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4:文言文阅读-课外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423931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4:文言文阅读-课外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4:文言文阅读-课外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4:文言文阅读-课外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4:文言文阅读-课外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4:文言文阅读-课外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4:文言文阅读-课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4:文言文阅读-课外(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课外)整理人:郭小丽1、【德州市】祢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 数也。”融亦深爱其才。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 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黄)祖长子射尤善于衡, 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衡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 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因书出之,射驰使写碑,还校,如衡所书,莫不叹伏。射 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 文无加点,辞采甚丽。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

2、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衡 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令五百将出,欲加棰。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 射徒跣来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其文章多亡云。节选自后汉书 【注】卮:酒器。五百:执杖行刑之人。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数称述于曹操( ) 射徒跣来救( ) 17.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射)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 18.祢衡其人,后世毁誉参半,你如何评价他?(3 分) 16.答案示例:屡次光脚每空 1 分,共 2 分。 17.答案示例:(黄射)曾经与称衡一同游玩,一起诵读蔡岂所写的碑文,黄射非常喜欢他

3、的文 辞,回来后后悔没有抄写碑文。意思对即可,共 3 分。 18.答案示例:我欣赏他的为人。因为他才华横溢,潇洒磊落;不媚权贵,痛快淋漓;视死如归, 宁死不屈。共 3 分。2、【舟山市】钱缪(12 分) 钱镠,临安石鉴乡人。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梁开平元 年,封镠为吴越王。有讽镠拒梁命者,镠笑曰:“吾岂失一孙仲谋耶!”遂受之。是年,省茔垄,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一邻媪九十余,携壶泉迎于道左,镠下车亟拜。媪抚其背,以小字呼之曰:“钱婆留,喜 汝长成。”盖初生时光怪满室父惧将沉于了溪。此媪苦留之,遂字焉。为牛酒大陈,以饮乡 人。镠起劝酒,自唱还乡歌以娱宾。时将筑宫

4、殿,望气者言:“因故府大之,不过百年;填西 湖之半,可得千年。”武肃笑曰:“焉有千年而其中不出真主者乎?奈何困吾民为!”遂弗改造。 【注释】省茔垄:祭扫祖墓。 亟拜:急忙下拜。 牛酒:即牛和酒,古代用来犒劳、 祭祀。 望气者:观测云气占卜的人。 武肃:即钱镠。 真主:贤明的君主。 19.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 分) 盖 初 生 时 光 怪 满 室 父 惧 将 沉 于 了 溪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1)有讽镠拒梁命者 (2)延故老 (3)为牛酒大陈 (4)因故府大之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此媪苦留之,遂字焉 22.钱镠是

5、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回答。(3 分)(三)(12 分) 19.盖 初 生 时/ 光 怪 满 室/ 父 惧 /将 沉 于 了 溪 20.(1)劝说 (2)邀请 (3)陈列、摆放 (4)凭借 21.这个老妇人苦苦哀求留下他,于是(他父母)便给小孩儿取字婆留。 22.骁勇善战,天生神异,知恩图报,体恤百姓(爱民如子),体察时务(深谋远虑, 主动顺应)3、【宜昌市】阅读 (60 分) 一、仰慕劲松品格之高洁。(20 分)甲 松风阁记(节选) 刘基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嵷,潇洒而杜疏。故风之过之,疏通 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宜乎适意山林 之士

6、乐之而不能违也。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枫飒走 石潄;稍大,别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 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 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 日,又何必濯颖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注樛(ji):弯曲向下。离奇:树根盘曲。巃嵷(lngzng):高 耸。扶疏:枝叶繁茂。黩(d):忧。昏秽:黑暗的和肮脏的东西。 寂寥:寂静。宜乎:怪不得。违:离开。石潄(li):沙石上的急流。上人:和 尚。洋洋:快意的样子。汩

7、(g):乱。永日:度过漫长的一天。高:品行高尚。 清:品行纯洁。资潭链接(1)颖水:河名。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隐居在颖水附 近。并认为尧的这种话弄脏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颖水边上去洗耳朵。(2)首阳:山名。相传 伯夷、叔齐在周武王灭殷以后,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乙 南轩松(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洼绵幂(m):延绵覆盖。6解释文中加点宇词的意思。(4 分)(1)方舟上人为阁其下 (2)予尝过而止之 (3)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 (4)柯叶自绵幂 7请用三个“”给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2 分)

