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429480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摘要】幼儿数学学习中的操作体验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很多心理学家和教育者的推崇。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确实对幼儿的发展存在着较高的价值,不仅促进幼儿智能的发展,还促进幼儿多种品质的发展。笔者借此旨将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拟推广于幼儿园数学教育。【关键词】幼儿数学 操作性活动 发展价值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向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是幼儿生活和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能为其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幼儿数学学习中的操作体验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很多心理学家和教育者的推崇。一、 相关理论的启发与领悟皮亚杰“发生认识

2、论”让我们了解,幼儿的认识发生和智慧起源于对客体的动手操作,幼儿的智慧是幼儿的动作结构逐步内化的结果,幼儿对客观材料的操作是他们思维的关键,数理逻辑经验是在动手操作中形成的。维果茨基的发展观帮助我们了解了心理活动的内化性发展趋向和操作性学习活动外显性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而明确了操作性活动的心理特质和在认知发展中的地位,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影响儿童动作发展与操作性活动的社会与教育因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我们知道儿童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主体,通过操作性活动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费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观点指引我们: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现实,存在于生活的现实,服务于生活的现实。数学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构建自己

3、的数2学现实。二、 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的概念和特点所谓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是指幼儿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材料,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 ,从而获取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操作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可分为示范性操作、验证性操作、探索性操作、发散性操作,按其组织形式又可分为集体操作和个人操作。操作活动可与分类、排序、比较、分合、计数、计量等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幼儿通过摸、画、剪、拼、排、贴、拉、投等操作活动,促进大脑积极思维。三、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一)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促进幼儿智能的发展1、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促进幼儿对事物认知能力的发展

4、如果教师专门性地教幼儿认识生活中的物品,也许,幼儿只是认识物品的单一信息,幼儿只是进行机械记忆,很难唤起他们对多种物品及其多种信息的兴趣。然而在操作性学习中,幼儿主要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材料,和材料产生相互作用,调动自身的很多积极因素,又有同伴间的相互影响,不仅学习了数学知识,还认知了材料的名称、颜色、形状、大小、用途、材质、事物间的关系、事物的迁移等。2、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促进幼儿感官能力的提高在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很多幼儿亲自感知体验、自由尝试发挥的机会,幼儿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如,幼儿通过摸、画、剪、拼、排、贴、拉、投等操作活动获取数学经验,同时训练了幼儿的触觉与运3动觉

5、,发展了小肌肉群的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促进大脑的发展;幼儿对各种操作材料进行观察、对比,训练了幼儿的视觉;幼儿通过听一听、闻一闻等发现数学问题,训练了其听觉、味觉。3、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促进幼儿注意力的提高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36 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此年龄阶段的幼儿,集中注意的时间是很短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运用幼儿感兴趣的刺激物或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刺激,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会延长。操作性学习是提供材料给幼儿体验,是自行进行认知建构的活动,这些操作材料,这些操作活动能诱发幼儿的兴趣,吻合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他们自觉延长“工时” ,

6、促进了幼儿有意注意能力的提高。4、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处于幼儿期阶段的幼儿的观察力是较低级的。操作性活动中,有教师示范性操作,有幼儿自行操作。不管哪种操作,教师都给幼儿提供了观察的机会。幼儿的操作不是随意性的,有明确的目的,有操作规则。幼儿不断摆弄物体,从最直接处开始观察,观察伴随思考、对比,一步步慢慢深入,揭示操作性材料与数学的相关关系,发现数学规律。幼儿的观察目的加强了,观察的细致性增加了,观察的概括性提高了 。5、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促进了幼儿言语的发展操作性学习中,不仅仅是幼儿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幼儿主动学习语言的过程。操作性学习前,教师要阐明相关操作目的、操作要求

7、与规则,这环节已经帮助幼儿学会听语言,积累数学语言;操作过程中,幼儿4开始观察、认知材料,形成物品基本概念;幼儿操作性活动中会产生自言自语,把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动作语言过渡到用简单的数学语言表达;同时幼儿间也会经常在操作中讨论交流。操作后,教师请幼儿汇报自己的体验结果。如:一幼儿说:“我用三块三角形和一块长方形积木搭了一艘船。 ”在操作活动中能使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有关数、量、形能够由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的语言,用数学的语言来表现生活中的问题。6、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发展36 岁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主要依靠表象。操作性学习旨在提供幼儿合适的材料,自己摆弄,实践,进行探索。操作

