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423960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滴水穿石的启示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1出示奇石图片、滴水穿石图片。师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滴水穿石、鬼斧神工、奇迹、赞叹、奇怪)2引出并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老师强调“滴”字的写法。(二)整体感知,直奔中心(二)整体感知,直奔中心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2检查初读情况。(1)教师巡堂,相机指导文中易读错的字。(2)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大意。3带问题再读课文,把与“滴水穿石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抓关键词进一步体会、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三)细读课文,理解(三)细读课文,理解“启示启示”1品关键词,了解现象 (1)学生找到描写滴水穿石现象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运用抓关键词的学习方法,画出能体现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句。品读关键词一:“锲而不舍”“日雕月琢”,体会水滴的持之以恒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重点抓住“日雕月琢”中的“日”“月”二字进行品悟,感受水滴的持之以恒。 体会“锲而不舍”和“日雕月琢”一组近义词在句中连用的表达效果。品读关键词二:“同一个地方”,体会水滴的目标专一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带有关键词“同一个地方”的重点句,感受水滴的目标专一。(3)回读体会,滴水之所以能穿石,靠的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4

3、)通过对“滴水穿石”现象的学习,提炼出说理性文章的脉络结构看到现象(板书:现象)2品反问句,明确观点(1)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给反问句换一种说法使其意思不变的句式训练,明确作者提出的观点,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2)提炼出说理性文章脉络结构提出观点。(板书:观点)3品重点段,学习事例(1)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作者都写了哪些人物的事例。(2)学习李时珍的事例。细细品读李时珍事例片段,运用“学习卡”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小组推荐代表进行交流:从哪些关键词句中体会到李时珍获得成功的原因。感悟朗读李时珍事例片段,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不容易。观看本草纲目资料,激发学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4、。对比李时珍和水滴的相似之处,齐读句子: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理解句中“顽石”的意思。(四)学一带一,领悟写法(四)学一带一,领悟写法1回顾小结,梳理文章脉络,师生共同归纳现象观点事例启示的思路。(相机完成板书:事例 启示)2观看蚂蚁搬食的漫画,进行写法迁移,尝试完成蚂蚁搬食的启示习作提纲。(板书:习作提纲)(五)小结下课(五)小结下课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引出新知(一)复习巩固,引出新知1读课后四字词语,找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微不足道 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

5、 炉火纯青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孜孜不倦 接连不断 翻山越岭 锲而不舍 2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复习抓关键词句把握内容和思路的方法,再现本文的整体结构脉络,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二)运用方法,深化理解(二)运用方法,深化理解1运用上节课学到的抓关键词把握内容和思路以及整理文章思路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1)抓住“迷恋、孜孜不倦”等关键词语品读爱迪生成功的事例,体会爱迪生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2)抓住“数十年、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炉火纯青”等关键词语品读齐白石成功的事例,体会齐白石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3)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哪些现象也体现了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呢?2小结,进一步深入领悟

6、“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三)正反对比,领悟写法(三)正反对比,领悟写法1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可以不要吗?为什么?2领悟写法:运用正反例子对比的说理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四)巩固积累,拓展深化(四)巩固积累,拓展深化1体会文章用词特点,进行四字词语积累。2在课文中找出两种不同类型的问句,体会问号的不同用法,进行反问句、设问句的句式练习。(五)结束学习,布置作业(五)结束学习,布置作业进一步完善观后感蚂蚁搬食的启示的写作提纲并完成习作。22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 的精神

7、,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3、课外延伸,积累一些名人故事和成语,进一步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4、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一、复习导入。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了“滴水穿石”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大奇观。2、奇观奇特的景象。出示图片:力量微不足道的水滴居然能把坚固的石头滴出一个洞,的确是一大奇观了。二、学习第 1、2 自然段1、导入:那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水滴奇在何处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第一、二两节, 你能从课文中读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吗?找出关键的语句,可以作上记号。(学生自读课文)2你找到答案了

8、吗?谁先来交流?(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先读句子,再谈谈自己的理解。A:接连不断、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持之以恒)B: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目标专一)板书: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同学们,你们能把自己的感受送到句子中去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出水滴的目标专一, 读出水滴的持之以恒。(学生自己先试读)指名读,评点:冰冻三尺,非一日寒哪!再指名读,评点:滴水穿石,也非一日之功哪!(http:/ 沧桑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绝不停止,绝不放弃,这就 叫“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这一节读好吗? 齐读这几句话。过渡:水滴的力量是

