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多种经营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423953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炭多种经营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煤炭多种经营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煤炭多种经营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煤炭多种经营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煤炭多种经营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煤炭多种经营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多种经营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茅人力资源网:http:/ HR 找资料上三茅资料: http:/ 发展起来的。1980 年以前,主要是从改善职工生活出发,组织十几万职工家属从事农副业生 产。19811992 年,改革开放推动煤炭行业转变思想观念,围绕改善煤炭产品结构,安置待 业青年和富余职工,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兴办了大批集体企业和综合利用项目,初步形成了 煤炭生产、基本建设、多种经营三大主体共同发展的格局。1992 年以来,国有重点煤炭企业 逐步转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实施减人提效和下岗分流,多种经营进入 快速发展阶段,以煤为本、多种经营、综合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效。(1)煤炭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多种经营

2、成为煤炭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2000 年国 有重点煤炭企业多种经营的生产经营总额达到 582 亿元,煤与非煤的比重达到 64。有 12 户 煤炭企业多种经营收入超过 10 亿元,有 30 多户煤炭企业多种经营收入超过了煤炭产品收入, 大多数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框架基本形成。(2)形成了一批多种经营骨干项目,多种经营企业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八五” 和“九五”期间,利用国家扶持政策,改造、扩建和新建了一批多种经营骨干项目,提高了 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档次,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对多种经营小型企业和厂点,采取转 让、拍卖、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一步放开搞活。对缺乏市场竞争能力、扭亏

3、 无望的企业和厂点实行关停并转。逐步将多种经营由安置型向效益型转变,多种经营企业的 整体素质和效益有了较大提高,2000 年人均产值达到 42 万元,比“八五”初提高 4 倍多。 萍乡矿务局浮法玻璃厂每年盈利 4500 万元左右,成为江西省的优秀企业。(3)促进了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加工利用,综合利用已成为多种经营的支柱产业。近 1 0年来,煤炭工业多种经营的一产、二产和三产都有较快发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重点发 展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和加工利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形成了煤矸石发电能力 1852 万 kW, 煤矸石水泥能力 665 万 t,煤矸石砖 22 亿块,焦化能力 287 万 t,还建成一批

4、高岭土、耐火粘土 、膨润土、硅藻土、油页岩等共伴生和其它矿物开采加工的矿厂。(4)安置了富余职工,促进了矿区稳定。多种经营持续发展,为煤炭企业调整结构,减人提效和职工再就业开辟了渠道。近 10 年来,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下岗分流富余职工 100 多万人,多种经营安置了 55 万人,对保持矿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二、煤炭多种经营面临的新形势和发展战略跨入新世纪,煤炭工业进入战略性结构调整时期。煤炭多种经营持续发展,既有良好的机遇 ,也有严峻的挑战。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多种经营持续发展的方向和战略,努力开创多种经营的新局面。1. 充分认识煤炭在我国能源中的重要地位,大力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由于我 国是

5、一个富煤少油的国家,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占主要地位,这种以煤为 主 要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特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都不会改变。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以煤 炭为基础能源,提高优质煤的比重,推进大型煤矿的改造,建设高产高效矿井, 开发煤层气资源;加大洁净煤技术研究开发力度,通过示范广泛应用”的总体构想,确定了 我国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我国煤炭储量丰富,品种齐全,煤炭工业的发展前 景广阔。但是,应当看到当前这种以原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仅对环境和交通形成极大的压 力,而且直接影响能源利用效率。加大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和其他能源的开发利用, 是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必然趋势。而处于

6、主要地位的煤炭工业,更要主动调整结构,提高煤 炭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发展洁净煤炭能源,拓展煤炭应用领域,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从 而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这也决定了煤炭工业的多种经营必须以发展洁净煤技术为重点, 搞好煤炭资源综合开发、深度加工转化和综三茅人力资源网:http:/ HR 找资料上三茅资料: http:/ (1)洁净煤技术是实现煤炭资源高效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国内外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广都有了显著的进展。这一技术能够减少煤炭使用过程中的污染 ,提高煤炭自身价值,扩大煤炭应用范围,促进煤炭综合发展,从而形成新的产业。党中央 、国务院领导对此十分关心和重视,多次强

7、调要下大力气调整能源结构,从各方面采取措施 节约石油消耗,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2)我国水煤浆技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研究、开发,经过 20 年的实践,技术上已日臻完善 ,成为我国目前较为现实和最具市场前景的一项洁净煤技术。水煤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易 运输,加工方法简单,燃料供应系统和控制系统远较煤粉系统简单,不存在自燃着火和粉尘飞散等问题,可以实现代油。从目前的市场推测,国家电力公司、石化系统燃油锅炉等每年 要消耗油量约 6000 万 t,大部分都能经过技术改造后采用水煤浆来代替。但目前我们的 水煤浆生产能力才 280 万 ta,且每一生产点规模较小,因此有很

8、多工作可做。一方面要加 强宣传力度,使用户愿意接受用水煤浆代油;另一方面需进一步完善水煤浆技术和抓紧建立 标准化体系,使它真正能达到规模化生产。同时,要把煤炭液化技术的研究和引进结合起来,尽快实现产业化。(3)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煤炭液化技术已经成熟。德国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就建 立了世界上第 1 个煤直接液化厂。当前工业先进国家所以未实现煤炭直接液化的规模生产,主要原因不全是技术问题,而是经济问题。这些国家由于设备、人工、煤炭等价格较高,煤 液化油的成本也就高,而目前中东地区又有大量的廉价石油。但中国不同了,我国是富煤少 油国家,也不可能花大量外汇依赖进口石油,同时我国煤产

