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肠道传染病及其预防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449498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肠道传染病及其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秋季肠道传染病及其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秋季肠道传染病及其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秋季肠道传染病及其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秋季肠道传染病及其预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季肠道传染病及其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肠道传染病及其预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培 训训 时时 间间: 2011 年年 9 月月 30 日日培培 训训 地地 点:乡卫生院会议室点:乡卫生院会议室参加培训人员:佃坝乡各村卫生室人员参加培训人员:佃坝乡各村卫生室人员讲讲 课课 人:潘人:潘 琳琳培培 训训 内内 容容: 白喉白喉(一)传染源(一)传染源 白喉杆菌是严格寄生于人的细菌,传染原为病人和带菌者。白喉病人在潜伏期末即有传 染性。不典型及轻症患者对白喉传播更具危险性,健康带菌者一般在总人口 1%以下,流行时可达 1020%。由于抗生素的应用,恢复期带菌者带菌时间大大缩短,约 90%的病人在 4 天内细菌消失。 (二)传播途径(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

2、通过被污染的手、玩具、文具、食具及手帕等传播。 偶有通过污染牛奶而引起流行的报道。亦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受染。 (三)人群易感性(三)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体内抗毒素的量。儿童易感性最高; 新生儿通过胎盘及母乳获得免疫力,到 1 岁时几乎全消失。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易感性逐渐增 高。由于白喉预防接种的广泛开展,儿童免疫力普遍增强,疾病高发年龄后移。患病后可获得 持久性免疫,偶有数次发病者。 人体对白喉的免疫力,决定于血中抗毒素水平。血清中含有 0.01mg/L 即有保护作用。既往采用锡克试验来判定人体对白喉有无免疫性。锡克氏试验阴性, 表示机体对白喉感染有免疫性,如为阳性,表

3、示对白喉感染无免疫力。由于该法烦琐,已被灵 敏、简便的间接血凝试验及 ELISA 法所取代。了解人群抗毒水平,有助于预测白喉流行之可能 程度,亦可测知预防的效果。 白喉白喉 临床诊断临床诊断 基本方法1结合发病季节,白喉接触史,未接种白百一破三联疫苗等流行病学资料。 2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咽部出现白膜,不易拭去,强行擦去则局部出血。 3咽拭子取 咽部分泌物培养,可见白喉杆菌生长,或直接涂片找见白喉杆菌,即可确诊。 4实验室 检查;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有中毒颗粒。重者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可减少,可 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4 诊断标准1.疑似病例 发热,咽痛,声嘶,鼻咽喉部有不易剥落

4、的灰白色假膜,剥时易出血。 2.确诊病例 白喉流行地区,与病人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咽拭子直接涂片镜检 有革兰氏阳性棒状杆菌,并有易染颗粒。白喉白喉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现代医学疗法1. 一般护理 严格隔离,不少于 7 天,卧床休息 24 周,有心肌损害时应延长至 46 周甚至更长。对患者用过的器皿煮沸 15 分钟消毒,或用 2来苏浸泡。烦躁不安者,可 给镇静剂,如注射硫酸镁。给予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饮食与维生素 B、C,保持口腔清洁,防 止继发感染。 2. 药物治疗 白喉抗毒素: 宜早期、足量。依据病情轻、中、重 不同,剂量分别为 2610 单位,肌肉注射。注意使用前进行皮试:用生理盐水稀释 1

5、0 倍后 取 0.1ml 注于前臂屈侧皮内,1530 分钟后 显微镜下的白喉细菌 无过敏反应(红肿)方可应用,过敏者须先做脱敏治疗。 抗生素: 青霉素 4080 万单位肌注,2 次/日。也可用红霉素、四环素,或联用。 其他: 中毒症状严重患 者酌用皮质激素;并发心肌炎患者静注高渗糖、能量合剂、维生素 C、B6 等;喉梗阻患者可气管滴入 蛋白酶;出现神经麻痹患者者可用 B 族维生素 B1、B6、B12 等。5 白喉白喉 预防保健预防保健 控制传染源1早期发现 及时隔离治疗病人,直至连续 2 次咽拭子白喉杆菌培养阴性,可解除隔 离。如无培养条件,起病后隔离 2 周。 2对密切接触者 观察 7 天。

