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一册教学设计案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37449406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一册教学设计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一册教学设计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一册教学设计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一册教学设计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一册教学设计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一册教学设计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一册教学设计案(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学设计第一课 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第二课 人类的朋友第 3 课 夸张有趣的脸教案第四课 让画动起来第五课 我们的节日第六课 线的魅力第 7 课 重复的魔力第 8 课 立线装饰第 9 课 奇妙的肌理世界第一课 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引导学生建立一种新的绘画理念,让学生对外国风景画和静物画有初步认识,了解野兽派、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派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点。2、通过赏析 19 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感悟现代艺术的独特魅力,从各派大师们的作品里体会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个性,品味画笔与心灵撞击而成的绘画

2、作品的精彩和永恒,感受画家的创作思想和情感流露。3、发现和理解 19 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美,进行评述、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小组研讨型学习模式下,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本课重点: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赏析 19 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通过对各种画派作品的赏析,分析、比较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异同;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的区别。本课难点:如何理解凡高的“表现性”(或主观感受),感悟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性格等精神特征是本课的难点所在。课前准备教学 PPT、画家视频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先学后教,引入印象派概念出示 P

3、PT,欣赏一组图片(工笔画荷花与莫奈的睡莲),请同学从美术角度分析相同题材不同表现形式作品的特点,二者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并请各组代表准备发言。出水芙蓉图用没骨法。用笔轻细,敷色柔美,几乎不见笔迹。浅粉色的花瓣、嫩黄花蕊,似乎还带有拂晓时分的露珠,这正是花苞初发的最佳时刻。粉红色的莲花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显得格外的清妍艳丽。它突出地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难得的上乘佳作。睡莲是印象派绘画最具代表性的大师克劳德莫奈晚年的作品,以令人叫绝的技法,在垂直的平面上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向远处延伸的视觉效果。在大师的笔下,莲叶是纯绿色的,而花朵却像暗红的火焰。

4、看似随意的彩色线条笔触柔美,似乎让水流动起来,又像是捉住了一瞬间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参观者站在画旁,就如同伫立在池塘旁边,领略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莲花别样红”的唐诗意境。印象派画家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2、简述印象派印象派是 19 世纪法国最重要的画派,是西方绘画告别传统进入现代的标志。印象派这个名称得自于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18401926)的作品日出印象(图),表现了多雾早晨的海港日出的美妙景象,用短促而有些零乱的笔法表现了雾气朦胧的意境,被当时保守的批评家嘲笑为“印象派”。莫奈年青

5、时生活窘迫,艺术上受到主流的排斥,但是他顽强地坚持着,在巴黎组织了印象派画家的多次展览,随着时间的延续他们逐渐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中年以后的莫奈在绘画上有了市场,经济状况大为好转。于是他在巴黎郊外建造了一个人工的池塘,并引入河水,形成一个水上的花园。莫奈还在池塘周围种植了各种垂柳和花卉,在池塘里则繁殖了大量睡莲。在午后的阳光下,如镜子般的水面上,睡莲飘浮,这些异常的水生植物,大叶子向外平摊开来,和令人神往的花朵奇怪地移动着,西方的色彩、光线和东方的诗意情调在这里巧妙地交汇在一起。晚年的莫奈视力越来越差,白内障几乎使他失明,但他仍然坚持作画,在风格上更加简洁、抽象,具体的花卉、睡莲都消融了,只有颤

6、动的笔触和闪烁、跳跃的色彩,我们分不清哪里是水面,哪里是水底,哪里是倒影,作品具有东方式的梦幻气息。二、小组合作,研究释疑欣赏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教廷的皇宫、麦田的群鸦、星月夜,通过几幅作品的分析、研讨,认识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回答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有什么特点?这些不同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1、描叙你看到的形状、质感、空间、形体等;2、分析作品的节奏、均衡、动势、对比等;3、画面有什么内容、题材、感觉、象征意义等;4、判断作品传达了什么观念、风格、审美价值、实用价值等。1、新印象派比印象派更进一步的运用科学化的描写法追求对外光的表现。画家们在画面上使用纯色,不在调色板上调

7、混颜色,这样中间色是在观赏者(离画面有一定的距离)的眼中自然混合而产生的。(例如:桃色是用白和红色调成的,但如果把白色和红色摆在一起,不使其混合,观者的眼睛在一定的距离看过去,仍有“桃色”的感觉。)因此尝试以原色小点直接点在画面上,保持色彩本身的纯度和明度,使画面色调鲜明而活泼。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在这幅作品中,修拉采取小心翼翼的点彩画法,把各种经过仔细分析处理的原色小圆点,经过一年的时间点满在画布上。作品描绘的是巴黎附近奥尼埃的大碗岛上一个晴朗的下午,游人们在树林间休闲的情景。前景一大块暗绿色表示阴影,中间黄色调子的亮部,表现午后的强烈阳光。阳光透过树林投在草地上的阴影,被强调得界限分明。人物

8、服饰的色彩与树林、草地互为呼应,给人以地毯式的装饰特点。由于点彩,使人和物都显得影影绰绰,朦胧模糊。和修拉加以比较,西涅克的画更富於炽烈的情感。如教廷的皇宫,采用各种谐调的、镶嵌画似的点描法绘制,补色关系在细部颇不讲究,可是从整体上看是和谐的。它不仅色彩鲜明、响亮和耀眼,而且像交响乐似地产生丰富华丽的鸣响。画面近处用低明度的冷色,中间用中明度的暖色,天空中用高明度的色彩,既良好地处理了补色的关系,同时又使远近产生秩序感。2、后印象派以塞尚、凡高、高更为代表的后印象派不满足于印象派的“客观主义”表现和片面追求外光与色彩,转而强调抒发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观感情和情绪。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重视形、色

