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 教案(秋学期)11.27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37443577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教学论 教案(秋学期)11.27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课程与教学论 教案(秋学期)11.27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课程与教学论 教案(秋学期)11.27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课程与教学论 教案(秋学期)11.27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课程与教学论 教案(秋学期)11.27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 教案(秋学期)11.2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教学论 教案(秋学期)11.27(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授课班级初教 1101、1102 英 1101、1102、1103授课 课时2课型新授授课章节 名 称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发展学生背景分 析学生对这门学科基本没有什么了解知识与技能 目 标了解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过程与方法 目 标懂得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 设 计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重视这门学科的价值 主动性、积极性加强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课程论、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教学难点对课程的本质的理解教学后记学生对本门课程有些畏惧,需要讲课生动2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一、了解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提示:我们经常提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这样的大分

2、类。社会科学中包含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教育科学是个具有众多子学科的学科大家庭,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是教育科学学科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课程与教学论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的教育专业课程。二、什么是课程论课程论,是以课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教育理论。课程论的研究对象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课程管理三大基本问题。三、课程论的理论基础四、什么是教学论1、教学论,是以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教育理论。2、研究对象教学任务、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教学管理机制。提示:课程 解决教学什么的问题教学 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五、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1、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

3、系2、课程与教学论的涵义六、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1、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1)萌芽时期中国 孔子 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温故知新3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4最早的教育论文学记 提出“教学相长”理论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主张启发式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二)形成期 1632 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问世,是相对独立的教学论学科 诞生的标志。 学生了解大教学论的主要内容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艺术 1806 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问世,是教学论发展成熟的 标志。 提出了教学四阶段: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 (三)多元化发展时期 20

4、 世纪上半叶 两大流派 (1)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学论” (2)以凯洛夫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教学论 杜威主张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2、课程论的形成与发展 (1)萌芽时期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 (2)形成时期 博比特课程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课程研究的专门化和相对独立的课程理 论的正式诞生。 (3)发展时期 布鲁纳“结构主义” 罗杰斯“人本主义” 3、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 1949 年秦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经整合而成的课 程与教学论的诞生。授课班级初教 1101、1102 英语 1101、1102、1103授课 课时2课型讲授5授课章节 名 称课程的本质与类型背

5、景分析这部分内容比较深奥,学生真正能理解的不能教学资源 准 备知识与技能 目 标1、了解有关课程本质的不同说法 2、了解课程及类型过程与方法 目 标1、理论联系实践 2、学生分析“课程”现象学习目标 设 计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对课程理解的重视学习任务 描 述1、什么是课程 2、课程的本质 3、课程的类型教学重点课程的类型教学难点课程的本质课外作业教学后记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6一、课程的涵义(一)课程的词源分析【教师介绍】课程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唐宋年间孔颖达(唐) 宋 朱熹西方教育史上对“课程”的理解(二)课程的本质(1)课程的本质是学科知识(2)课程的本质是学习者的生活经验(3)课程的本质是

6、社会经验(4)课程的本质是师生的活动我们认为,课程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与发展(三)课程的定义1、美国学者麦克唐纳认为学校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提出的预期学习结果、教育内容和教学活动2、美国泰勒认为课程是“有计划的学习经验”3、美国布卢姆认为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的构造系列”4、王策三认为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综合”5、 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广义指所有学科的总和6、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认为课程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我们认为:课程是为实现特定学校的培养目标而制订的具有一定学科知能范围的教学序列,其主要文

7、表现形式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主要活动形式7是逐步推进的“课” 。二、课程的类型(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是以特定学种系统而严格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为基本内容的课程。中国古代的“六艺”和西方古代的“七艺”等,是最早的学科程程。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相对而言的。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种知能的组织界限,主要教学形式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在西方教育史上,活动课程又称为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我国当代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班队活动、文娱活动等,都属于活动活动。学生谈谈两类课程的优缺点。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8(二)单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单科课程,指内容只涵盖一个学科的课程。综合课程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学

8、种的教学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逻辑线索融合为一个整体的课程。(三)核心课程与普通课程所谓核心课程、普通课程,是就具体课程的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而言的。(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依据课程设置主体。(五)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指非学不可的课程。选修课程是学生具有课程门类选择权的课程。(六)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授课班级初教 1001、1002 英语 1001、1002授课 课时2授课 形式讲授9授课章节 名 称课程的形成与发展课程的形成与发展背景分析教学资源 准 备知识与技能 目