9、地的煤价和人工相对低廉,大部 分生产设备又可以国产化。自 70 年代末开始,经过中德、中日、中美政府间的科技合作,进行了我国煤炭直接液化示范厂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在陕西及内蒙的神府东胜和云南先锋地区建设煤炭液 化厂,煤液化油成本与天然石油价格相差不多,是颇有市场竞争力的。加快建设煤炭液化示范项目,取得经验后大力发展,这是弥补我国石油资源不足的重要 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4)我国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研究和试验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要逐步实现产业化,这样可以开发利用高硫煤、 “三下”压煤等资源,并直接获得煤气,净化后 作为燃料或化工原料。2.在结构调整中发展煤电联营及关联密切的产业链,提高

10、煤炭企业多 元化经营水平煤炭工业既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又是与多个行业发展相关的诱导产业。 煤炭的产业链很多很长。如煤电高能载体产业链,煤焦(气)化产业链,煤油电 产业链,煤路港航产业链等。在国际上一些先进工业国家也都是这样做的。1977 年美 国的皮博迪公司合并了煤炭、电力和电力销售公司后,使煤炭生产、发电和电力经营 得到最佳组合,1999 年在经营上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产煤 1626 亿 t,发电 808 亿 kWh, 总营业收入239 亿美元,创利润达 1861 亿美元。南非的萨索尔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以 煤为原料的生产合成油及化学品的煤化工企业,1999 年销售收入 2365 亿

11、兰特,税前利润 37 亿兰特,总资产收益率 171,净资产收益率 244,在南非的 10 大公司中排行第 5 位,也是世界 500 强之一。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受产业政策的限制和行业壁垒的障碍 ,煤炭的产业链没有得到充分显现,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因此而受到影响。建立合理的产 业链是调整和优化煤炭产业、产品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措施,也是煤炭企业实行多 元化经营的发展重点。神华集团充分发挥煤炭产业链的功能,实施煤、电、港、油综合发展 ,太原煤气化公司重点发展煤焦化产业链,都是高技术、高效益、高水平的多元化经营 模式。煤炭企业应以发展的眼光规划企业的未来,紧紧抓住国家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管理

12、体制 ,改革行业管理,消除行业壁垒的有利时机,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制定煤炭产业链的延伸、 分解三茅人力资源网:http:/ HR 找资料上三茅资料: http:/ 建材等关联度比较密切的产业,形成综合发展的企业集团;有条件的发展煤化工及其下游产 品,集中力量做精做强,建立起市场竞争优势;把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利用社会资源结合起来 ,寻求合作伙伴,建立和优化新的产业。 3. 入世后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经济贸易组织,这 将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的融合,将使我国经济逐步由一国经济 走向全球经济,我国煤炭工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将发生一系列变化。我们面临这

13、一挑战,同 时也存在机遇。近 10 年来,我国煤炭出口量有较大增长,1998 年为 3230 万 t,1999 年 3926 万 t,2000 年 5884 万 t,今年要突破 8000万 t。出口煤量从世界的第 6 位(1998 年)跃居世界第 3 位(2000 年),我们应加倍努力,争取多出口煤炭,提高采煤工业经济效益。各国出口煤炭的 市场竞争主要是成本的竞争。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原煤生产成本在 1999 年平均为 110 元/t 左右 ,折合美元约为 1314 美元,与主要动力煤出口国典型煤矿生产成本相比是比较低的。但 由于我国煤炭运输成本和煤炭港口的港杂费比较多,导致煤炭到用户的总成本加大

14、。另外, 在成本构成中另一要素是职工工资,按单一工人来说,我们是比较低的,国营煤矿每年工人 的平均工资为 880 美元,在美国是 44600 美元,在南非是 11000 美元,但由于我国煤矿人多 效率低,煤炭企业职工工资在原煤生产成本中所占有比例却比较高,吨煤劳动成本为 42 美 元,而美国只有 38 美元,南非是 29 美元,因此我国的劳动成本占生产成本高达 30。为了使我国的煤炭 具有市场竞争力,必须走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的道路,大大提高煤矿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 水平,采用机电一体化先进技术,提高与改善经营管理体制,减人提效,使我国国有重点煤 矿的全员效率从目前 25 t工逐步提高到 10t

15、/工甚至 20 t工,实际上兖州兴隆庄煤矿的 工效已经达到这一水平,而神华集团公司的大柳塔煤矿 2001 年的全员工效将高达 83t/工。我国煤矿数量多,平均生产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组织结构不合理。1999 年我国煤炭 产量居前 4 家的煤炭企业大同、平顶山、兖州、开滦产量总和为 9195 万 t,仅占全国的8 8,缺少龙头企业在行业中起引导作用和对市场的控制能力。而世界先进采煤国家煤炭 企业以经营规模大,经济实力强的集团为主,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 1996 年澳大利亚 1 家 公司产量达 4800 万 t,占总产量的 19,美国 1999 年仅前 4 家公司产量占全美总产量的 45 。因此,为了使我国的煤炭工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必然要走企业联合、资产重组和结 构调整的路子,组成几个生产规模大、产业集中,能在行业中起引导作用的龙头企业。4. 加大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力度,提高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十五”计划(纲要)提出:“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加强 废旧物资回 收利用,加快废物处理的产业化,促进废弃物转化为可用资源。 ”对煤矸石、煤泥、瓦斯、 矿井水等废弃物的利用,目前已经有了成熟的技术,也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