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致伪膜性肠炎1例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425416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菌药物致伪膜性肠炎1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抗菌药物致伪膜性肠炎1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抗菌药物致伪膜性肠炎1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抗菌药物致伪膜性肠炎1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致伪膜性肠炎1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菌药物致伪膜性肠炎抗菌药物致伪膜性肠炎 1 例例医药导报 2014-05-04 发表评论 分享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PMC)主要发生在结肠部位,也可累及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纤维素渗出性炎症,黏膜表面覆有黄白或黄绿色伪膜,多是在应用抗菌药物后导致正常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被列入医院内感染性疾病。临床药师需关注抗菌药物应用引起的腹泻、伪膜性肠炎等,适时予以预防和治疗。病例资料病例资料患者,女,64 岁。既往有糖尿病 10 年、原发性高血压 2 年、心脏肌桥术后 2 年。1个月前服用牛黄清心丸等中药后出现上腹痛,腹泻,为黏液

2、便,每天 2 或 3 次,伴里急后重,后出现发热,便常规提示便常规提示白细胞 20 个HP-1,红细胞 5 个HP-1,以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肠炎、急性胆源性轻型胰腺炎为入院诊断收治。入院后完善大便培养提示正常菌群,经拉氧头孢 2g,bid,抗感染治疗 5d 后好转出院。出院后口服头孢克洛胶囊 250mg,tid,抗感染 3d 后,再次出现上腹痛,腹泻,每日5 或 6 次,伴低热,查便常规提示查便常规提示白细胞 34 个HP-1,红细胞 24 个HP-1,便球杆比:中量革兰阴性杆菌,少数革兰阳性球菌。血常规:血常规:白细胞(WBC)4.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46.8%。入院后首先考虑为感

3、染性腹泻,给予硫酸依替米 0.3g,qd,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 0.5g,tid,调节肠道菌群,预防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者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时间较长,不排除有抗菌药物相关性伪膜性肠炎的可能,入院后 2d 结肠镜检结肠镜检查诊断:查诊断:结肠多发溃疡,可疑伪膜性肠炎。结肠多发溃疡,可疑伪膜性肠炎。临床诊断为“结肠多发溃疡,伪膜性性肠炎”。给予甲硝唑 0.4g,tid,口服去甲万古霉素 0.2g,bid,3d 后,患者腹泻好转,每天大便 2或 3 次,略成形。甲硝唑联合去甲万古霉素口服治疗 5d 后,患者腹痛、腹泻明显好转,大便已成形。体温降至正常,停用依替米星。治疗员 10d

4、 后,复查便球杆比: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少数革兰阳性球菌。患者状态好转,准予出院。药师干预重点与结果药师干预重点与结果患者初次出现腹泻考虑为中药中牛黄成分引起。二次腹泻出现于患者经治疗好转后,考虑可能是头孢克洛引起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引起。因此建议加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医生采纳药师意见。患者入院后行结肠镜检查,提示可疑为伪膜性肠炎,药师提示医生腹泻可能为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建议停用依替米星,初次发生伪膜性肠炎可给予口服甲硝唑 0.5g,tid,医生未采纳停用依替米星的建议,仅给予针对抗菌药物相关性伪膜性肠炎的治疗,选择甲硝唑 0.4g,tid,po,联合去甲万古霉素 0.2g,bid

5、,po。继续监护患者体温及腹泻情况,经硫酸依替米星治疗 5d 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且腹泻明显好转,建议停用依替米星,尽快恢复患者肠道菌群功能,并单独使用甲硝唑治疗。医生同意治疗建议。5d 后,患者腹泻症状好转,大便成形,便球杆比恢复正常,病情好转出院。讨论讨论本例患者入院前服用牛黄清心丸后出现腹泻,经拉氧头孢抗感染治疗 5d 后好转,换用头孢克洛序贯治疗 3d 后再次出现腹泻,诊断为伪膜性肠炎。伪膜性肠炎主要是由于患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使肠道抑制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生长的正常菌减少,促使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造成结肠回肠黏膜损伤导致腹泻。住院患者发生抗菌药物相关性腹

6、泻的概率约 30%,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艰难梭状芽孢杆菌,20%30%的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和 50%75%的抗菌药物相关性结肠炎的患者与这种病原有关。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是专性厌氧菌,芽孢成形,属革兰阳性菌。毒素 A、毒素B 的检测可帮助诊断艰难梭状芽孢杆菌腹泻。结肠镜检查是金标准。国内研究表明,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 39%,伪膜性肠炎死亡率达 24%,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抗菌药物相关性伪膜性肠炎的发生与抗菌药物和应用抗菌药物时间长短有关,同时也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使用免疫抑制药、住院时间长短等有关。广谱抗菌药物引起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概率是窄谱抗菌药物的 1017 倍。不同抗菌药物所致腹泻

7、的发生率不尽相同,最易引起伪膜性肠炎的抗菌药物有头孢菌素、广谱青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一般头孢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等发生率为 2%5%。查阅拉氧头孢和头孢克洛的药品信息提示拉氧头孢和头孢克洛可引起腹胀、腹痛及腹泻等症状。根据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治疗原则,一旦确诊或高度疑诊伪膜性肠炎患者应积极治根据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治疗原则,一旦确诊或高度疑诊伪膜性肠炎患者应积极治疗,只要有可能,应当停用当前所用的抗菌药物疗,只要有可能,应当停用当前所用的抗菌药物,使肠道重新建立具有竞争力的正常菌群,使肠道重新建立具有竞争力的正常菌群,病因治疗应选用针对难辩梭状芽胞

8、杆菌有效的药物。病因治疗应选用针对难辩梭状芽胞杆菌有效的药物。难辩梭状芽胞杆菌是引起抗菌药物相关性伪膜性肠炎的主要致病菌,目前治疗方式是口服甲硝唑和万古霉素。初次,轻或中度患者推荐使用甲硝唑 500mg,tid,餐后服用。连续服用 1014d,95%病例治疗反应良好,重症频繁呕吐者可静脉给药,但疗效明显低于口服用药。初次重症患者可使用万古霉素,剂量为 125mg,qid,治疗 1014d。万古霉素口服不吸收,对肾脏无损害,在肠道内可达到高浓度,静脉给药不宜采用。对于严重、有并发症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伪膜性肠炎的治疗可采用万古霉素口服联合使用或不用静脉甲硝唑,具体用药方案可使用万古霉素500mg,q

9、id;或 500mg 加入约 0.9%氯化钠注射液 100ml 中保留灌肠,每 6h 一次,甲硝唑 500mg 静脉滴注,每 8h 一次。甲硝唑可避免产生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但随着甲硝唑类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疗效有所下降。同时合用微生态类制剂补充正常菌群,抑制难辨梭菌的生长。通过本病例,提示医生和药师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近期使用过抗菌药物或停用抗菌药物 510d 内,出现严重腹泻、腹痛,应注意抗菌药物引起的伪膜性肠炎的发生。根据美国医院流行病学会和感染性疾病协会成人艰难梭菌感染临床指南难辨梭菌感染的治疗应尽快中止诱发难辨梭菌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且只要诊断被怀疑就应该给予经验治疗,因此药师认为该患者未停用依替米星治疗不当。对于伪膜性肠炎的治疗严重者可给予甲硝唑或万古霉素口服,同时可给予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黏膜的修复。本例患者的伪膜性肠炎属于首次发生,药师认为应使用甲硝唑单药治疗,而医生认为甲硝唑与万古霉素联用效果更佳,采用联合治疗,属治疗过度。关键词:关键词: 抗菌药物 伪膜性肠炎 腹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