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在肝性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436984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在肝性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理科学实验教师预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者陈博职 称实验师日 期2012.11实验内容氨在肝性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见表表 氨中毒实验结果动物氯化铵用量 (ml/kg)中毒发生时间(min)中毒症状抢救效果实验兔1230呼吸急促,痛觉消失,角膜反射消失, 震颤,角弓反张死亡对照兔2050呼吸急促,痛觉不敏感,角膜反射减弱, 震颤,角弓反张震颤停止,角膜反 射恢复,呼吸平稳实验讨论:实验讨论: 肝性脑病是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神综合症。肝性脑病发作时脑组织无明显的 形 态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轻微的精神异常乃至昏迷。有关肝性脑病的发病有以下几种学说:氨中 毒学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GABA

2、学说等。本实验以氨中毒学说为基础,选择家兔制备肝 功能不全病理模型,观察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当肝功能丧失后,体内过多的氨无法代谢,导致血氨升高,过多的氨通过血脑屏障入脑,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脑组织造成损害:(1)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氨与脑内 酮戊二酸 反应生成谷氨酰胺,使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 酮戊二酸减少,以致 ATP 生成不足。ATP 不足, 导致脑细胞活动所需能量不足,不能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活动,从而引起昏迷。 (2)使脑 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脑氨增多可使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递质减少,抑制性神经递质增多,致 使神经递质之间的作用失去平衡,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发生紊乱。 (3)氨对

3、神经细胞膜有抑 制作用,能干扰神经传导活动。氨可能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引起肝性昏迷。 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家兔进行气管插管、十二指肠处插导尿管、肝结扎及肝 大部分切除;对照组的手术操作同实验组,但不进行肝结扎及肝大部切除。模型制备后,家兔 各项生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病理模型制备成功。然后通过十二指肠插管,每隔 5 分钟 向十二指肠注射 4ml 的氯化铵,由于十二指肠处溶液为碱性,氯化铵在碱性溶液中分解产生氨 气,引起氨的吸收增加。实验兔由于肝细胞大量破坏,肝功能不全,尿素合成发生障碍,血氨 升高。随着氯化铵注入量的增多,出现呼吸急促,痛觉不敏感甚至消失,角膜反射消失,当注 射到第

4、6 次氯化铵,家兔出现全身震颤,角弓反张等典型中毒症状。对照兔由于肝功能未受影 响,肝脏具有一定的代偿功能,因此注射到第 10 次氯化铵时才出现上述症状。 出现上述症状后,立即实施了抢救措施。一方面,给予谷氨酸钠溶液,其与氨反应生成谷 氨酰胺,使血氨降低;由于增加了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含量,有助于缓解中毒症状。另一 方面,同时在十二指肠处注入醋酸,使此处环境变为酸性,减少氨的生成,阻止其继续吸收, 也达到降低血氨的目的。通过抢救,实验兔死亡,而对照兔各症状有所缓解。结论: 1、肝脏在氨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2、氨在肝性脑病发病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 3、谷氨酸钠和醋酸对肝性脑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集体备课建议及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