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学》教案第五章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37436876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育学》教案第五章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语文教育学》教案第五章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语文教育学》教案第五章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语文教育学》教案第五章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语文教育学》教案第五章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育学》教案第五章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育学》教案第五章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语文教育学教案授课时间 2006 年 11 月 1 日、11 月 8 日 第 7、8 次课 授课章节第五章 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任课教师 及职称史 洁教学方法 与手段课堂讲授与实践性教学训练课时安排6使用教材和 主要参考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主编曹明海 钱加清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阅读教学的特点把握阅读教学的方法2、掌握记叙、议论、说明性文本和文学类文本的教学特点和基本方式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阅读教学的方法和各类文本的教学特点 2、 教学难点:议论性文本和诗歌、散文文本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 阅读教学的性质、特点与方法(一)阅读的性质、特点 1、阅读

2、是吸收,是从书面语言符号中提取信息的学习活动过程。 2、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 3、阅读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活动,它是一系列过程和行动构成的总和。(二)阅读教学的方法 1、精读。精读是对读物内容和形式做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的一种基本的阅 读方法。精读要求读者能通过推敲词句,准确地理清文脉,把握文本意义,体会文 本的思想感情,理解文本的构思及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2、略读 a 略读训练的内容:迅速捕捉关键性词句的能力、迅速摘出重点句、段及句、 段中心语的能力、迅速准确概括全文的能力 b 略读教学的方法:编写提纲法、摘画中心句、段或中心语的方法、运用法、 讨论或竞赛法 3、朗读 a 朗读教学

3、的内容 b 朗读教学的方法:示范法、技能训练法 4、默读 5、背诵 第二节 各类文本的教学2(一)记叙、议论、说明性文本的教学 1、记叙性文本的教学 a 了解文本叙述的人物与事件 b 掌握叙述的要素与结构 c 把握叙述的视角与方法 2、议论性文本的教学 a 把握文本论述的基本观点(即基本论点) b 弄清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即论述的过程与方法) c 明确文本论述的特点 3、 说明性文本的教学 a 理情说明顺序 b 把握事物特征 c 探讨说明方法 (二)文学类文本的教学 1、散文教学 a 散文的文体特征:把握主体情感的真实性和深层性 b 散文的品类及教学要点 记叙性散文:记叙性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

4、,它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段、生活场 景和细节的艺术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形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作者的生活激情为主,寓情于景,寄情于物,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也就是善于通过对景物的极尽描述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 生活激情。 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以阐述事理为主。散文的线索结构方式分析,散文的 意境构成形式分析。一是横向式的画面组合营构。二是纵向式的画面组合营构。 2、小说教学 a 引导学生分析情节结构:了解情节表现的特征、弄清情节发展的线索、弄 清构成情节的各个场面 b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手段的多样化特点分析、主次人物关系 的分析、描写人物基本方法的分析

5、 c 引导学生分析环境描写 d 引导学生分析叙述视角。在教学过程我们可着重了解三种叙述视角,即观 察性叙述视角、参与性叙述视角和全知性叙述视角 3、诗歌教学 a 把握诗歌的抒情特征:诗情的真实性、诗情的典型性 b 探究诗歌的意境创造:诗境的构成因素分析、诗境的形象特征分析 c 品鉴诗歌的艺术语言:引导学生分析富有表现力和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分 析诗的语言结构 4、戏剧教学 a 弄清戏剧的种类 b 把握戏剧的特征:演出性特征、集中性特征、剧场性特征 第三节 实践性教学:各类文本阅读教学试教练习8本节的实践性教学占用一次课 3 学时,学生也可在课外安排练习。 (一)学生自选文本,根据文本特点,编写试

6、讲教案(在课外进行) (二)选择 3 个有特色的教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试教。 (三)组织学生对试教情况进行评论和分析。3 3、 处理好文本,上好文体课,这是教学的温饱问题。处理好文本,上好文体课,这是教学的温饱问题。文本处理手法:如长文短教,难文浅教,浅文深教,美文趣教等。(长长文短教文短教 时间时间的脚印的脚印 )文体教学,找准角度,把握重心。(教艺自悟系列文题 融入文本,用足例子融入文本,用足例子一周教学花絮一周教学花絮 等,例: 满满井游井游记记 小插曲)弈弈 喻喻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一、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主观臆断、骄傲自大、强不知以为知的危害性,懂得凡事都要谦虚谨慎,勇于自省的道

7、理。二、学习本文借事喻理、层层深入的写法。三、掌握以下字词在文中的意义:数、易、失、是、非。四、背诵这篇课文。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一、本文借事喻理,逐层深入的写作方法。二、联系上下文,落实“数、易、是、非”等字的多种意义和用法。三、文章第三自然段拿下棋和事理作对比,论证事理的复杂性、模糊性。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事理方面的是非不像下棋那样明显,要勇于自省的道理。这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请学生自由谈谈看棋的乐趣9师:这样看来,看棋也是一种高尚的娱乐。你们可知道清朝有位学者钱大昕还从这看棋、下棋中悟出一番

8、道理,是什么道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十八课弈喻。二、解释课题“弈”,指围棋, “弈喻”,就是用下棋打比方。三、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课文四、正音正字1、先弄清生僻字,大屏幕上显示: 嗤 ch不逮已 di赧 nn訾 z2、请同学们找出这篇课文与平时读音不一样的,或者有多种读法的字。大屏幕上显示:一客数败 shu平心而度之 du甫下数子 sh 一着之失 zho竟局数之 sh 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zng五、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六、学习并表演文章叙事部分1、请学生结合注释,弄清故事的内容。注意“易”字的意思:辄欲易置之 易:改变,换个位置予颇易之 易:轻视2、指名学生讲述故事,其他同学补充纠正。3

