话被称为

5、“官话” ,实际上它并不是专为官吏阶层使用的官场雅语或统治阶级的习惯用语,而是对社 会各阶层一视同仁的语言。 到了二十世纪初,特别是到了“五四”时期,随着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上述两 种趋势就汇合为一,力量更加壮大,这就加速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一方面, “白话 文运动”彻底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使一向只用在所谓通俗文学上的“白话”取得了 正统文学语言的地位;另一方面, “国语运动”又给予北方话以一种民族共同语的地位。这 两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上都有统一规范的语言形态,改变了早先的 言文不一致、方言并立的局面。至此,人们逐渐用“普通话”来代替“官话”这一旧称。“普通话

6、”的“普通”是“普遍共同”的意思。这说明,这时北方话已完全取得了“共同 语”的地位了。 1.文中与“普通话”相对的概念是( ) 。 (2 分) A白话 B文言 C方言 D口语 答案:C 细解:这道题目涉及到议论性、说明性文章内在的逻辑:对一些相对的概念的思辨。文章 就在这种思辨中推进的。如果学生对“相对”一词理解,这就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如果 学生不理解“相对”指的是“两个概念相互对应、对立”这一意思,就会不知如何下手。 这些相对的概念就好比相互对称的柱子,大家一起撑起了文章这一建筑。在本文中, “白话” 与“文言” 、 “口语”与“书面语” 、 “普通话”与“方言”一一相对。 2.第段运用下

7、定义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2 分) 答案:科学、准确地揭示了本文说明对象“现代汉语”的内涵。 细解:春考通常都是说明性的文本,必然会涉及到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对象的特征 等基本知识。解答这样的题目需要讲清楚两点:一是该说明方法的作用,一是说明对象的 特征。从备考的角度来看,一是记熟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一是学会归纳该说明方法揭示 的说明对象的特征。而下定义,就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 的方法。 3.根据上下文,在第段空白处填入恰当内容。 (2 分) 答案:“官话”逐渐渗入各个方言区域 细解:解答这一道题目就需要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了。段是一个总分总的段落: 第段总起两种

8、趋势,、与段分说两种趋势,第段从两个方面总结。这一句话就 是对另一种趋势的概括,可供筛选的内容有:“口语方面,大约在白话文学作品广泛流传 的同时,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话也逐渐取得了各方言区之间的交际工具的地位” , “ 另一 方面, 国语运动又给予北方话以一种民族共同语的地位” , “至此,人们逐渐用普通 话来代替官话这一旧称。 普通话的普通是普遍共同的意思” 。将这些话 的意思加以归纳、整合即可。 另外,既然是填空,而不是简答题,还要主要该句话前后文的衔接,包括句式、语气等。 上文是“表现在口语方面” ,这里谈的就是“官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结合上一个句 子,我们看要使用主谓短语,现成的

9、谓语是“逐渐取得” 、 “逐渐代替” ,就可以较为接近标 准答案了相信这个答案可能就是作者的原文“渗入”是个形象的词,并非理性的 归纳,所以想答出原文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4.第段画线处可填入的一项是( ) 。 (2 分)A.世说新语 B.聊斋志异 C.红楼梦 D.人间词话 答案:C 细解:这道题目考的很精巧我忍不住想感慨的是,整套试卷显示命题老师的命题水平 相当高,很多题目都是举重若轻的。比如这一道简单的选择题,其实考查的是经典作品的 语言符号作为考生只有一方面熟悉其中的作品或节选文字,或真的读过;还要对使用 的语言符号有过辨析才能轻松应答。其中世说新语学生在初中读过其中的周处 , 聊斋志异

10、(促织 ) 、 红楼梦 (香菱学诗 )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七则)等 都是高中的课文。你说它难吧,都是教材里的重要篇目,你说它容易吧,不认真学习过, 还真的不知道方向在哪里。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 (4 分) A北京话读音可作为普通话的标准音,因为在北方话中只有它是确定的。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堪称现代白话文合乎语法规范的典范著作。C在语法上,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彻底摆脱了早期白话文作品的影响。 D宋元之后, “文言”与口语的距离越来越远,只有极少数人能使用。 E到了二十世纪初,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加速了现代汉语的发展。 答案:B E 细解:A,原文为“必须以一个地点

