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发热诊疗方案2012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448645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感发热诊疗方案201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外感发热诊疗方案201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外感发热诊疗方案201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感发热诊疗方案20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感发热诊疗方案20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20122012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1)诊断要点发热,初起常伴恶寒、咳嗽、头身疼痛。有感受外邪病史。理化检查:白细胞总数降低或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出现核左移。(2)主要症状:鼻和喉部烧灼感,咽痒或痛、鼻塞、打喷嚏、流涕、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全身不适、肌肉酸痛。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7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症状:恶寒发热,鼻咽部不适、疼痛。主要体征:鼻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充血。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二)证候诊断1风寒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塞声重,鼻涕清稀,或有咽痒咳嗽,痰白稀,口不渴,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犯表证:发热重,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有汗或无汗,头痛,咽痛,口渴欲饮或有咳嗽痰黄,舌苔薄黄,脉浮数。3暑湿袭表证:恶寒发热,头重,胸腹闷胀,恶呕腹泻,肢倦神疲,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舌苔白腻,脉濡滑。4卫气同病证:自觉发热重,烦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恶寒或恶风,或高热寒战,流涕,咽痒咽痛,头痛头胀,喷嚏。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数或洪大。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

3、药1风寒束表证治法:解表散寒。推荐方药:(1)麻黄汤加味:麻黄、杏仁、桂枝、生甘草、葛根。(2)葛根汤加减:葛根、桔梗、杏仁、生石膏、桂枝、赤芍、连翘、生甘草、生麻黄、柴胡。(3)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甘草。中成药: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颗粒等。2风热犯表证治法:解表清热。推荐方药:(l)银翘散加味:牛蒡子、薄荷、生甘草、杏仁、淡豆豉、淡竹叶、连翘、荆芥穗、银花、桔梗、桑叶。(2)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桔梗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杏仁、大枣、生姜、桔梗、银花、生甘草。中成药:疏风解毒胶囊、双黄连口服液、银黄颗粒等。3暑湿袭表证治法:清暑祛湿。推

4、荐方药:(1)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甘草。(2)新加香薷饮加减:香薷、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半夏、六一散。中成药:藿香正气水(胶囊、软胶囊)、暑热感冒颗粒等。4卫气同病证治法:透表清气。推荐方药:柴胡、黄芩、青蒿、羌活、薄荷、石膏、大青叶、鸭跖草、生甘草。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小柴胡颗粒等。(二)退热治疗1针刺退热:选穴,大椎,上肢取曲池、合谷,配内关、手三里;下肢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手法均采用泻法。2刮痧退热:取大椎穴。由内向外、单一方向刮动,每一部位刮20下左右,至局部皮肤出现微红或紫色充血瘀点为度。也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

5、使用冰帽、冰袋、冰毯、灌肠、酒精擦浴等其他方法。 (三)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根据病情,辨证选用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等。(四)基础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必要时补液500lOOOml。(五)护理1风寒束表者,可服生姜汤,饮热稀饭等温散之品以助汗出。2风热犯表者,可给予清凉饮料,如西瓜汁、梨汁、甘蔗汁、荸荠汁、鲜桔汁。3表证期,密切观察病情,对高热烦燥者,警惕邪犯心包之危证。4汤药煎煮时间不宜太长,沸后5-10分钟即可。5密切关注服药后汗出情况,以防厥脱之变。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解热时间:服药72h内(1个疗程内)体温下降到37.2及以下,并且其后体温不再上升超过37.2的时间。2即刻退热判断标准:服药后4h内体温下降0.5。3痊愈天数:首次服药至上呼吸道感染痊愈所需天数。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痊愈标准:精神、食欲好、体温恢复正常满12小时、鼻咽部症状消失、咽充血消失。(二)评价方法1评价疗效性指标:体温,症状和体征。2体温观察时点:首诊体温、服药后th、2h、3h和4h体温。服药后第2天8:00、12:00、16:00和20: 00体温,第3天8:00、12:00,16:00和20:00体温,服药后72h体温及服药72h外随诊体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