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答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430423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药剂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生物药剂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药剂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药剂学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 1 表观分布容积是指当药物在体内达动态平衡后,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比值称为表观 分布容积。 Vd 可用 L/kg 体重表示。 2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率,用F 表示, F=(A/D)X100%。 3 生物半衰期简称 血浆半衰期,系指药物自体内消除半量所需的时间,以符号T1/2 表示。 4 是指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5 首过效应,指某些药物经胃肠道给药,在尚未吸收进入血循环之前,在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 而使进入血循环的原形药量减少的现象,也称第一关卡效应。 6 肾清除率是指两肾在单位时间(每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某种

2、物质完全清除出去, 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称为该物质的肾清除率。 7.消除的含义:8.AUC 指时量曲线下的面积,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积分值,它与吸收入体循环的药量 成正比,反映进入体循环药物的相对量。 二填空题 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 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效(包括疗效、副作用和毒性)之间关系的一门药剂学分支学 科 2. 生物利用度的主要参数包括: 血药浓度 - 时间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max); 峰浓度(Cmax)。 3.药物在体内的转运方式主要有:膜孔扩散和脂溶扩散 ,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 4.AD

3、ME 过程是指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5.细胞膜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所组成,其主要特点有磷脂双分子层和透过性。三判断题 1.错 2.对 3.对 4.错 5.错 6.错四问答题 1.何谓生物药剂学?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包括哪些内容? 答: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 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效(包括疗效、副作用和毒性)之间关系的一门药剂学分支 学科2.简述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答:1).给药途径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吸收的速度及程度必然不同。同一种 药物,如先锋霉素,静脉注射就比肌肉注射吸收速度要快,而肌肉注射则比口 服吸

4、收速度要快,而且完全。2.)服药的方法不同。同一种药物,饭前、饭中、饭后服用各有讲究。有 的人把本应饭前吃的药改为饭后服用,怕药物引起胃肠刺激。但就吸收而言, 还是空腹吸收速度快,吸收完全。3).药物剂型决定吸收速度。如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有短效、中效、长 效之分,因为制剂不同,吸收速度也不同;又如各种缓释片剂,能在 12 小时 或 24 小时内以平均速度向体内释放;再如,抗心绞痛的硝酸甘油片剂,决定 它的吸收速度是舌下含咽而不是口服。4).机体胃肠障碍和微循环障碍。有些药物在胃肠道中很不稳定,容易被 胃液或肠液破坏。腹泻也可造成药物吸收不完全。再就是休克病人微循环出现 障碍,药物吸收速度就必

5、然减慢或停滞。 3. 提高固体制剂药物溶出度的药剂学方法有哪些? 答:选择适宜的辅料,增加亲水性辅料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促进药物的溶出;改进制备工艺,增 加药物的分散面积,更有利于药物的溶出。选用优良的辅料,添加表面活性剂,运用适宜的 助流剂,选用优质崩解剂 4. 药物转运机制有哪几种?主运转运有哪些特点? 答:药物的转运方式主要有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和其他转运方式。被动转运 指药物自生物膜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另一侧进行的跨膜转运。包括简单 扩散和滤过。被动转运的作用力来源于膜两侧的药物的浓度差势能,势能越大转运动力越 大,也称为顺浓度梯度转运或下山转运 ,大多数脂溶性药物属于此种转运方式。 主动转运 指药物不依赖膜两侧浓度差的转运,可以由生物膜的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 的一侧转运,形成药物在特殊部位的高浓度聚积,因而又称为逆浓度梯度转运或上山转运。 少数药物和关键离子(如 Na+、Ca+、K+)依赖机体特有的载体转运系统(酶或离子泵) 消耗能量 ATP 进行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的特点为:需要载体,载体对药物有特异性和选择性;需要消耗能量;受 载体转运药物的最大能力的限制,因而有饱和现象;同一载体同时转运不同药物时,有 竞争性抑制现象;当膜一侧的药物转运完毕后转运即停止。 五.单项选择题1.D2.A3.D4.B5.C6.A7.C8.D9.C10.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