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形成三个要素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446997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栓形成三个要素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血栓形成三个要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栓形成三个要素(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栓形成三个要素:心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的增加, 以上任意一个都可以促进血栓形成。 心血管内膜的损伤:心血管内膜的损伤: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 生静脉血栓形成。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能损伤髂总静脉及其分 支,均可并发髂骨静脉血栓形成。同一部位,同一血管反复穿刺,有创监测, 高浓度刺激药物应用,可损伤下肢静脉内膜,内膜损伤后内膜胶原裸露,激活 血小板,释放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物质,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内膜损伤 后凝血因子,组织凝血活素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 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状态的改变:大手术后,至少存在两个因素,由于手术创伤,出血,自

2、身 的凝血机制比较活跃,出现血液高凝;卧床,下肢静脉回流速度减缓术后因为 卧床,静脉损伤,凝血机能亢进或者血液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特别是下肢 手术制动后肌肉不收缩,外周深浅静脉流速缓慢,容易发生血栓。主要是由于 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流滞缓而发生血栓,血栓与管壁一般仅有轻度粘连,容易脱 落,可引起肺栓塞。激发炎症反应后,血栓与血管壁粘连也可较紧密。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 血液凝固性的增加血液凝固性的增加:下肢血液的回流主要靠胸腔负压,小腿肌肉的收缩集静脉 瓣膜防止血液倒流来维持,当病人长期卧床时,下肢肌肉收缩力减低,髂血管 受压,尤其病人有心功能不全时菊科导致下肢血液回流受阻力。静脉血流滞缓 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 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伤口疼痛或其他原因 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静脉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