9、、分析讨论提问:客人从观弈到对弈有何神态变化?提示:(大屏幕上同步显示)观: 嗤始易 对: 10竟赧提问:请同学用一成语来概括这种人提示:眼高手低提问:作者意识到自己“眼高手低”没有呢?从文章哪里可以看出来?提示:意识到了。从“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一句中可看出。4、用哑剧形式表演这个故事。要求在表演中体现出对“嗤”“易”“赧”这几个词的理解。5、品味“嗤”、 “易”、 “赧”:“我”观棋时“嗤”。一个“嗤”字,活画出“我”盲目自高自大的神态。客人请“我”的态度是“易”,即轻视客人,自以为稳操胜券。最后下输了,一个“赧”字,刻画出“我”羞愧脸红的神态。6、小结:这一段写“我”看棋时眼高

10、,下棋时手低的事实,为下文议论作准备。七、学习并探究文章议论部分(一)学习第二段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2、明确:从下棋里作者联想到什么?提示:读书、求学的得失。3、明确“然试易地以处”中“易”字的意思。4、学习“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 ”5、找出这段中的二个反问句,理解其意义,并分析其作用。提示:(1)吾果无一失乎?意为:“我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失误吗?”此句有力地11指出自己也会有错误的。(2)何暇论人哉?意为:“(自己检查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时间, )又哪里有时间论人家的短长呢?”这句话的正面是说:我不要论人家的短长,我自己有过失。强调了要多检查自己的错误,

11、不要专门去找别人的失误。6、学生齐读第二段,注意断句和语气。7、小结:第二段承上文,由下围棋,联想到治学明理,应谦虚谨慎,亦应多考虑自己的失误。(二)学习第三段1、教师范读第三段2、提问:为什么棋艺的优劣易判断,道理是非难于判断?提示:因为棋艺的优劣、高下人们都看得见;而事理方面的问题,是非标准不那么清楚,所以难于判断。提问:既然事理方面的是非难于判断,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对待它们呢?生议:要辩,因为真理不辩不明。3、分组讨论此段中的“是”“非”的意义和用法,并提示文意。 (大屏幕上显示):各是其所是 是:肯定,认定 是:对的各非其所非 非:否定 非:错的谁能定是非之真 是:正确 非:错误

12、一着之失 失:失误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 失:表面看来是错误124、了解作者对待事理方面的是非采取的态度,并评议。提示:作者对待事理方面的是非的态度是“不辩”。有他的道理,作者是针对当时的某一种特定的情况:有些人眼高手低,强不知以为知,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不自己检查自己的错误。于是提出由于事理的复杂性、模糊性,不需要空头争论、专门打嘴巴子官司这是一家之言,在当时和现在都还有其积极意义。5、竞争背诵第三段八、讨论概括文章主旨本文借下棋的事来讲治学、事理方面的道理。目的是警戒主观臆断,骄傲自大,强不知以为知的人,说明凡事要谦虚谨慎,勇于自省。九、发散思维训练请同学们说出从这个故事中还可引出哪些观点

13、。提示:看事容易,做事难;轻敌者必败;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重在参与;成亦欣然,败亦可喜。教师评价、小结:一个故事可以从多角度来挖掘主题,进行理解,即“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人看可以得出不同的观点。十、积累沉淀,限时背诵十一、体悟传达,全班在古乐声中背诵全文十二、课外作业,素质能力培养请会画画的同学,把第一段所叙的故事画成一幅或一组漫画;会编小品的同学把第一段所叙的故事编成一个小品,要注意人物的对话和情态;会讲故事的同学把第一段改写成一个 300 字左右的故事。附:板书设计二八二八 弈弈 喻喻(清)钱大昕13观: 嗤始易竟赧学 谦谦虚虚谨谨慎慎理 勇于自省勇于自省语文教育学教案复习思考题、作

14、业题:1、记叙性文本、议论性文本、说明性文本的教学特点是什么?2、通过教案编写练习和课堂试教与评论获得哪些教学认识?对:弈喻2下次课预习要点 1、 了解写作教学的基本理念、把握写作教学的基本内容2、了解写作教学的基本程序实施情况及教学效果分析1、学生对各类文本的教学特点,特别是文学类教学文本的特点获得了具体化的把握 2、通过教案编写练习和课堂试教训练提高了学生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发生了由胆怯到大 胆的转变,有了等台上课的自信心,为教学实习做了准备3、学生大都积极要求登台试教,但存在课时不足和课外安排困难的问题学院审核意见学院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邶风邶风静女静女2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一、

15、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二、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三、训练学生朗诵古诗的能力。四、运用改写的方式,激发学生学诗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一、培养学生朗读古诗的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二、运用改写的方式,激发学生学诗写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 一读感知二读理解三读赏析四读创造 教学设想教学设想 采用“一读感知二读理解三读赏析四读创造”四步语感教学法。利用多媒体配合教学,适时展现画面,配合乐曲,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改变过去古典诗歌教学中解释字词、翻译诗句,把握文章内容的方式。让学生用现代汉语改写诗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供示例,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改写指导,让学生了解要求,掌握方法,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去解读诗歌,进行再创作;当堂写作,及时交流反馈,在全班召开小型的优秀的改写诗作朗诵展示会,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其语文素质。 教学时数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一、营造氛围,导入课文(背景音乐在水一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爱情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的情感,也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