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7446399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6 圆环或圆筒受均布压力设有圆环或圆筒,内半径为 r,外半径为 R,受内压力 q1及外压力 q2,图 4-4a。显然,应力分布应当是轴对称的。因此,取应力分量表达式(4-11) ,应当可以求出其中的任意常A,B,C。内外的应力边界条件要求(a) ., 0, 021qqRrRr由表达式(4-11)可见,前两个关于的条件是满足的,而后两个条件要求(b) .2ln21,2ln212212qCRBRAqCrBrA现在,边界条件都已满足,但上面 2 个方程不能决定 3 个常数 A,B,C。因为这里讨论的是多连体,所以我们来考察位移单值条件。由(4-12)可见,在环向位移的表达式中,一项是多值的:对于

2、同一个uEB4值,例如时,环向位移相差。在圆环或圆筒2111时与在,EB18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是同一点,不可能有不同的位移。于是 21111,与由位移单值条件可见必须 B=0。对于单连体和多连体,位移单值条件都是必须满足的。在按应力求解时,首先求出应力分量,自然取为单值函数;再求形变分量,并由几何方程通过积分求出位移分量。在多连体中,积分时常常会出现多值函数,因此,须要校核位移单值条件,以排除其中的多值项。命 B=0,即可由式(b)求得 A 和 2C:。222 22 1 221222 2,rRRqrqCrRqqRrA代入式(4-11) ,稍加整理,即得圆筒受均布压力的拉梅解答如下:(4-1

3、3) . 1111, 111122222122222222212222qRrrqrRRqRrrqrRR为明了起见,试分别考察内压力或外压力单独作用时的情况。如果只有内压力 q1作用,则 q2=0,解答(4-13)简化为。122221222211 , 11 qrRRqrRR 图 4-4显然,总是压应力,总是拉应力。应力分布大致如图 4-4b 所示。当圆环或圆筒的外半径趋于无限大时(R) ,得到具有圆孔的元限大薄板,或具有圆形孔道的无限大弹性体,而上列解答成为。122122 ,qrqr 可见应力和成正比。在和 r 之处(即距圆孔或圆形孔道较远之处) ,应力是很小的。22r可以流域。这个实例也证实了

4、圣维南原理,因为圆孔或圆形孔道中的内压力是平衡力系。如果只有外压力 q2作用,则 q1=0,QEV TWGK(4-13)简化为(4-14)222222222211 , 11 qRrrqRrr 显然,和都总是压应力。应力分布大致如图 4-4c 所示。4-7 压力隧洞设有圆筒,埋在无限大弹性体中,受有均布压力 q,例如压力隧洞,图 4-5。设圆筒和无限大弹性体的弹性常数分别为。由于两者的材料性质不同,不符合均匀性,EE和假定,因此,不能用同一个函数表示其解答。本题属于接触问题,即两个弹性体在边界上互相接触的问题,必须考虑交界面上的接触条件。图 4-5无限大弹性体,可以看成是内半径为 R 而外半径为

5、无限大的圆筒。显然,圆筒和无限大弹性体的应力分布都是轴对称的,可以分别引用轴对称应力解答(4-11)和相庆的位移解答(4-12) ,并注意这里是平面应变的情况,若取圆筒解答中的系数为 A,B,C,无限大弹性体解答中的系数为,由多连体中的位移单值条件,有CBA,,(a)0BB= 0。(b)现在,取圆筒的应力表达式为(c)CACA2,222取无限大弹性体的应力表达式为(d)CACA2,222试考虑边界条件和接触条件来求解常数。CACA,首先,在圆筒的内面,有边界条件,由此得 qr。(e)qCrA22其次,在远离圆筒处,按照圣维南原理,应当几乎没有应力,于是有, 0, 0由此得。(f)02C再其次,

6、在圆筒和无限大弹性体的接触面上,应当有。 RR于是由式(c)及式(d)得CRACRA2222(g)上述条件仍然不足以确定 4 个常数,下面来考虑位移。应用式(4-12)中的第一式,并注意这里是平面应变问题,而且,可以写出圆0B筒和无限大弹性体的径向位移的表达式, sincos1121112 KICA Eu sincos1121112 KICA Eu 将上列二式稍加简化,得(h) sincos2121sincos2121KIACEuKIACEu在接触面上,圆筒和无限大弹性体应当具有相同的位移,即。 RRuu将式(h)代入,得sincos2121sincos2121KIRARCEKIRACRE 因

7、为这一方程在接触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应当成立,也就是在取任何数值时都应当成立,所以方程两边的自由项必须相等(当然,两边 cos的系数及 sin的系数也必须相等) 。于是得(i)021222 RA RACn其中(4-15) 11 EEn由方程(e) , (f) , (g) , (i)求出,然后代入(c)及式(d) ,得圆筒及无CACA,限大弹性体的应力分量表达式:(4-16) . 121112, 12111211, 12111211222222222222nrRnRn qnrRnnRn qnrRnnRn 当 n1 时,应力分布大致如图 4-5 所示。读者可以检查,由于本题是轴对称问题,因此,关于=

