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442105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第一章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声乐心理概述11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它以儿童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为研究对象,为儿童从事各种实践和学习活动提供心理依据,使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教育者们有章可寻,正确地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12 音乐心理学与声乐心理学的概念作为研究儿童声乐心理的理论依据,音乐心理学与声乐心理学的概念分别是: 音乐心理学是指用心理学的方法及理论,研究音乐与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其规律的科学。它与心理学及音乐学有关,并涉及声学、

2、生理学、美学、社会学等学科,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声乐心理学是音乐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从心理反应、注意、意志、想象、情绪与情感、能力与记忆等诸多方面,揭示了歌唱与发声的内在艺术规律,从而为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提供心理方面的依据,并为广大学习声乐的学子找到科学的声乐学习方法提供帮助。3 儿童声乐学习的心理特点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儿童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21 心理状态概述(一)定义:心理状态是在一段具体时间内人的心理活动的总的特征 2,如聚精会神、兴高采烈、漫不经心、萎靡不振等等,是人对内外环境因素作用的反映,心理状态是由内外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歌唱者在演唱或练

3、习一首乐曲时的心理状态受到他对这首歌的喜好程度以及自身情绪状态、身体状况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或放松愉快或紧张生硬等等各种各样的状态状况。由此可见,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演唱歌曲,才能够发挥正常。(二)心理状态的客观性与主观性1、心理活动的客观性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心理活动受外界事物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没有客观世界就不可能有人类活动。所以,人类的心理活动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没有客观现实就没有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具有客观性。例如:当一个人看到某种事物而头脑里闪现出另外一个人的音容笑貌,这就是“睹物思人 ,当一个人受到外界环境的触动,产生内心情

4、感的波动这就是“触景生情“。 “睹物“、 “触景“反映的是客观现实, “思人生情”则反映的是一种心理活动,这些现象形象的说明了心理活动的客观性。2、心理活动的主观性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包括成年人、老人、儿童、他们都z 徐行效声乐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251。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第三章儿童声乐课堂中良好心理状态培养的五个方面31 学习动机的培养作为一名儿童声乐教师,光有精通歌唱的技能,技巧是不够的,还应学习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了解儿童学习声乐的动机,制定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把动机稳定在积极状态中,并能根据动机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改进方法,策略,始终保

5、持良好的声乐教学课堂环境、师生互动、融合、协调在一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激发儿童歌唱的动机呢?(一)开展教育启发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他们在最初开始学习时,对任何一门课程大都无明确的目的性,家长、老师让他们学什么就学什么,或自己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他们学习唱歌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最初并不是抱着我要把声乐学得怎么样好,我要把声音练得如何地美好的学习目的,而是全凭一种爱唱歌、想唱歌的冲动和欲望,这就是他们的学习动机,要把这种学习动机贯穿于儿童声乐教学的始终,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在学习声乐的开端教师要向同学们讲清楚学习此门课程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对儿童讲解歌唱的作用

6、,可以促进少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陶冶情感,净化心灵,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的作用,还可以抒发少儿爱祖国,爱人民的美好情感,给他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无穷的欢乐等,这种教育活动绝不能只是拘泥于形式、走过场,它是组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融洽师生关系,进入积极上课精神状态的必要之举。在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后,儿童就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把这种教育启发、渗透在儿童学习声乐的始终。儿童卢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第四章儿童声乐表演时紧张心理状态的调控近年来,随着声乐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从事声乐专业的专门学习,随之出现了各种规模大大小小的少年儿童声乐比赛、演出、考级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少年儿童检验自己的学

7、习成绩和专业水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评判标准。走上舞台,面对观众,唱上几首歌,对于一个技术娴熟,久经锻炼的专业演员来说可能相对容易,但他们也难免会出现上台紧张的状况,对于涉世未深的少年儿童就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有的儿童嗓音音质很好,平时也受到正规的专业训练,歌唱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一上舞台却由于心理状态的紧张而产生恐惧,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轻者的歌唱缺乏表现力,重者甚至会出现忘词,走音,失声,或者是头脑一片空白,什么也做不了的紧急状态。在少年时代,如果由于舞台紧张失去良好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就会让儿童产生自卑、胆怯的心理,做任何事都没有信心,甚至再也不敢上台歌唱和面对观众。因此

8、,作为从事儿童声乐教育工作的老师们应该认真研究儿童上台演唱时的心理特征,创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儿童摆脱舞台上紧张的心理状态。41 紧张心理状态的表现儿童在歌唱临上场前或上场后紧张心理状态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脸红,心跳加快,手脚出汗,口干舌燥。这是由于在紧张的硕十学位论文第五章 儿童在变声期时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变声期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一个特殊的生理阶段,对于学习声乐的儿童来讲更是一个特殊时期。处于变声期的学生,由于声带充血,发声持久性差,很容易疲劳,音色变暗,唱歌时感到很费力,因此很多学生因为唱歌时声音沙哑,高音唱不上去而丧失唱歌的信心,产生歌唱心理障碍

