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际化助推质量提升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428100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国际化助推质量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以国际化助推质量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国际化助推质量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国际化助推质量提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以国际化助推质量提升以国际化助推质量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高等教育也大大地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时至今日,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突破了简单的国际间的迎来送往和师生的进进出出,而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IAU)所下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这一变化所引发的高等教育的变革浪潮正扑面而来。今天,我们谈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就必须置身于高等教育国

2、际化的语境中进行前瞻思考,以国际化助推高等教育观念更新、模式革新和制度创新,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一、重塑质量观和人才观一、重塑质量观和人才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从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两个强烈的信号:一是国际化成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传统的大学以向本国或本地区的大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为使命,而国际化则意味着大学被引入到国际范围的竞争中。今天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期待,也已经不再是一所大学、一个国家的质量标准,而是上升到“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

3、水平”等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这就要求要把学校的发展放到国际大坐标系上进行比较和检验。二是国际化为人才培养目标注入新内涵。对于教育国际化视野下人才培养目标来说,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具备国际交流、理解、合作、竞争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革,提升人才的国际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劳动力跨行业的流动将会大大增加。为此,高等教育要建立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成为“完整的人”的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二、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高等教育国际化只有从外部的人才流动转向内部的人才培养,渗透到教育教

4、学的全过程,深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及师资等核心要素中,才能推动高等教育深层次改革创新。首先要建立国际化的课程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高等教育变革与政策性文件中指出,“为了适应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及由于知识爆炸引起的高校教学课程的大量增加,高等学校必须加强跨学科性和多样性教学,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要紧跟当代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打破原有的专业壁垒,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开设通识课程和国际教育课程,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其次要营造多元化的文化生态。高等教育国际化不能只对一部分学生开放,还要让更

5、多的学生受惠于国际化进程。通过交流生计划、海外实习项目、优秀学生海外研修项目、联合培养项目等多样化形式,扩大学生参与国际教育的机会;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营造校园国际化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如,华东师大探索成立了国际教育园区,吸引海外著名大学、教育机构在园区设立海外教学中心和海外校区,成为一流大学的学生海外留学交流基地,也通过引进这些优质教育资源,使学生有机会在校园内选修国外著名大学的课程,感受不同的大学文化和教育理念。三、建构现代大学管理体制建构现代大学管理体制国际化给高等教育带来的连锁反应将日益逼近体制机制这一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以上海纽约大学为例,它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合作举办,国内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中美合作的国际化大学,其目标是在较短时间里成为一所按照现代大学制度运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成立上海纽约大学,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通过近距离合作,体验和审视美国纽约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经验,还将进一步推进我们自身在管理体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招生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我们期待着在上海纽约大学这一块高等教育实验田上,能催生更多的化学反应,积累更多体现国际化要求的办学经验,带动国内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