9、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滴水 穿石不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一起读读第二小节的最后一句 话。评点:听你的朗读,能让人感觉到强烈的语气,请问你为什么这么读呢?(反问句), 你这样读,想强烈地告诉我们什么?(即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这样强烈的反问语气,分 明是在告诉我们(齐读:目标专一而不)句子中有两组反义词,你关注了吗?(目标专一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废) 鲜明的对比,强调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巨大作用实现人生美好的理想。让我们再齐读这句话。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4)1导入:人生果真也是如此吗?为了证明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

10、哪些 人?看老师这里有三幅画像。他们分别是谁?明代的医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请同学们 好好地注视这三位伟人的画像。他们的成功,靠的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下第三节课文,在自己深深崇拜的伟人旁, 在自己深有感触的地方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2交流 1:(1)他翻山越岭,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扣住关键词语谈感受)点评:李时珍不辞辛劳,不耻下问,不顾安危,坚持不懈态度和精神,使他成功了。(2)在当时,行医是受人鄙视的行业。做医生的父亲为此再也不想让儿子干这行了,可 是,李时珍从小立下的志向始终没有动摇过。他的伟大志向,在他写给父亲的一首恳请书 中表现的淋漓

11、尽致。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的这首诗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正是他志向的坚定,目标的专一,打动了老父亲,从而使李时珍在这条路是一走就是数十 年,52 卷、16 部、1892 种药物、11000 多条药方、1100 多幅药物图的巨著本草 纲目诞生了。(3)再读上述交流的那句话。3交流 2:(1)还有自己深深崇拜的伟人和自己深有感触的语句来交流吗?(爱迪生)问: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孩子,靠什么逾越了一道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取得了辉煌的 成就呢?(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对电学的恋恋不舍和自己一辈子的勤奋努力(2)小时候,妈妈要做阑尾炎手术,使爱迪生萌生了发明“晚上的太阳”的念头。

12、就为选 择合适的灯丝,爱迪生就尝试了炭条、钌、铬等 1600 多种材料,都以失败告终,甚至边 人的胡须和头发都用上了。后来,经过 13 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 6000 多种材料,试 验了 7000 多次,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同学们,仅一项发明,为此就付出了如此艰辛的努力,那一千多项发明的背后,我们又可 以看到怎样的付出呢?让我们再来齐读这部分内容。4交流 3:(1)齐老先生的画作你们欣赏过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出示一组老先生的画)问:你觉得这些画怎样?(逼真、炉火纯青)同学们可真有欣赏水平。老师的欣赏和 你们有点不一样,老师透过这些画似乎看到了白石老人作画的情景,那又是怎样的呢?学

13、 生自读有关语句(现代著名炉火纯青的境界。)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数十年 人生苦短,有几个数十年哪,分明就是一辈子呀!;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5、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 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 http:/ 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自己练读、理解、体会。指名读,谈谈自己的理解。(结合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滴穿顽石”的意思。“滴水穿 石的精神”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滴穿顽石”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7、这里,作者举了古今中外三位名人的事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精神,此外,课文又举 了一个什么事例呢?

14、读一读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这个事例能说明“滴水穿石”的 精神吗?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四、学习第 4 自然段1、读完了这几个事例,你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了什么的启示?2、谈得真好。(http:/ )、精卫( )、聚沙( )、愚公( )五、领悟写法,扩展延伸1、领悟说明道理的方法: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 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举例来说明道理的 方法值得我们学习。2、诱发动机:其实,能够证明课文道理的事例还有很多,老师有个想法,我们也来写一 个这方面的事例,来证明“摘水穿石

15、”的道理,好吗?3、布置课外作业,指导搜集渠道:搜集一个事例,可通过阅读、上网等渠道去搜集。目标专一 不 三心二意滴水穿石的启示持之以恒 不 半途而废教学目标:1、扫除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2、能够抓住自己读有心得的语言,谈谈读后感受。3、从名人事例中懂得滴水穿石精神的重要。教学重难点:能够抓住自己读有心得的语言,谈谈读后感受。教学准备:查找名人资料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自然导入我国汉字的造字法有四种,象形就是其中一种。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个象形字,看看你们认识吗?(出示象形字并板书水和石)从这两个象形字你能看出水和石的特点吗?(水,柔弱;石头,坚硬)可你相信柔弱的水滴能穿透坚硬的石头吗?这就是滴水穿石。(板书)这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重要的是这现象引起了无数人的思考,就是滴水穿石的启示。二、读题质疑读文释疑1、读读课题,你最想弄明白什么?(1)、水滴为什么会穿石?(2)、滴水穿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