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之社会阶层的两大划分方法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437005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之社会阶层的两大划分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社会学之社会阶层的两大划分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学之社会阶层的两大划分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之社会阶层的两大划分方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传统理论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传统理论1.社会学对社会不平等的研究有两大理论渊源,分别是:社会学对社会不平等的研究有两大理论渊源,分别是:一是以马克思阶级理论为渊源的传统理论,一是以马克思阶级理论为渊源的传统理论,二是以马克思韦伯三位一体分层论为渊源的理论传统。二是以马克思韦伯三位一体分层论为渊源的理论传统。马克思的理论主要强调社会冲突的方面,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论更马克思的理论主要强调社会冲突的方面,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论更多的强调社会协调的一面。多的强调社会协调的一面。2.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内容:内容:1.阶级的含义:划分阶级的标准化是经济地位,特别是阶级的含义

2、:划分阶级的标准化是经济地位,特别是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2.阶级产生的条件:首先,以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前提,阶级产生的条件:首先,以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前提,其次,阶级的产生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相联系,私有制其次,阶级的产生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相联系,私有制使得对剩余产品的剥夺和占有成为可能使得对剩余产品的剥夺和占有成为可能3.阶级的内部关系和发展:同一阶级的社会成员具有同阶级的内部关系和发展:同一阶级的社会成员具有同样的经济地位和共同的利益,因此在社会表现的各个样的经济地位和共同的利益,因此在社会表现的各个方面容易取得一致,具有共同的可能性。方面容易取得一致,具有共同的可能性。4.私有

3、制社会的阶级斗争:私有制社会的阶级斗争:5.阶级的历史发展趋势。阶级最终随着私有制的铲除消阶级的历史发展趋势。阶级最终随着私有制的铲除消亡亡6.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具体化。阶层存在于阶级内部,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具体化。阶层存在于阶级内部,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相联系又相对独立总结:资本的私人占有以及以此为核心的各种生产关系是现代资本总结:资本的私人占有以及以此为核心的各种生产关系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深刻根源,因而也是社会冲突的主要根源。以资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深刻根源,因而也是社会冲突的主要根源。以资本主义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一旦消灭私有制就有可能大大缩小整个本主义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一旦消灭私有制

4、就有可能大大缩小整个社会的不平等差距,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相对平等。社会的不平等差距,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相对平等。新形势下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新形势下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3.西方的社会学分层理论西方的社会学分层理论1.韦伯的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从经济、声誉,权力三个角度综合韦伯的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从经济、声誉,权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考察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阶级是指经济状态和变化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人群,阶级差别主要是阶级是指经济状态和变化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人群,阶级差别主要是货币量的差别货币量的差别声誉

5、地位是指社会评价的高低声誉地位是指社会评价的高低权力地位就是是否拥有权力及权力的大小权力地位就是是否拥有权力及权力的大小2.帕累托的精英理论:帕累托的精英理论:存在精英人物,精英人物可以跌落到下层,下层也可以奋斗到上层。存在精英人物,精英人物可以跌落到下层,下层也可以奋斗到上层。不稳定性。理论图:执政层高于非执政层才能保持,否则非执政层不稳定性。理论图:执政层高于非执政层才能保持,否则非执政层就会上升为执政者。就会上升为执政者。与前者的区别与前者的区别精英理论借鉴:社会流动研究先例,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和视角精英理论借鉴:社会流动研究先例,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和视角将稳定性不平等变为暂时性不平等,从而构成关于社会稳定的平衡将稳定性不平等变为暂时性不平等,从而构成关于社会稳定的平衡机制的观点,提出其特定的社会内容,有借鉴意义。机制的观点,提出其特定的社会内容,有借鉴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