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串讲内容(二)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442099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串讲内容(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串讲内容(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串讲内容(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串讲内容(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串讲内容(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串讲内容(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串讲内容(二)(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计基础知识统计基础知识 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整理统计整理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是统计资料整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它能够区分( D )。A总体中性质相同的单位 B总体标志 C一总体与它总体 D总体中性质相异的单位2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 D )。A组中值 B组距 C组数 D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3按照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进行分组称为按品质标志分组。下述分组中属于这一类的是( B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 C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 D企业按职工人数规模分组4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关键是确定( D )。A变量值的大小 B组数 C组中值 D组距5全国总人口按年龄分为 5 组,

2、这种分组方法属于( A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按品质标志分组 D平行分组6对某校学生先按年级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 B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再分组 D平行分组7对某校学生分别按年级和年龄分组,由此形成的分组体系是( A )。A平行分组体系 B复合分组体系 C.二者兼而有之 D二者都不是8组距数列中的上限一般是指( A )。A本组变量的最大值 B本组变量的最小值 C总体内变量的最大值 D总体内变量的最小值9组距和组数是组距数列中的一对基本要素,当变量的全距一定时,组距和组数( D )。A没有关系 B关系不确定 C有正向关系 D有反向关系10等距数列和异距

3、数列是组距数列的两种形式,其中等距数列是指( C )。A各组次数相等的数列 B各组次数不等的数列 C各组组距相等的数列 D各组组距不等的数列11用离散变量作分组标志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应( B )。A重合 B间断 C不相等 D相等12某企业职工月工资收入最高者为 4260 元,最低者为 2700 元,据此分为六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B) 。(4260-2700)/6=260A.710 B.260 C.1560 D.348013在组距数列中,对各组的上限与下限进行简单平均,得到的是( A )。A组中值 B组平均数 C组距 D组数14在分组时,如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

4、限数值时,一般是( C )。A将此标志值单列一组 B将此值归入作为上限的那一组C将此值归入作为下限的那一组 D将此值归人作为上限的组或下限的组均可15将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使用的分组形式为( B )。A单项式分组 B组距式分组 C既可以是单项式分组,又可以是组距式分组 D以上均不对16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 B )。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 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C可以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组距式分组 D无法分组17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 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 170,则末组组中值为( C )。A.260 B.215 C.230 D.285 200+200-(170*2-200)

5、/2=23018统计整理主要是整理( C )。A历史统计资料 B统计分析资料 C原始调查资料 D综合统计资料19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主要区别在于( C )。A分组对象的复杂程度不同 B分组组数的多少不同C各自采用分组标志个数不同 D分组的目的和方式不同20分配数列包含两个组成要素,即( B )。A分组标志和组距 B分组和次数 C分组标志和次数 D分组和表式21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如重叠,则( C )。A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上一组 B与下限相等的标志值计人下一组C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人下一组 D与下限相等的标志值计人上一组22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 C )。A各组单位数与总单位数之比 B

6、各组分布次数的比率 C各组单位数 D总单位数23将某地区 30 个商店按零售额多少分组而编制的分配数列,其变量值是( C )。A零售额 B商店数 C各组的零售额 D各组的商店数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是将统计总体按一定标志区分为若干部分的统计方法。它( ABDE )。A是统计研究中的基本方法 B是在统计总体内部进行的 C是在统计总体之间进行D对总体而言是分 E对个体而言是合2统计分组有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两种,下述人口总体分组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 BD )。A按性别分组 B按年龄分组 C按文化程度分组 D按收入水平分组 E按居住地区分组3下表表示的分布数列的类型为(

7、 BCD )。按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职工人数506056070708080100102015合计50A品质数列 B变量数列 C组距数列 D不等距数列 E等距数列4对一些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不同分为三组:第一组为 80-l00,第二组为 100-120,第三组为 120以上,则会( ABE )。A若将上述各组组别及次数依次排列,就是变量分布数列B该数列的变量属于连续变量,所以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迭C此类数列只能是等距数列,不可能采取异距数列D各组的上限分别为 80、l00、120,某企业计划完成 100应归第一组E各组的下限分别为 80、l00、120,某企业计划完成 100应归第二组5.某地区