9、 标1、了解课程的发展 2、理解课程的不同时期的内容过程与方法 目 标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目标 设 计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认识课程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学习任务 描 述了解古代课程、近代课程、现代课程教学重点不同时期课程的内容及特点教学难点以不同时期课程性质的理解更新、补充、删节内容课外作业教学后记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10课程与学校古代课程我国:奴隶制社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六经:诗 、 书 、 礼 、 乐 、 易 、 春秋宋明以后:理学四书五经启蒙课程与启蒙教材三字经 、 千字文 、 百家姓 、 千家诗西方:七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世纪、文艺复兴近代课程我国 190

10、4 年奏定学堂章程西方 现代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11导入古代学校是怎么产生的。学校诞生时人们要考虑什么问题?一、课程的形成二、课程的发展1、教育史上的不同分期(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古代教育 近代教育 现代教育 2、古代的课程奴隶制 西周 比较完整的课程礼:政治、伦理、道德、礼仪乐:诗歌、音乐、舞蹈(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射:射箭技术御:驾马拉车的技术书:文字数:算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六经:诗 ,即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书即尚书 ,是我国最早的历史资料汇编,是一部历史、政治文集。 礼是礼记 ,主要论述先秦时代的礼制与礼仪。 易即易经 、 周易涉及哲学、世界观、

11、认识论和宇宙观。 春秋又名春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12秋经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宋明“理学”四书 、 论证 、 孟子 、 大学 、 中庸启蒙课程与启蒙教材三字经 、 百家姓 、 千字 、 千家诗古希腊“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三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艺封建社会中世纪:教会学校教育神学课程教材圣经骑士教育“武士七技”宗教课程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课程3、近代课程(1)我国:1904 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1912 年壬子癸丑学制(2)西方:自然科学课程得到重视4、现代课程(1)我国:1922 年北洋政府“壬戍学制”新中国成立前的 30 年,学校课程改革的基本特13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12、征,是学习国外先进的课程经验,并与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是为政治需要与社会需要服务。(2)国入理论流派经验主义课程观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课程观人本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观经验主义课程观相对独立、相对成熟的课程论、课程与教学论的诞生。14授课班级初教 1101、1102,英 1101、1102、1103授课 课时5授课 形式讲授授课章节 名 称小学生的学习条件小学生的学习条件背景分析教学资源 准 备知识与技能 目 标1、了解小学生学习条件的哪些 2、理解各种学习条件的价值过程与方法 目 标掌握基本创造小学生学习条件的方法学习目标 设 计情感

13、态度 价值观目标认清生理条件、心理条件的价值学习任务 描 述学生学习的生理条件、心理条件教学重点学生学习的心理条件教学难点对心理条件的准确理解课外作业1、小学生学习的生理条件有哪些 2、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3、小学生感知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4、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5、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6、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7、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8、家庭、学校、社会如何合作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后记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15提问导入:学习需要什么条件?一、生理条件(一)身高和体重的增加身高和体重从特定的侧面标示儿童内部器官和骨骼、骨肉的发育情况。对此条件:我们应

14、该做什么?(二)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此时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特点是什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三)身体各项基本机能的发展二、心理条件(一)小学生注意的发展1、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2、注意的稳定性逐步提高7-8 岁的儿童,对同一种学习活动的注意,可维护 20 分钟左右,而 12 岁以上的儿童,可维持 30 分钟。3、具体生动、特点鲜明的事物更容易引起注意。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该如何安排教学。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度度及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增强的。(二)小学生感知的发展小学生感知的发展特点是

15、什么?以识字为例“大” 、 “犬” 、 “太”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162、感知的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增强小学儿童感知的有意性、目的性的发展,表现于感知的选择性和持续性的增强。3、感知的顺序性逐步加强4、感知的理解性不断发展(三)小学生记忆的发展1、从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2、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有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3、以具体形象记忆为主导,逐步形成较强的抽象记忆能力。4、记忆策略的运用能力逐步形成。(四)小学生想象的发展1、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增强2、想象的创造性色彩较浓3、想象的现实性逐渐发展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少,加上童话故事、动画片、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等方面的影响,小学

16、生的想象有较浓的幻想色彩,并且缺乏稳定性。(五)小学生思维的发展1、由形象思维为主发展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并重。2、思维发展水平与思维特征具有较强的个别差异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17性。(六)小学生情感的发展1、情感易变而不稳定2、理智对情感的控制能力逐步形成3、高级情感逐步形成小学生从学习的成败中得到较丰富的体验,比如悔恨、内疚、自豪等。在与人交往中产生各种复杂的情感体验,如责任感、义务感、友谊感、归属感等。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讲明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使小学生对事物的是非、好坏、美丑、善恶,能够进行正确的辨别和评价。授课班级初教 1101、1102,英 1101、1102、1103授课 课时1课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