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凤阳艺荣高考补习学校2013届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424289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凤阳艺荣高考补习学校2013届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徽凤阳艺荣高考补习学校2013届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徽凤阳艺荣高考补习学校2013届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安徽凤阳艺荣高考补习学校2013届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安徽凤阳艺荣高考补习学校2013届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凤阳艺荣高考补习学校2013届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凤阳艺荣高考补习学校2013届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凤阳艺荣高考补习学校凤阳艺荣高考补习学校 电话:电话:1822581777818225817778 QQQQ:13468627134686271安徽凤阳艺荣高考补习学校安徽凤阳艺荣高考补习学校 2013 届上学期期末考试届上学期期末考试语语 文文 试试 题题2013 年 1 月 30 日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 共共6666分分) )一、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一本名著、一部电影、一台话剧、一首 歌曲,当年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虽历经久远年代,但

2、至今仍百读、百看不厌,传唱 不衰者,可称之为“经典” 。 “经典”作品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一代人的骄 傲,正因如此,中国人谁没读过四大名著?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又怎么能 少了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西游记和水浒传?倘若少了其中的一部,似乎就 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不像真正的读书人家。而任何一部“经典”作品的诞生,作者 耗尽毕生心血,经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有的甚至一生磨一 书,一生磨一戏,一生磨一歌,创作者为此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不知从何时起,影视圈掀起了“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其热情之高,速度之快, 集数之多,声势之大,令人瞠目结舌,惊讶不已。只

3、要触目众多媒体便可得知,今天有 位大手笔改编了某某名著,明天又一大导演改编了某某电影。其实,充其量是把不足两 小时的电影拉长为电视连续剧,其中,不乏添枝加叶,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偏离原著。 何以如此?说穿了,就是金钱驱动,利益所致,改编越长越来钱,导演名声响天下,演 员身价百倍升。至于尊重“经典”原创、注重史料真实、慎重改变情节等等,似乎大可 不必在意。反正诸多“经典”作者早已作古,死人不会与活人打官司,何必较真呢!这 就给胡编乱造者吃了颗定心丸。其实,恰恰相反。比如,一些革命史的文艺作品,广大 读者和观众知悉历史,当年参加南征北战的老战士尚健在,这么一来,新编经典越多, 笑话越多,弄得那些穿

4、帮的大编导们狼狈不堪,不知如何应对。这些年,连续新编的 野火春风斗古城 、 山间铃响马帮来 、 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反响平平,就是例证。 “经典”作品的改编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 是很难赢得一片掌声和满堂喝彩的。也不知缘起何日,各地又冒出了文化“啃老”的怪现象。只要读读新闻就不难看到, 这些年名人故里纷争四起,从黄帝故里、姜尚故里、老子、庄子故里之争到曹操、华佗 故里之争。从赵云故里、诸葛亮耕地之争,发展到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 甚至跨国界的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于是,有些地方,言必古人,艺必古典,以此炫耀 当地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对此现象,

5、人们称之为文化“啃老族” 。文化“啃 老” ,表面上看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其实并不尽然,在“复古热” 的背后暗藏着不便言明的诸多动机,厚古薄今,对当今文化不自信者有之;盲目开发、 受利益驱动者有之;热衷做表面文章,一味追求政绩者有之;仿佛一旦争到了名人故里, 便有了猎取经济利益的敲门砖,身价倍增,门票大涨,不尽财源滚滚而来。其实,错矣。对于名人故里、古人坟墓,理应重温历史、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发扬光大,以名人、 古人的聪明智慧教育后人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无愧于我们伟大变革 的时代,这才是当务之急。 依我看来, “经典”新编,切莫急功近利,一哄而起;文化“啃老”

6、 ,切忌躁动,蜂 拥而至。只有慎之又慎,不为金钱所动,才能使“经典”神韵无穷,历史遗存光彩夺目, 闪烁着文明和智慧光芒的“文化”世代流传,令人景而仰之。 (节选自 2010 年 10 月 8 日人民日报 ) 1、从原文看,下面对“经典”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无论是名著电影还是话剧歌曲,只要当年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历经久远 年代,仍百读、百看不厌,传唱不衰者,都可称之为“经典” 。 B、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西游记和水浒传四大名著的产生,是一个时 代的象征,更是一代人的骄傲,所以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经典”作品。 C、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如果少了四大名著甚至少了其中的一部

7、,就 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就不像真正的读书人家。 D、 “经典”作品的诞生,需要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 甚至创作者为此耗尽毕生心血,因而 “经典”作品才能神韵无穷,令人景而仰之 。2、下列的说法,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只要触目众多媒体便可得知,影视圈掀起了“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其 实都是添枝加叶,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偏离原著。 B、影视圈掀起的“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热情高,速度快,声势大,却不 去尊重“经典”原创、注重史料真实、慎重改变情节,究其原因,诸多“经典” 作者早已作古, C、 “经典”作品的改编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

8、手法和 创新能力是很难赢得一片掌声和满堂喝彩的。 D、文化“啃老” ,虽然体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但是在 “复古热”的背后暗藏着不便言明的诸多动机,这些都无益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3、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将“经典”作品的改编成 功的。 野火春风斗古城 、 山间铃响马帮来 、 永不消逝的电波等改编,反响 平平,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B、近年来名人故里纷争四起,出现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甚至 跨国界的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这些地方,言必古人,艺必古典,以此炫耀当地历 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其