6、对没有接受白 喉类毒素全程免疫的幼儿,最好给予白喉类毒素与抗毒毒同时注射。 3带菌者 予 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 57 天,细菌培养 3 次阴性始能解除隔离。如用药无效者可考虑扁桃体 摘除。 切断传播途径呼吸道隔离,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及分泌物,必须煮沸或加倍量的 10%漂白粉乳剂或 5%石炭 酸溶液浸泡 1 小时。 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学龄前儿童应预防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可产生良好免疫力。6 月龄的幼儿即可开 始免疫,皮下注射 3 白喉预防 次(0.5、1.0、1.0ml),每次间隔 46 周,1 年后和入学前各加强注射 1 次。7 岁以上儿童 首次免疫注射,应以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开始。对白喉易感者

7、或体弱多病者可用抗毒素作被动 免疫,成人 10002000 肌注,儿童 1000,有效期仅 23 周。3白喉白喉 并发症并发症1.中毒性心肌炎: 最常见,发生率约 10%,心电图异常者可达 25%左右。多发生在病 程的第 23 周。心电图检查有心肌损害、传导阻滞等改变。 2.周围神经麻痹: 多见 于病程第 34 周。主要侵犯颅神经,以舌咽神经受损引起的腭咽肌瘫痪最为常见。此外,可见 眼肌、面肌、四肢远端肌、肋间肌、膈神经肌、膈肌等瘫痪。白喉引起的神经麻痹,一般可在 2-3 个月内恢复,不留后遗症。白喉白喉 儿童白喉儿童白喉病菌(白喉杆菌)存在于病儿或带菌者的咽喉部,当咳嗽、打喷嚏时,通过飞沫传

8、播,亦可 通过被污染的手、玩具、食具和食品传播。健康的儿童通过以上途径接触了白喉杆菌,就有可 能得病。 儿童得了白喉有哪些症状? 根据白喉发生的部位可有下面一些症状: 咽白候。常见,患儿可发热至 3839,头痛、厌食、恶心、流口水、嗓子痛、咽部发红、 扁桃体上有白点或白膜,白膜慢慢延至小舌头、软腭及咽后壁至整个咽部,同时伴有下颌和颈 淋巴结肿大。 喉白喉。病情严重,常由咽白喉发展而成。表现为干咳、声音粗糙、沙 哑、犬状呼吸、喘憋、口唇发绀、面色苍白、患儿极度不安,很快可转入昏迷。 鼻白 喉,很少见,主要表现是鼻涕中带脓血。其他表现不明显。 孩子咽喉部有白点是白喉吗?有人听说白喉在喉咙口会有白膜

9、形成,因此一见喉咙口有白点就认为是白喉,十分紧张。 其实,其他原因也可以在喉咙口发现白点。有的细菌如白葡萄球菌也往往可以在咽喉扁桃体上 发生不容易擦去的白点,用了青霉素等抗生素后才会消失。有的小儿口腔内受到毒菌感染,当 有鹅口疮存在时也会有白点产生,涂几天制霉菌素也就消失了。所以喉咙口出现白点时应该仔 细鉴别,不能一律当作白喉。如果孩子出生后已接种过次“百日破”类毒素混合液,基本上 不会再得白喉。 白喉可继发的细菌感染性并发症有哪些? 支气管肺炎。是 由于假膜扩展到气管或支气管,造成这些部位的损伤,细菌感染而成。也可以在作气管切开以 后感染了其它细菌。主要为呼吸困难症状和发烧等全身症状。 其它

10、细菌引起的感染。 可引起急性化脓性咽喉炎、化脓性中耳炎、淋巴结炎甚至菌血症、败血症。 怎样治疗和 护理白喉患儿? 隔离患儿。 用抗菌素或白喉抗菌血清治疗。 卧床休息, 轻者 2 周,重者 6 周的维生素、,症状消失后,改为普通饮食。 室内空气要新鲜,温度适宜。 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症状消失后,连续两次咽拭培养阴 性者,解除隔离。或于症状消失后天解除隔离。 怎样预防白喉? 将患儿隔离 治疗,居室要通风,衣被要勤洗勤晒,患儿用过的玩具、用具可用来苏水消毒。鼻咽内分 泌物及擦鼻涕用的手纸要焚烧消毒。 不要让孩子与白喉患者接触,白喉流行期间不要 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

