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中间投入 1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436710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中间投入 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工业中间投入 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业中间投入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中间投入 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中间投入 1工业中间投入的定义 工业中间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 动而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服务费用包括支付给物 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的服务费用和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 (保险、金融、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的服务费用。 2工业中间投入的确定 须遵循的原则: 一是必须是从外部购入的,并已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 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二是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 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三是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

2、须与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即计入工业 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必须是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的价值。 3工业中间投入的分类 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的对象可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中间劳务投入两部分。 a.中间物质投入:是指 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外购的各种物质产品的价值和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费用,包括外购的并在本期 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向外单位支付的运输费、邮电费、加工费、修理费、仓储费等。 b.中间 劳务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各种服务费用,这些费用构成非物质生 产部门收入的一部分,包括利息支出、广告费、保险费、职工教育费、差旅费等。 工业中间投入按照

3、 具体内容,分为直接材料厂、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和利息 支出五大类。 a.直接材料: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用配件、外购 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资料可直接取自会计产品成本核算的“直接材料”科目。 如企业未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成本核算科目,则可从会计“生产成本”科目的供方发 生额中,将属于直接材料消耗的项目汇总取得。 b.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修理费、物料消耗、 低值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运输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保险费等。 可从会计“制造费用”科目中

4、查找计算,也可用“制造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 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出中间投入价值。 c.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办公费、运输费、 修理费、物料消耗、递延费用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绿化费、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土地损失补偿 费、排污费、工会经费、财产保险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可从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 “管理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效益工资(指工效挂勾企业按规定提取的新增效益 工资) 、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财产保险费、待业保险费、折旧费、税金(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 使用税、印花税) 、矿产资源补偿费以及上交给国家和地

5、方的各种规定费用的办法倒算取得。 d.销售费 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运输费、包装费、办公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租赁费、展览费、 保险费、广告费、差旅费等。可从会计“产品销售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产品销售费用合计”减 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取得。 e.利息支出:是指企业生 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减利收入) 。可根据会计“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计算。 4工 业中间投入的具体计算方法 a.正算法:即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属于中间消耗的部分分 别相加(中间物质消耗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 ,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得出工业中间

6、投入总和。 b. 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合计减去该三项费用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如工资、福利 费等,倒算出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消耗,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出,得出工业中间投入总和。在实际操作过 程中,采用倒算法计算比较简便易行。 本期应交增值税 本期应交增值税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 内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其计算公式为: 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进 项税额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1)销项税额:是指企 业在报告期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 2)出口退税:反映企业适用零税率的货物, 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

7、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而收到退回的税款。 3)进项税额转出数:反映企业购进货物、在制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 抵扣,按规定必须转出的进项税额。 4)进项税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 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5)减免税额:反映企业在报告期按国家规定直接减免的增 值税。 6)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反映企业报告期内按国家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 税额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 7)年初(末)未抵扣数:是指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才会出现 未抵扣数,年初(末)未抵扣数必须小于等于零。 上述增值税计算公式中

8、的项目均可以从会计的“应 上交应弥补款项表”中的有关项目取得。 小规模纳税企业,不分列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其本期应交 增值税直接以销售额乘以征收税率()计算。 有出口退税的企业,如果出口退税出现跨年度的情 况在计算出口退税时,应加以调整,按本年应得出口退税计算,调整后应交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 本 年应交增值税本年销项税额(现价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本年进项税额(原材料消费总值/原材料购进总值-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当企业的应交增值税出现负数时,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作为“”处理。固定资产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渐损耗(包括有

9、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 的那部分价值,即为补偿生产中所耗用的固定资产而提取的价值。固定资产折旧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按 规定比率提取的基本折旧;另一部分是为恢复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已损耗部分的价值恧生的大修理费用。 本项中的基本折旧部分可从工业统计报表中“财务状况”表的“本年折旧”项直接取得,也可根据会计“财 务状况变动表” (年报)中“固定资产折旧”项“金额”栏取得;大修理费用部分由于资料取得比较困难, 这部分费用可暂不计算。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而从生产单位得到的各种工匠报酬。 劳动者报酬有三种基本形式: 一是货币工资,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各种工资、

10、奖 金、津贴、补贴等; 二是实物报酬,即用人单位以免费或低于成本价提供给劳动者的各种物品和服务 等; 三是社会保险,指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直接向政府和保险部门支付的失业、养老、人身、医疗、家 庭财产等保险金。 本项可根据统计或会计资料分析归纳取得。主要有: 、工资:根据工业统计 报表中“财务状况”表的“主营业务应付工资”项直接取得,也可根据会计“应付工资”科目中本期转入 “生产成本” 、 “制造费用” 、 “管理费用” 、 “产品销售费用”科目的应付工资贷方发生额归纳取得。 、福利费:根据工业统计报表中“财务状况”表的“主营业务应付福利费”直接取得,也可根据会计“应 付福利费”科目的贷方发生额中从

11、“生产成本” 、 “制造费用” 、 “管理费用” 、 “产品销售费用”科目中提取的 福利费计算。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 14%提取,如企业未提足或超过 14%,则按实际数填 报。 、保险费:根据工业统计报表中“财务状况”表的“劳动、待业保险费”项直接取得,也可根 据会计“管理费用”科目或“管理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等项归纳取得。一般情况下此 两项保险按工资总额的 25%提取,如企业未提足或超过 25%,则按实际数填报。 生产税净额:指企 业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与政府向企业支付的生产补贴相抵后的差额。 生产税是政府向企业征收的有关 生产、销售、购买、使用物质产品和服务的

12、税金,包括各种利前税。生产税有三种形式:一是含在物质产品 和服务价格中的,由企业向政府缴纳的税金,如产品税、营业税等;二是不含在物质产品和服务价格中而由 购买者直接缴纳并由企业代征的税金,如烧油特别税、特别消费等;三是依照规定向政府支付的有关费用。 生产税主要包括:营业税、产品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车船使用税、 印花税、烧油特别税、土地使用税、进口税、特别消费等,以及按规定缴纳的各种费用,如水资源费和水、 电、煤附加等。 生产税可根据工业统计报表中的“财务状况”表或会计报表的“损益表”中“产品销 售税金及附加”项(包括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

13、源税和教育费附加)和“管理费用” 科目中的税金项(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 ,及会计“应交税金”科目中的烧油特 别税、特别消费税、盐税等项的本期应交数计算取得。缴纳的各种费用可根据企业有关会计资料相找。 生产补贴是政府既为控制价格又要扶持生产而支付生产部门的补贴,包括价格补贴和亏损补贴,资料可从工 业统计报表中的“财务状况”表或会计“损益表”中的“补贴收入”项取得。 营业盈余:指社会总 产品扣除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后的剩余部分。 工业企业的营业盈余计 算公式为: 营业盈余=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对 于生产周期不长,期初和期末的自制半成品、生产品价值变动不大的企业、也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营业盈余=营业利润转作奖金的利润 关闭和停产的企业,只统计关闭和停产以前所创造的工业增加值。 如果某些关闭和停产企业,在主要产品停产以后,尚进行一些小商品生产,则这部分小商品生产的增加值仍 应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