8、r 面上切应力等于零的边界条件、=R 边界上环向的应力和位移的接触条件都是自然满足的。这个问题是最简单的一个接触问题。在一般的接触问题中,通常都假定各弹性体在接触面上保持“完全接触” ,即,既不互相脱离也不互相滑动。这样,在接触面上,应力方面的接触条件是:两弹性体在接触面上的正应力相等,切应力也相等。位移方面的接触条件是:两弹性体在接触面上的法向位移相等,切向位移也相等。以前已经看到,对平面问题说来,在通常的边界面上,有两个边界条件。现在看到,在接触面上,有四个接触条件,条件并没有增多或减少,因为接触面是两个弹性体的共同的边界。“光滑接触”是“非完全接触” 。在光滑接触面上,也有四个接触条件:

9、两个弹性体的切应力都等于零,两个弹性体的正应力相等,法向位移也相等(由于有滑动,切向位移并不相等) 。此外,还有“摩擦滑移接触” 。即在接触面上,法向仍保持接触,两弹性体的正应力相等,法向位移也相等;而在环向,则达到极限滑移状态而产生移动,这时,两弹性体的切应力都等于极限摩擦力。接触问题中若有“局部脱离接触” ,则在此局部接触面上,由于两弹性体互相脱离,各自的两个正应力和两个切应力都等于零。4-8 圆孔的孔口应力集中在本节我们研究所谓“小孔口问题” ,即孔口的尺寸远小于弹性体的尺寸,并且孔边距弹性体的边界比较远(约大于 1.5 倍孔口尺寸。否则孔口应力分布将受边界条件的影响) 。在许多工程结构

10、中,常常根据需要设置一些孔口。由于开孔,孔口附近的应力将远大于无孔时的应力,也远大于距孔口较远处的应力。这种现象称为孔口应力集中。孔口应力集中,不是简单地由于减少了截面尺寸(由于开孔而减少的截面尺寸一般是很小的) ,而是由于开孔后发生的应力扰动所引起的。因为孔口应力集中的程度比较高,所以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注意。孔口应力集中还具有局部性,一般孔口的应力集中区域约在距孔边 1.5 倍孔口尺寸(例如圆孔的直径)的范围内。下面介绍圆孔口的一些解答。首先,设有矩形薄板(或长柱)在离开边界较远处有半径为 r 的小圆孔,在四边受均布拉力,集度为 q,图 4-6a。坐标原点取在圆孔的中心,坐标轴平行于边界。就

11、直边的边界条件而论,宜用直角坐标;就圆孔的边界条件而论,宜用极坐标。因为这里主要是考察圆孔附近的应力,所以用极坐标求解,而首先将直边变换为圆边。为此,以远大于 r 的某一长度 R 为半径,以坐标原点为圆心,作一个大圆,如图中虚线所示。由应力集中的局部性可见,在大圆周处,例如在 A 点,应力情况与无孔时相同,也就是,。代入坐标变换式(4-7) ,得到该处的极坐标应力分量为0,xyyxqq,。于是,原来的问题变换为这样一个新问题:内半径为 r 而外半径为 R 的0,q圆环或圆筒,在外边界上受均布拉力 q。图 4-6为了得出这个新问题的争答,只需在圆环(或圆筒)受均布外压力时的解答(4-14)中命。

12、于是得qq 2。0, 11 , 1122222222 RrrqRrrq既然 R 远大于 r,可以取=0,从而得到解答Rr。 (4-17)0,1,12222 rqrq其次,设该矩形薄板(或长柱)在左右两边受有均布拉力 q 而在上下两边受有均布压力 q,图 4-6b。进行与上相同的处理和分析,可见在大圆周处,例如在点 A,应力情况与无孔时相同,也就是。利用坐标变换式(4-7) ,可得0,xyyxqq, .2sincossin2,2cossincos22qqqqRR而这也就是外边界上的边界条件。在孔边,边界条件是(b) 0, 0rr由边界条件(a)和(b)可见,用半逆解法时,可以假设为的某一函数乘以

13、cos2,而为的另一函数乘以 sin2。但, 1,11222因此可以假设(c) 2cosf将式(c)代入相容方程(4-6) ,得。 09922cos32223344 ddf dfd dfd dfd删去因子以后,求解这个常微分方程,得2cos, 224 DCBAf其中 A,B,C,D 为待定常数。代入式(c) ,得应力函数, 2242cosDCBA从而由式(4-5)得应力分量(d) .62262sin,62122cos,6422cos4224242DCBADBADCB将式(d)代入边界条件式(a)和(b) ,得. 06226, 0642,6226,6424224242242rD rCBArrD rCBqRD RCBARqRD RCB求解 A,B,C,D,然后命,得0Rr2,204 2qrDqrCqBA再将各已知值代入式(d) ,得应力分量的最后表达式(4-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