11、疫苗对白喉有预防作用,要按时给 孩子进行预防接种。 白喉会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吗? 白喉是由能产生外毒素的白喉杆 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病原侵犯的部位出现假膜,主要在咽、喉及周围组织,另外白 喉外毒素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心脏及神经系统的变性病变。预防接种可减少发病。 白 喉根据假膜形成部位分为咽白喉、鼻白喉、喉白喉和其他部位白喉,咽白喉占大多数。病儿有 轻到中度发热,小儿不愿进食,不活泼,较大儿童诉咽部疼痛、头痛、全身不适、厌食等,检 查时可发现小儿咽部有假膜形成,不易擦掉,重症局部病灶扩大,假膜可发展到鼻咽部,还可 发展到喉头、气管、支气管,甚至肺部,造成呼吸道梗阻,而引起窒息死亡。另外大

12、量外毒素 进入血液,传遍全身,引起心脏、神经纤维病变。心脏病变为引起心肌炎,早期心律不齐,晚 期心跳减慢,脉搏减弱,心律不规则,甚至心衰。神经系统病变有软腭瘫痪时说话不清,流质 饮食可由鼻孔外流,睫状肌瘫痪时小儿视物不清,如果出现膈肌或肋间肌瘫痪时,小儿可出现 呼吸衰竭。 当白喉假膜扩展到喉头、气管、支气管甚至肺部时可引起呼吸道梗阻导致窒 息。另外严重毒血症可引起膈肌和肋间肌瘫痪,导致呼吸衰竭,引起严重脑缺氧,如不及时治 疗,对小儿智力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另外还可引起心肌炎,对小儿产生极大危害。故小儿应按 规定进行预防接种,现在各大城市流动人口多,家长们更应带小儿到附近的防疫站进行预防接 种,以

13、防患病。 患白喉后住院隔离治疗,卧床休息 23 周,及早注射白喉抗毒素,还要 预防感染。喉白喉的病人,应注意保持室内湿润。引起喉头梗阻时要立即将气管切开,防止窒 息的发生。有膈肌和肋间肌瘫痪时,应使用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减轻缺氧,同时要积极治疗 心肌炎以防发生心衰。 预防?一、流感一、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及易变异,人群对及易变异后的病毒株缺乏免疫力,甲型病毒多为大流行;乙型病毒多为局限型流行;丙型病毒多为散发型。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病初 2-3 天传染性最强,病后 7 日后仍有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

14、群普遍易感。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短,一般 1-2 日,短者数小时,最长 3-4 日。发病步骤,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的症状往往较轻。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三型。1、单纯性流感:本病最常见。起初畏寒、发热,体温迅速升高到 39-40,全身不适,剧烈头痛,腰、背及四肢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少数患者有腹泻,大部分患者 2-3 日后才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及咳嗽。体温和上述症状多在1-2 日内达到高峰,3-5 日热退,症状明显好转。2、原发型肺炎流感:起病时与单纯性流感相似。但有继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及咳粘稠痰,有时血痰。3、中毒型流感:患者多高热不退,神智昏迷、谵妄、抽搐,心力衰竭休克。预防:预防

15、:(1)、患者隔离和治疗一星期。(2)、患者用过的食具和衣物等煮消毒或阳光暴晒 2 小时。患者的房间可用紫外线照射或食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3)、流感流行期暂停集会和集体活动,不到病人家或宿舍串门。(4)、流行期间可以用抗病毒药物作预防。(5)、流感灭治疫苗或病毒疫苗注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有预防同型流感作用。二、流行脑脊髓膜炎二、流行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简称流脑) )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苗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好发于冬春季节,是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临床表现: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和慢型、败血症型。暴发

16、型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常在 24 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述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传播途径:病源菌主要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三、流行性腮腺炎三、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年中发生,尤以 5-15 岁患者较为多见;2 岁以下,40 岁以上很少发病。腮腺炎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但全年即可发生感染流行。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和新兵中暴发。大约 2 年发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