11、方言的语音作标准音,不能以虚拟出来的语音或者用 各种方音拼凑起来的语音作标准音,也不能以北方整个地域的语音为标准音。普通话以北 京语音为标准音,每个汉字的北京话读音是确定的,这样各方言区的人才能有所依据。 ”可 见,说其是“确定的” ,是指“北方整个地域的语音” ,包括“各种方音” ,不确定;并非说 “在北方话中只有它是确定的” 。B,原文为“所谓典范的著作 ,是指具有广泛代表性 的著作,例如现代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以及经过许多人反复推敲定稿的文件,如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 。 ” “典范的著作”包括两类,即“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著作(例如现代许多 著名作家的作品) ”以及“经过许多人反复推敲定稿的

12、文件”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所以表述正确。如果理不清这个句式,就容易出错,这也可以算作用现代汉语知识理解文 意。C,原文是“同时又是现代的,因为语言在不断发展,早期白话文作品有些地方已同 现代语法不合了。 ”实际上, “现代白话文著作”是在“早期白话文作品”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只是有些不合了,并非“彻底摆脱了” 。D,原文是“这种书面语最初必定是建立在口 语基础上的,但是后来与口语的距离越来越远,学习起来非常困难,能够使用的人只占全 民中的极少数。 ”强调是“最初” 、 “后来” ,并没有说“宋元之后” 。 “宋元以来”是“用 白话写的各种体裁的作品非常丰富” 。E,原文是“到了二

13、十世纪初,特别是到了“五 四”时期,随着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上述两种趋势就汇合为一,力量更加壮大,这 就加速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 。所以,表述正确。 6.从全文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方话作为基础方言的原因有哪些?(4 分) 答案:北方话分布的地域最大;使用北方话的人口最多;北方话词汇传播深入、广泛; “国语运动”给予北方话以一种民族共同语的地位。 细解:需要对全文做整体把握,即弄清文章的结构和组织:到段是个总分的段落。第 段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 范的普通话”分别领起下面三段。其中“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一句领起第段,所以答 案首先

14、应该在这一段里寻找:北方话分布的地域最大;使用北方话的人口最多;北方话词 汇传播深入、广泛。其余的段落谈的是现代汉语的发展,是从时间上说,我们再看其中在 历史变革中的“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原因:“国语运动”给予北方话以一种民族共同 语的地位。(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 712 题。 (20 分) 我的邻居吴冠中 九旬高龄的吴老,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古园一区,塔楼南北毗邻。老人喜欢方庄, 说这里有人气。旁边就是体育公园,我常在公园遇到他们老两口,他搀扶着她,缓缓地, 一步一步。 第一次见吴老,我问他:“记得吗?我们报纸曾编发过你的专版,有你一帧正在写生 的大幅照片和年轻时在凡尔赛宫的一张”吴老抢

15、着说:“记得。 ”我说:“大标题很醒 目鲁迅是我的人格老师!你注重绘画和文学的沟通,使人更理解你的绘画,也更 理解你的散文。 ” 先前见过他在路边小摊上理发,后来在理发店也和他擦肩而过。这个“福云理发店” , 四人座,优惠老人,只收五元。我去理发时,老板娘总会提到吴老,他是那里的老顾客。 邻居都知道这个很不起眼的小老头是个大画家,却不知道他的作品被拍卖过成百上千次。万贯家产吧?却“穷”得布衣素食。老头倔,价值几百万、几千万的传世名画一捐就 是百多幅,消费却极端平民化。当理发店的老板娘得知这个老头的画卖到十多亿人民币的 时候,她惊呆了,知道老人来小店理发绝非省钱图便宜。我问过吴老:“有消息称,你

16、的 一幅画又拍了四千多万元,创下新的纪录”他不动声色,然后说了句:“这都与我无 关。 ” 吴老脑勤而心静,不大愿意接待访客,大家知趣,尽量不去打扰他。一次,约好去他 家说事,踏进家门后我大吃一惊。他的住房同我家的一样大小,都是一百零八平米,没有 装修,依旧是洋灰地、木制的窗框窗格子,一应的原生态,书房之小,堪称斗室,哎呀, 太委屈一个大画家了,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他的画作就是从这间普普通通的住房走出, 进入国际画廊。 他和相濡以沫的她又从公园的林间小道缓缓走来,不认识的人都把他们当作退休多年 的老职工。她三次患脑血栓,严重失忆。他伴着她,寸步不离,肩并肩搀扶着,平和而亲 昵。我遇上他,总是聊上几句,她也总是和我的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