9、,针对这一现象,在变声期儿童的声乐教学中必须充分了解变声期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把变声期儿童的心理状态调节到最佳歌唱时所需要的状态,而另一方面又不伤害到他们变声期时脆弱、不稳定的嗓音。51 变声期儿童发声器官的变化特点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身高、体重快速增长,身体各部分器官开始迅速发育,出现第二性征,表现在发声器官上则是喉头、声带的急速变化,具体表现为:(一)男声的声带从幼童时的 6-_8 毫米长,逐渐增长到 2 卜 24毫米,并且在增长的过程中相对变宽变厚,喉结明显地突起,喉前后增长 1 厘米。但又由于喉部

10、软骨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声带的增长速度,迫使发声时声带被动的拉紧伸长,造成喉部软骨同声带及软组织儿童卢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结 语在多年的声乐教学与学习中,我深刻的认识 NJL 童声乐教育在整个声乐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它是声乐人才成长的摇篮。同时我也发现在教学中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对于教师“教“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对于帮助他们快乐、快速的掌握歌曲内容,提高声乐技巧有着很大的帮助,自然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取得教学成果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儿童声乐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在歌唱中获得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需要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和配合,经过对学生系统的、专业的心理训练,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

11、累经验才能获得。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儿童心理正处于发育阶段,控制能力差,教师的合理引导是很关键的,它赋予每一位儿童声乐教师神圣的责任,激励着他们不断的研究、探索、学习儿童心理学和儿童声乐心理学知识,针对儿童特点,找到灵活、有效的好方法。本篇论文是我这几年来从事儿童声乐教学的一些体会和总结,希望能给从事儿童声乐教育的同行们一些启示,同时也愿意听从教育界专家的批评指正。参考文献期刊类:(1)廖家骅儿童音乐心理的几个问题人民音乐,19849(2)文安平影响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的几个因素乐府新声,19903(3)刘沛音乐与儿童智慧及儿童的发展中华音乐文化教育,19962(4)黎国坤谈声乐教育心理学星海音乐学

12、院学报,19894(5)沙涛论良好歌唱心理状态的培养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1(6)杜蓓儿童的歌唱方法与歌唱心理初探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陈石萍少年变声期合唱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厦门教育学院学报19991(8)叶淳浅探青少年变声期的声乐教学人文社会科学20062(9)姜文胜声乐专业学生赛前准备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交响一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23(10)张益琴变声期学生歌唱心理障碍的形成及解决对策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25 。(11)叶蔚谈如何克服演唱时的紧张心理艺术教育,20053(12)马东风情感与音乐记忆简论中国音乐教育,1994(13)周海宏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几个心

13、理学问题人民音乐,19884(14)田传洋浅谈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歌唱的自信心滁州师专学报,20014(15)王岩淑歌唱心理状态浅析艺林漫话,20066(16)唐明务浅谈声乐表演中的虬医场” 美与时代,2006(17)董晓少年变声期的唱歌教学河南教育,20037(18)肖育军论变声期声乐教学中的“轻唱“训练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3(19)王绍灿浅谈儿童音乐素质教育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6(20)王海莲儿童歌唱训练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周口师专学报,199613(21)张德金儿童声乐教学点滴怀化师专学报,199413(22)彭子华声乐教学心理因素探索淮北煤炭师院学报社

14、科版,19944(23)孙玉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体会安徽教育,19993(24)张君仁皮亚杰认知阶段理论与儿童音乐教学祁连歌声,19983著作类:(26)吴雁泽全国少儿歌唱考级歌曲集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27)郁正民音乐教育心理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94(28)章姚姚音乐教育心理学中国妇女出版社,1998(29)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30)卢合芝、李敏娜音乐教育心理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31)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三环出版社,1983(32)曹理、廖裴言、廖家骅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33)邹长海歌唱心理学广

15、东: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34)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35)詹姆斯L穆塞尔、梅贝尔格连合著、章枚译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36)罗小平、黄虹编译最新音乐心理学荟萃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37)袁善琦儿童趣味音乐教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38)徐行效声乐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39)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40)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2)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育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43)赵梅伯歌唱的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44)刘朗声音教育手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45)钟维国童声合唱的训练与指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6)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47)秦和鸣心理学浅说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48)孙应康、凌培炎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49)klern,hermansinging techniqueNational music publisher,1972(50)Garaude,vai l lantmethode complete de chant paris18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