9、、体积的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尊重印象派在外光和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但不追求外光,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凡高是十九世纪卓越的绘画艺术大师之一。由于生前命运困苦,死后才倍受肯定,使得他悲剧画家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他不但生活潦倒、爱情坎坷,还饱受精神问题的折磨,以至于自杀身亡。但是从二十七岁起短短十年的创作历程中,他却倾注全部激情,留给后世众多的艺术遗产。麦田上的群鸦他最赏心悦目的蓝色被重新展示出来。这样的蓝色是深沉,晶莹,迷人和深不可测的。画上的群

10、鸦仅仅是一些用浓重的黑线构成的飞动线条,低低的压向大面积的橙黄色麦田。所有的笔触都是短而粗的直线堆砌。这幅画被视为凡高自杀的预告。星月夜这幅画,画着一些入睡的小屋,丝柏从下面伸向深蓝色的天空;一些黄色的星与闪光的橘黄色的月亮形成旋涡,天空变得活跃起来。这是体现内心的、最紧张的幻想,是发泄无法抑制的强烈感情的创造性尝试,而不是对周围大自然平心静气研究的结果。欣赏水果静物、向日葵,以新的观点重新认识画家作品,并通过欣赏作品作出相应的联想与评述。水果静物保罗塞尚,后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毕生追求表现形式,对运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创造,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反对传统绘画观念中把素描和色彩割裂开来的做

11、法,追求通过色彩表现物体的透视。他的画面,色彩和谐美丽。画家强调了物体的体积和空间感,将现实物体视为一堆结构综合体,体现出一种冷峻的内在精神气质。向日葵凡高在阿尔居住期间,强烈地爱上了遍地生长的巨大的金色向日葵的千姿百态,既有紧闭的苞蕾,也有盛开的花盘,花朵的黄色呈现出丰富的色调,从深橙色到近乎绿色都有。在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画像里那种短促而笔触,在这里,他的笔触坚实有力,大胆恣肆,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此画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用绿色和蓝色的细腻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签名和一朵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蓝色。籽粒上的浓重色点具有醒目的效果,纤细的笔触力图表现花盘的饱满和纹理的

12、婀娜感觉。欣赏埃斯塔克的树林、灰色的树埃斯塔克的树林勃拉克在这里平面地解体了树林,让视点与光源分散,形成支离破碎的组合,看上去有一种拼贴画的味道,以突出画面的装饰性效果。灰色的树他把凡高的表现性、野兽派色彩的非描述性以及法国新艺术运动的线形图案熔于一炉,使之成为一幅构成型的、造型感强烈的,然而仍是极富独创性的作品。三、小结。你认为绘画发展至今乃至于以后,是否会被照相所代替?通过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作品的欣赏、评述,同学们对几种新的画派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同学们的直观大胆的交流评述非常精彩,大家在生活中只要细心的观察,大胆地体味,你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13、。四、教后感。美术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美术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情操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应该把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贯彻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在教学中认真研究教学方法,通过美术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第二课 人类的朋友【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了解人类和动物的关系,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方法;2、技能领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细致的观察能力、用线造型的表现能力;3、情感领域:帮助学生树立起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观念和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富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了解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对动物的比例、

14、线条变化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准备】1、收集人类与动物关系密切的各种资料和动物图片2、各种各种形式的笔【教学过程】1、导入: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果人类不善待动物不合理利用资源,那人类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节课,就来讨论人与动物的关系。2、交流:(1)你还能说出那些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造型或图案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抢答)教师归纳总结:从衣食住行四方面说明动物是人类的朋友。(2)将收集来的动物图片进行展示,简要介绍其生活习性。(3)欣赏课文范图,请学生归纳课本上动物造型主要使用的工具及展现的效果谈谈自己的看法,你比较喜欢哪一幅范图或哪

15、一种工具,为什么喜欢?教师归纳总结:不管哪一种工具,不管是线造型还是明暗造型都体现了画家对动物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同学们也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就选一种进行表现吧!3、体验:(1)根据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动物造型临摹,可以是书中的也可以是自带的动物图片。(2)作业注意点:、线造型的作品要注意观察线条的多种变化与节奏;、明暗造型的作品要注意光源的方向,把握好明暗的处理方法。(3)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来回巡视指导。4、归纳: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作回顾,对学生中作业的典型问题全班探讨并解决,布置下节课准备的工具和材料。第二课时【教学准备】教师: A、准备若干件动物标本 (以昆虫、鸟类为主),有条件者

16、可再准备一段有关昆虫的动物影片资料。B、收集课本相关航海家或生物学家的生平简历以及他们所画的动物插图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C、实物探头。学生: A、自带有关昆虫和鸟类的照片资料,或自带一些小昆虫标本,并收集好该图片或该动物标本的相关信息资料。B、各种笔和颜料工具。【教学过程】1、导人阶段:展示一段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昆虫影片资料,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昆虫产生兴趣,继而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增强对昆虫特征的把握。介绍动物学家法布尔的生平简介,通过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求实精神。将动物描绘与生物学同有机结合。2、交流阶段:请学生就自己手头收集的动物图片资料,借助实物探头作展示介绍,尤其是关于该动物形体特征、生活月性等方面的内容。请收集到昆虫标本的同学在实物探头的帮助下,介绍该标本的相关信息资料。还可请其他学生作相关补充。教师归纳总结:对于课后认真收集资料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就生活中对人类有帮助的昆虫作简单介绍,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动物,树立起保护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