8、20052007 年粮食产量如表所示:200520062007该表属于( ADE )。A简单表 B简单分组表 C调查表 D分析表 E时间数列表6下列分组中,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 BCD )。A企业按所有制分组 B企业按产值分组 C企业按工人数分组D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E企业按隶属关系分组7统计分组是( AC ),A在统计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 B在统计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量分类C将同一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组 D把总体划分为一个个性质不同的、范围更小的总体E将不同的总体划分为性质不同的组8在次数分配数列中( CD )。A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 B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 l00 C各组频率大于

9、 0,频率之和等于 lD频数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 E频率又称为次数粮食总产量(万公斤)粮食作物耕地面积(万亩)亩产(公斤亩)1113041271.5124042267.6112804l275.19下面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 BCE )。A工厂按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B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C企业按所有制分组 D职工按工龄分组E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10统计整理的内容包括( ABCD )。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 B对各项指标进行分组综合汇总C编制统汁表与分析表 D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积累 E与上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展变化情况11报送统计资料的组织形式有( ABCDE )A邮寄报送 B电

10、活报送 C计算机远程传输 D使用磁介质报送 E网上直报12选择分组标志应考虑( ABC )。A研究目的与任务 B能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 C现象所处历史条件与经济条件D与过去的分组标志一致 E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13组中值的计算公式为( ADE )。A组中值=(上限+下限)2 B组中值=上限+下限2 C组中值=下限2+下限D组中值=下限+(上限-下限)2 E组中值=上限-(上限-下限)214将某班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分为 60 分以下、6070 分、7080 分、8090 分、90100 分共 5 个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E )。A某学生的成绩如果是 80 分,他应归入 7080 分这一

11、组 B第一组的假定下限是 50C相邻组组限是重叠的 D第三组组中值为 75 E它属于等距分组15在某厂工人按日产量(件)分组的变量数列中,下面正确的说法有( ABCDE )。A“日产量”是分组的数量标志 B各组工人的日产量数值是变量值或标志值C各组的工人数是次数或频数 D各组工人数的比重是频率 E分组变量是离散变量16按所起作用不同,统计表可分为( ABE )。A调查表 B汇总表 C简单表 D复合分组表 E分析表17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 ABC )。A分组 B汇总 C编制统计图表 D计算机录入 E计算指标值三、判断题三、判断题1.统计整理仅指对原始资料的整理。( )2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关

12、键一步。( )3分组标志是将统计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组的依据。( )4根据数量标志下的各变量值,很容易就能判断出现象性质上的差异。( )5各组次数占总体次数的比值通常称为频数。( )6.某一变量分为下述两组:15-20,2125,由此可以判断该变量为一连续变量。( )7.用组中值可近似地表示一组中各个体变量值的一般水平。( )8用统计表表示次数分布,各组频率相加之和应等于 100。( )9统计表是表达统计整理结果的唯一形式。( )10统计分组实际上是通过分组保持组内统计资料的同质性和组间统计资料的差异性。( )11.复合分组就是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组标志对同一总体进行的并列分组。( )12统

13、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1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14.统计整理是统计由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认识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15统计资料整理就是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汇总、分组,并按要求进行各种分析。( )16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17将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就是复合分组。( )18平行分组体系是要按照主要标志和次要标志对总体进行多次分组。( )19简单分组就是用简单标志进行的分组。( )20对连续变量数列,既可以编制成单

14、项式变量数列,也可以编制成组距式变量数列。( )21在同一变量数列中,组数与组距成正比关系。( )22分布(分配)数列是反映总体各单位分配情况的数列。( )23在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如果重叠,则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应该计入本组。( )24统计表的内容可分为主词和宾词两部分,前者是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后者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 )25在统计分组日中,频数实际上是各组标志值的加权,用以权衡各组作用的大小。( )26所谓统计分布,就是按顺序列出各组标志变量和相应的频率。( )27按品质标志分组可以将总体单位划分为若干类型。( )28统计汇总主要是计算标志总量。( )29组距式分组中每组包含多个变量值。( )30统计分布是指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31在变量分布中,各组的频率均大于 0 小于 l。( )32目前,对于大量统计资料,一般使用计算机汇总。( )33统计表的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