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430056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厦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厦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厦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厦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厦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厦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20112021 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等文件精神,结合厦门大学“十二五”规划和2021年远景规划,特制定本计划。一、指一、指导导思想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

2、鸣”方针,坚持学科引领、质量导向、协同创新、追求卓越、服务发展,通过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计划、学科实力提升计划、人才团队建设计划、学术平台建设计划、重大项目培育计划、学术精品培育计划、科研评价体系和学风建设计划、政策咨询和社会服务计划、国际化战略和“走出去”计划,努力开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二、建二、建设设目目标标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工作部署,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机制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协同创新中心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为载体,加快转变我校哲学社- 2 -会科学创新方式,进一步提升我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到2015年,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年

3、均科研经费达1.5亿元以上,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5名,整体实力进入全国高校前6名。到2021年(建校百年之际),经济、管理、法学等若干学科方向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若干研究领域凸显特色优势,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厦大学派”,建成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增强学科整体实力。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发展应用学科、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尽快形成新的学科优势,构建特色鲜明、实力雄厚、优势明显、充满活力、富有竞争力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群。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人才引进与培养,造就若干学贯中西、享誉国际的名家大师,集聚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学术

4、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者,形成一批视野开阔、学风优良、功底扎实、勇于创新的学术团队。产出高水平创新成果。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完善基地管理机制;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构建质量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推出一批代表各自领域最高水准的标志性成果,培育学术精品和传世力作。提供一流社会服务。以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导向,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成- 3 -果转化应用,加强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开展实质性、高水平合作,为其提供高水平的决策咨询服务,形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学

5、术高地和国家“智库”。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和“走出去”计划,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开展高水平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三、重点建三、重点建设设任任务务和主要和主要举举措措(一)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一)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计计划划1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深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基本观点研究,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深入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大力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为推进马克思主义

6、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积极贡献。2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建设和精品教材建设。扎实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重点教材编写和使用工作,研究制定“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及时、全面、准确体现十八大精神和最新理论成果,对教材所涉及的任课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培训。重点建设一批使用范围广、教学效果好、影响面大的“十二五”规划教材等系列精品教材。3扎实做好“科教结合,寓教于研”工作。充分发挥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和优势,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4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动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精

7、品课程,鼓励名师名家开设名家讲坛,开设“国学”与“地方文化”系列通识教育课程,组织编写一批高质量的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读物,积极宣传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传播科学理论,满足学生和公众对文化素质教育的需求,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二)学科(二)学科实实力提升力提升计计划划1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依托“985 工程”和“211 工程”建设,加强经济、管理、法学等学科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强化主流地位,提升国际竞争力,争取若干学科方向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强历史、教育、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建设,不断汇聚高端人才,提升整体实力,力争在新一轮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评估中

8、取得新进展。2彰显学科特色和优势。在中文、外文、哲学、政治、新闻传播等有基础、有特色、有前景的学科中选择若干方向进行重点建设,着力夯实基础,尽快形成优势,力争在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取得新突破。扶持民族学、社会学、艺术学下相关学科等学科建设,明确发展重点,汇聚学科队伍,着力提升实力,努力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大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发挥我校多学科综合优势,推进跨学科研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哲学社会科- 5 -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在海洋人文、能源经济等领域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三)人才(三)人才团队团队建建设计设计划划1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做好重点学科和重

9、要学术领域的人才引进工作,汇聚一批在国际和国内具备较大学术影响力和科研竞争力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科带头人和战略科学家。到2015 年末,努力实现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学术平台均各拥有中央“”入选者、 “”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战略性人才至少 1 名。2加大中青年人才引培力度。坚持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并实施中青年学者引进和培养专项计划,切实加大中青年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十二五”期间,重点引进和培育 100 名左右 45 岁以下的优秀中青年创新型人才,使这些人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的