9、真正的动机却并非如此。 C、重视传统文化,尊重古代名人,需要重温历史、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发扬 光大,以名人、古人的聪明智慧教育后人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 这样才能无愧于我们伟大变革的时代。 D、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急功近利,一哄而起的“经典” 新编,浮躁短视,蜂拥而上的文化“啃老” ,都不能使“经典”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凤阳艺荣高考补习学校凤阳艺荣高考补习学校 电话:电话:1822581777818225817778 QQQQ:13468627134686272更不能使文明和智慧光芒的“文化”世代流传,令人景仰。 二、 (3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47 题。 (19 分) 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 属辽东外徼。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属燕。燕王卢绾反,入 匈奴,卫满亡命,聚党千馀人,魋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 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险。 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蛮 夷君长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以闻,上许之,以故满得兵威财物侵降其旁小邑,真番、 临屯皆来服属,方数千里。 天子募罪人击朝鲜。其秋,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兵五万人,左将军荀彘出 辽东:讨右渠。右渠发兵距险。左将军

11、卒正多率辽东兵先纵,败散,多还走,坐法斩。 楼船将军将齐兵七千人先至王险。右渠城守,窥知楼船军少,即出城击楼船,楼船军败 散走。将军杨仆失其众,遁山中十馀日,稍求收散卒,复聚。左将军击朝鲜浿水西军, 未能破自前。 天子为两将未有利,乃使卫山因兵威往谕右渠。右渠见使者顿首谢:“原降,恐两 将诈杀臣;今见信节,请服降。 ”遣太子入谢,献马五千匹,及馈军粮。人众万馀,持 兵,方渡浿水,使者及左将军疑其为变,谓太子已服降,宜命人毋持兵。太子亦疑使者 左将军诈杀之,遂不渡浿水,复引归。 左将军素侍中,幸,将燕代卒,悍,乘胜,军多骄。楼船将齐卒,入海,固已多败 亡;其先与右渠战,因辱亡卒,卒皆恐,将心惭,

12、其围右渠,常持和节。左将军急击之, 朝鲜大臣乃阴间使人私约降楼船,往来言,尚未肯决。左将军数与楼船期战,楼船欲急 就其约,不会;左将军亦使人求间郤降下朝鲜,朝鲜不肯,心附楼船:以故两将不相能。 左将军心意楼船前有失军罪,今与朝鲜私善而又不降,疑其有反计,未敢发。天子曰将 率不能,前使卫山谕降右渠,右渠遣太子,山使不能剸决,与左将军计相误,卒沮约。 今两将围城,又乖异,以故久不决。使济南太守公孙遂往之,有便宜得以从事。遂至, 左将军曰:“朝鲜当下久矣,不下者有状。 ”言楼船数期不会,具以素所意告遂,曰: “今如此不取,恐为大害,非独楼船,又且与朝鲜共灭吾军。 ”遂亦以为然,而以节召 楼船将军入左

13、将军营计事,即命左将军麾下执捕楼船将军,并其军,以报天子。左将军已并两军,即急击朝鲜。遂定朝鲜。(选自史记朝鲜列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稍役属真番 役属:役使 B、多还走,坐法斩 坐法:犯法被杀 C、今见信节,请服降 信节:表示诚信的符节 D、有便宜得以从事 从事:跟从做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汉兴,为其远难守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B、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 夫晋,何厌之有C、今与朝鲜私善而又不降 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D、使者及左将军疑其为变 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

14、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汉朝建国后,因为朝鲜离得远,难以防守,所以重新修复辽东郡从前的那些关塞, 一直到浿水为界,属燕国管辖。后来卫满称王, ,建都在王险城。 B、汉朝天子下令分两路攻打朝鲜。楼船将军渡过渤海进攻,左将军荀彘率兵从辽东 郡进攻。结果楼船将军的军队失败,杨仆将军攻击驻守浿水西边的朝鲜军队,也未能从 前面攻破敌军。 C、天子因为两将军没能取得军事胜利,就派卫山明谕右渠。右渠就派遣太子去汉朝 谢罪,太子怀疑汉朝使者和左将军要欺骗和杀害自己,就不再渡河,又回去了。 D、左将军多次约楼船将军进攻朝鲜,楼船将军想与朝鲜达成降约,所以不派兵与左 将军会合。公孙遂就用符节召楼船

15、将军来命令捉拿楼船将军,并把他的军队合并到左将 军手下,终于平定了朝鲜。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 (4 分)(2)右渠城守,窥知楼船军少,即出城击楼船,楼船军败散走。 (3 分)(3)今如此不取,恐为大害,非独楼船,又且与朝鲜共灭吾军。 (3 分)(二)阅读下面的这两首诗,完成 89 题。 (8 分)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此诗约作于 980 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登楼寄王卿 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8、春日登楼怀归中“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句很为后人赞赏,试结合诗文加 以赏析(4 分)。凤阳艺荣高考补习学校凤阳艺荣高考补习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