8、分为验证性操作,探索性操作和发散性操作。幼儿动手操作中,通过对材料“力”的作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大班幼儿学习“5 的组成” ,幼儿通过摆弄材料,得出有 6 种组成方式,找出了递减、递增的规律,懂得了一定的数理逻辑关系,形成和发展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些幼儿数学问题含有数量关系、分类、排序、对应、空间等,需要参与比较、类比、归纳,在操作中,幼儿摆弄、观察、发现、探索,不同层次思维内容都得到训练与开发。(二)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培养幼儿多种良好的品质1、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培养了幼儿主动学习的品质皮亚杰认为,动作是智慧发展的源泉,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任何知识都发源于动作,因此,建构主

9、义的数学教育主张在数学活动中提供一定的实物材料,通过儿童自身的实践,以作用于物体动作的足够经验和体验为基础,借助被操作的物体获得经验,并从类似的多种经验中提升5概括,逐步建构起抽象的数学概念。如:教师在教授大班幼儿“数量守恒”时,把等量的水倒入不同容积的杯中,问:它们装的水一样多吗?然后把操作材料分发,让幼儿实践操作。幼儿通过亲自操作,不断实验、实践,讨论,有了奇妙发现,得出了“数的守恒”概念。幼儿借助实物,反复以作用于物体动作的足够经验和体验为基础,建构起了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长期经过这样的训练,幼儿的这种学习行为就会成为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模式,从小养成主动学习、主动发现、自我建构知识

10、的良好品质,必定会为将来更高级的有效学习奠定基础。2、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培养了幼儿创造性的品质操作性学习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合适、充足的操作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操作的机会。借助实物,教师适时的启发引导,幼儿充分想象,参与了再造想象、创造性想象元素构建数学经验。操作性学习活动同样给予幼儿充足的操作时间。教师不妄加干预,不随意指挥。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能,在这样自由度十足的环境里,幼儿自由思考、轻松探索、积极发现,大胆创造。如:教师提供不同的几何图形,请幼儿拼不同的造型。幼儿拼出了别墅、 “神州七号” 、小鸟、机器人、衣服、汽车、鲜花等等;在教授“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时,幼儿用不同操作材料大胆尝试,得

11、出了多种测量同一样物体的的方法。3、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培养了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的组织形式有集体操作和个人操作。幼儿的集体操作其实也是一种合作学习,操作中允许幼儿有同伴间的交流、讨论。操作讨论中往往有意见分歧的时候,教师适时回避,让幼儿学会商量、6解决;在集体操作中,幼儿间的能力差异也会体现出来,这种学习活动促进了幼儿彼此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4、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培养了幼儿的意志品质幼儿期幼儿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能力是较差的。在操作性学习活动中这方面的品质会得到培养。教师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发操作材料的,没有分发到的幼儿要学会等待。在操作活动前,教师会明确操作

12、规则和要求。每个幼儿都有好奇心和好玩心,不遵守操作规则, “我行我素” ,自创一套。教师会警告或采取措施,因此幼儿会逐渐形成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幼儿难免会遇到困难。如:在教小班幼儿认识数量“大小”时,教师发给了每个幼儿一堆大小不等的积木,比比谁搭的积木高。幼儿开始不懂得大小概念,更不懂得大小运用原理,任意搭,屡次失败。教师不断鼓励启发,幼儿不断尝试,一次比一次搭的高,一个比一个搭的高。幼儿兴奋,终于建构出数学的“大小原理” 。在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中培养了幼儿学习的坚持性,同时也培养了人生发展需要的特质意志品质。【参考文献】1、 陈国眉 主编学前心理学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6月第一版2、吴慧鸣 操作性原理及其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J 学前教育研究1995.63、梅纳新 主编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57月 第一版4、周采 杨汉麟 主编 外国学前教育史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7 月 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