10、新一代学术带头人。3创新人才组织模式。大力推进“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建设, “十二五”期间,培育 2040 个青年学者学术创新团队,重点打造 10 个左右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团队,带动教学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四)学(四)学术术平台建平台建设计设计划划1加强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以新一轮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为契机,继续加强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力争- 6 -到 2015 年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数增至 78 个;依托重点研究基地,建成 10 个左右各具特色的专业数据库。完善重点研究基地管理体制与机制,不断提高重点研究基地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决策咨询方面的能力,特

11、别重视重点研究基地在科研创新能力、产出高质量和原创性研究成果方面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重点研究基地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咨询功能。继续支持其他部委和省级研究基地建设。2构建协同创新中心。紧抓“2011 计划”重要机遇,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以协同创新为目标,通过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行业产业以及国际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培育建设 35 个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汇聚多学科人才,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使之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主力阵营。3加大对重点研究基地、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平台的支持力度。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若

12、干具有重大意义和重大影响的研究机构,推进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转变。(五)重大(五)重大项项目培育目培育计计划划1加大重大项目支持力度。加大对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支持力度。 “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 3050 项重大研究项目。2. 加大培育重大科研成果。通过设计重大项目、组织教师竞- 7 -标重大项目等方式,不断增强我校教师承担国家和中央部委、地方政府等重大项目的能力,力争推出一批对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一批能够产生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应用研究成果。3支持教师承接重大

13、项目。重点支持跨学科研究、综合研究和战略预测研究,为重大项目的首席专家提供更好的研究条件,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支持重大项目的研究。(六)学(六)学术术精品培育精品培育计计划划1组织出版南强精品丛书。搜集和整理厦门大学建校以来产生的具有重大学术影响的科研成果,通过严格遴选和评审,由学校资助出版。2支持教师发表高水平学术成果。制定重要学术刊物目录和重要出版社目录,支持教师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出版高质量学术专著(尤其是外文专著),进一步扩大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影响力。3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建设。继续支持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首批入选期刊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的名刊大刊建设,加强对本

14、校其他专业性学术期刊和各种学术集刊的管理与支持,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深化出版机制改革,切实提高刊物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按照“一流期刊、一流学科”的目标,不断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地位。(七)科研(七)科研评评价体系和学价体系和学风风建建设计设计划划- 8 -1强化科研成果评价的质量导向。在重视科研成果和科研经费数量的同时,更加重视高质量、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以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研究项目在科研评价中的标杆作用,在职称评审中引入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对在一般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以及在国外非英语国家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给予适当评价,并在职称评审和职务聘任中得到体现。完善学校哲学社会

15、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制度,对原创性、高水平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实施奖励。2建立分类学术评价体系。对基础研究成果,着重评价成果的创新性和学术影响力;对从事基础研究的教师和科研团队,适当延长考核时间。重视学术专著在科研成果中的地位,鼓励教师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对咨询报告等应用研究成果,着重评价其实际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对从事重大应用研究项目的教师在政策上予以鼓励。对艺术创作类成果,着重评价其成果的转化和社会服务功能,重视艺术创作类成果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效果,鼓励艺术类教师积极挖掘艺术作品的学术价值。3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不断完善学风建设体制与机制,从体制上推动学风建设机构独立处理学风问题;学校

16、在经费、工作场所方面为学风建设机构提供必要的便利;学校党、政机构积极配合学风建设机构开展工作,提高学风建设机构对学风问题做出决定的权威性。(八)政策咨(八)政策咨询询和社会服和社会服务计务计划划1打造若干国家级“智库”。着力服务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 9 -战略,加强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东南亚问题、能源发展战略等领域以及国别与区域问题研究,加大力度支持台湾研究院、南洋研究院、教育研究院建设,加快建设南海研究院。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成为国家和海西发展高水平的“智囊团”和“思想库”。2强化教师服务意识。鼓励我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基础研究中长期重大专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发展报告项目的专家学者每年提交专家建议,拓展与中央有关部门及国家各部委、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合作,使更多的研究成果被党和政府部门采纳。3深入拓展战略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势,积极主动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研究项目;与企业开展长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