8、 其 大 风 至 则 如 扬 波 涛 又 如 振 鼓 隐 隐 有 节 奏。8翻译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2 分)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其心。9甲文中的“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一句,使我们联想到一个有类似意思的成语。请写出这个成语(2 分): 10在甲文中,作者通过对松风阁的环境描写,表达了融入自然、追求宁静生活但 并不消极避世的意愿。请从甲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并不消极避世的两个句子。(2 分)11请找出律诗南轩松中押韵的字。(2 分) 1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对乙诗中“色染秋烟碧”一句的理解。(2 分)13甲乙两则材料都写到了松,但写作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概括出其不同之

9、 处。(2 分)14南轩松中的诗句“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其内诵与意境与我们学过的 杜甫望岳诗中的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写出这两句诗。(2 分)6(4 分)(1)建造 (2)曾经 (3)距离 (4)树木的枝干(或树枝) 7(2 分)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错处扣 1 分,扣完为止) 8(2 分)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听松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 心境。(关键字“观”、“适”、“外物”字意及语句通顺流畅各 0. 5 分) 9(1 分)流连忘返(错字扣 1 分) 10(2 分)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11(1 分)幂、夕、碧、尺。 12(

10、2 分)松树茂密翠绿的枝叶,似乎将周围的空气都染绿了似的。其中个“染”字 用得妙,将景物着上了宜人的色彩。 13(2 分)松风阁记侧重写松风或松涛的声音;南轩松)侧重写松树的茂盛或苍 翠。 14(2 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错一字扣 1 分)4、【苏州市】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第 10 题。来源:学科网 ZXXK甲乙二人同游太行山。甲曰:“本大行,何得称太行?”乙曰:“本太行,如何称大行?”共决于老者,老者可甲而否乙。甲去,乙询曰:“奈何公亦颠倒若是?”答曰:“人有争气者,不可与辩。今其人妄谓己是,不屑证明是非,有争气矣。吾不与辩者,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

11、成现代汉语。(4 分)奈何公亦颠倒若是?吾不与辩者,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10为什么您也如此颠倒(是非)?我不和(他)辩论的原因,是让他终身不知道太行 山啊。5、【扬州市】(二)阅读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5 题) 书谢御史【清】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 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 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 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 喜山水,乃遍游

12、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 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注】九衢(q):四通八达的道路。筇(qing):竹杖。屐:登山用的鞋。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 分) (1)莫敢诘 (2)命卒曳下奴 (3)汝敢笞我! (4)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 卷石底以处(小石潭记) B. 巡城遇之 至之市(郑人买履) C. 遂焚烧其车 其真无马耶(马说) D. 乃遍游江浙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12.翻译句子。(6 分) (1)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2)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13、)(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13.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6、【南京市】古文阅读 久而俱化 宋 洪迈天生万物,久而与之俱化,固其理焉,无间于有情无情,有知无知也。予得双雁于衢人郑伯膺,纯白色,极驯扰可玩,置之云壑,不远飞翔。未几,陨其一, 其一块独无俦。因念白鹅正同色,又性亦相类,乃取一只与同处。始也,两下不相宾接, 见则东西分背,虽一盆饲谷,不肯并啜。如是五日,渐复相就。逾旬之后,怡然同群。但形体有大小,而色泽飞呜则一。久之,雁不自知其为雁,鹅不自知其为鹅,宛如同巢而生者,与之 俱化,于是验焉。今人呼鹅为舒雁,或称家雁,其褐色者为雁鹅,雁之最大者

14、曰天鹅。唐太宗时,吐蕃禄东赞上书,以谓圣功远被,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鹅犹雁也,遂 铸金为鹅以献。盖二禽一种也。(选自容斋随笔)注释衢(q):指衢州。扰:顺服。块:孤独。俦:伴侣。禄东赞:吐蕃酋 长。被:遍及。 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其一块独无俦 B两下不相宾接 C宛如同巢而生者 D今人呼鹅为 舒雁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因念白鹅正同色 怡然同群 雁不白知其为雁 遂铸金为鹅以献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如是五日,渐复相就。12文中的雁和鹅先“分背”后“俱化”的原因有哪些?(3 分)9(2 分)D 10(4 分)想到 安适愉快的样子 是 就(每空 1 分) 11(2 分)(它们)像这样过了五天,渐渐互相接近。(每句 1 分) 12(3 分)雁和鹅是不同的鸟,但属于同类,因为生活在一起久了,所以能彼此融合。7、【临沂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10 分) 游白水书付过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 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 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